历史百家汇|中国古代雪天的防冻装备:温度风度样样兼得


_本文原题:中国古代雪天的防冻装备:温度风度样样兼得
春日盎然 , 但最近天气实属奇怪 , 一下大着太阳 , 一下暴雨倾盆 , 前不久 , 有些地方突然下起了鸽子蛋的冰雹 , 突然转冷 。
现代人对于天气已经有各种对抗办法 , 在古代 , 古人们下雪冰雹天如何应对呢?装备有那些?今天跟着古建中国一起了解一下!

历史百家汇|中国古代雪天的防冻装备:温度风度样样兼得
本文插图
【历史百家汇|中国古代雪天的防冻装备:温度风度样样兼得】
超实用的“风帽”
风帽的名字 , 大家很熟悉了 , 其实从剪裁角度来说有各种各样的 , 最重要的特征是脑后要有披幅 。 所以它不算一个精确的唯一性的词 , 而且款式简单 , 没有排他性 , 符合特征的文物或古画很早就有 , 但是很难说都是一脉相承的东西 。
幅巾与此类似 , 但是风帽有御寒作用 , 所以一般是夹棉的 , 甚至是用皮草来制作 。
风帽之所以有披幅 , 当然也是为了保暖、抗风(有一些风帽可能单纯就是抗风沙) 。 所以为了增加风帽遮挡的面积 , 风帽会增加一些配件或改动设计 , 令它可以保护前面的脖子部分 。
因为风帽实在是太实用了 , 所以它在民间被保留得很好 , 我们在许多老照片中都可以看到它 。 以及一些宗教里也有保留 , 道教有浩然巾 , 佛教有观音兜(也叫“风兜”) , 其实大同小异 , 俗世也使用 。 毕竟 , 同一个世界 , 同一个瑟瑟发抖 。
风帽 。 风帽也属于冬季棉帽 。 农村妇女一般不戴帽子 , 冬季出门时 , 除围围脖就是戴风帽 。 车青姑娘没有戴风帽的 , 老太太多戴风帽 。 风帽多系自制 , 戴它保温避风故名 。 风帽多用青大布或青花旗作面 , 内续棉花 , 脑后垂长舌形披至肩部 , 钉上长带系在脖子上 , 寒风难以侵入 , 戴它十分暖和 。
甚至于我们现在在某宝的宗教用品店里还能买到 。 而且可以从售卖的样式中可以看出风帽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样式 。
某宝宗教用品店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 除了可选择的颜色真的是少了一些 , 但对于买一些实用又有传统色彩的服饰来说真的很有趣啦 。 之前《古风「斗篷」拯救计划:冬天嘛 , 还是要堂堂正正御寒呀!》里还介绍过很像清宫那件假两件的斗篷 。

历史百家汇|中国古代雪天的防冻装备:温度风度样样兼得
本文插图
风帽+笠
风帽之上还能加帽子 , 基本就是出门在外的无敌状态了 。 别提斗篷 , 那个只能走路 , 我们无敌状态都是要骑个小毛驴的说!
可能是因为下雪天多少还是有湿度的 , 所以需要一些类似斗笠的帽子遮挡一下雪帽 , 免得积雪濡湿脑袋 。 之前也提过斗篷是可以单独只配斗笠的 。
要风度也要温度的皮毛小件
以上看起来严严实实的 , 但实在是不仙 , 所以估计不太讨人喜欢 。 别急还有这些呢!
比如配合女性发型而出现的卧兔、昭君套以及披肩(注:其区别本号所述仅供参考 , 因为暂定论) 。 保暖程度是有所降低 , 价格也扶摇直上 , 但是好看呀!
把皮草融入在各种发髻中 , 还辅以首饰设计 。 皮草毛绒绒的样子衬得人十分娇俏可爱 。
当然男士也有裹在帽子外面的皮草 , 就没有女性的这么变化多了 。

历史百家汇|中国古代雪天的防冻装备:温度风度样样兼得
本文插图
暖手筒
冬天还有一个配件 , 其实算是清宫剧带起来的风潮 , 也就是暖手筒 。
其实这个不能算 , 因为它和上面《金枝欲孽》里那种在斗篷上开俩洞伸手的思路一样 , 就是个西洋的东西 。
可是它不见在越来越多古装剧里出现 , 在现实中贴着“古风”“宫廷”的标签也卖得特别好 , 究其原因除了跟风 , 主要是古风跟影视剧的风 , 影视剧跟老剧的风 ,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人不用这个是因为袖子是真的长 , 穿得层次也真的多 , 而现在古风的袖子短 , 且只穿一层皮 。 也就需要这样一个东西来遮挡一下尴尬的处境 。分页标题
专用鞋
鞋子当然也很重要 , 种种迹象表明雪天应该有专门的鞋子 , 比如《红楼梦》里提到了“沙棠屐” , 它们除了防寒以外 , 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应该是防止雪水浸入鞋面 。
日本就有雨雪天专用的草履 。
而中国的种类就多了 , 就拿木屐来说就分成两种:一种鞋底有木齿的保暖鞋子 , 比如毛窝子 , 可以直接穿;另一种是只有半个鞋面的 , 可以将穿好鞋子的脚穿进去 , 大约就是穿了两层鞋子 , 进到室内直接脱掉外层鞋子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