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智能汽车|汽车激光雷达第一股,上市一周股价“跌去”三成



高工智能汽车|汽车激光雷达第一股,上市一周股价“跌去”三成
本文插图
【高工智能汽车|汽车激光雷达第一股,上市一周股价“跌去”三成】
Velodyne , 全球第一家激光雷达单一业务上市公司 。 从上周三(9月30日)起 , 这句话出现在了Velodyne公司的官方网站 。
Velodyne公司上周三开始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 , 这是美国湾区众多公司中今年第一家选择与“空头支票”公司合并上市的公司 。
这家总部位于圣何塞的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受到密切关注 , 该公司从与总部位于休斯顿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Graf Industrial Corp.的合并中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资金 。
新合并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 , 股票代码为“VLDR” 。 周三开盘24.80美元 , 当日收盘时 , 该股跌至18.69美元 , 跌幅约为24% 。
当日收盘 , 该公司的市值约为32亿美元(较高点跌去近10亿美元) 。 而该公司在2018年12月最后一轮融资时的估值约为18亿美元 。 目前 , 百度、福特分别持有Velodyne股份约9%和7.6% 。

高工智能汽车|汽车激光雷达第一股,上市一周股价“跌去”三成
本文插图
然而 , 随后几天股价跌跌不休 。 10月5日 , Velodyne股价跌至16.23元 , 较首日上市开盘价跌去34.56% 。
一、未来不确定性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 , Velodyne在2020年上半年亏损增加 , 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决定上市 。 按照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的利润计算 , 该公司预计在2022财年之前都不会摆脱亏损 。
该公司在合并前发布数据称 , 预计到2024年将实现9.7亿美元的收入(其中一半将来自已签订的合同) , 主要是最后一公里配送、Robotaxi、机器人、驾驶员辅助系统、地图测绘、穿梭巴士和智能城市应用 。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南德?格帕兰表示 , 预计最早将于2022年实现收入强劲增长 , 并实现全年盈利 。
然而 , 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汽车的时间表似乎存在问题 。
戈帕兰表示 , 在现实世界中部署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时间将从2025年延长到2028年 , 自动驾驶汽车服务在规模化之前将从2022年开始小规模推出 。
与此同时 , 激光雷达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 , 包括Luminar、Innoviz以及数家来自中国的企业(镭神智能、一径科技等)都在侵蚀Velodyne原有市场 , 并争夺量产车订单 。
“我们相信 , 激光雷达将是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重要传感器 , ”然而 , 戈帕兰坦言 , “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数量和价格可能会因车型而异 。 ”
多年来 , 激光雷达行业一直有很多炒作 , 但基本没有过多的市场数据(尽管所有人都寄希望于自动驾驶带来的巨大机会) 。
过去 , 激光雷达初创公司都在“吹嘘”他们令人印象深刻的“独门”技术 , 但距离真正规模化量产却还有不小的距离 。
此外 , 一些企业为了持续融资 , 都在摆出迷魂阵 。
最新公布数据的激光雷达制造商是Ouster , 该公司在近日一篇博客文章中宣布了4,200万美元的融资 。 这篇博文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有800家客户 。
而Velodyne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被认为是行业的领导者 , 今年7月透露也仅仅只有300家客户 。 不过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在海外市场 , Ouster依靠价格取胜 , 而并非质量和性能 。
同时 , Ouster和Luminar有非常不同的进入市场的策略 。 后者专注于与主要汽车客户达成多年的大合同 。 Ouster则避开这个市场 , 专注于向小客户一次销售几个激光雷达 。
激光雷达初创公司Luminar披露了两个数据:该公司有50个商业合作伙伴 , 目前在手量产订单超过15亿美元(其中包括沃尔沃汽车的量产订单) 。
目前 , 激光雷达主要有几个典型的细分市场 。 一个是自动驾驶的测试市场(包括Robotaxi、无人小车、接驳车之类) , 价格相对较高 , 但需求量短期内增长有限 。分页标题
第二个是为前装量产新车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准备 。 这个市场的传感器价格一般需要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才具备可行性 。
这个领域的先驱是法雷奥为奥迪A8提供的四线激光雷达 , 考虑到私人乘用车市场的成本约束 , 这是能负担得起的激光雷达 。
紧随其后的 , 是Luminar和Ibeo 。 前者在今年5月宣布与沃尔沃汽车达成一项协议 , 从2022年开始提供车规级前装激光雷达 。
后者则是宣布与长城汽车签署供货协议 , 从2021年开始交付一套能够支持L3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系统 。
此外 , 来自中国的激光雷达公司镭神智能在今年8月宣布与陕汽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就车规级激光雷达的研发和应用展开深度合作 , 以应用于商用车前装量产项目 。
而一径科技则是成为嬴彻科技量产MEMS 激光雷达供应商 , 供应后者干线物流的量产自动驾驶车型(2021年底量产L3重卡) 。
与此同时 , 包括华为、大疆(Livox)几家后来者 , 也纷纷在成本上狠下功夫 , 前者此前公布短期内将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 , 未来计划将成本降低至100-200美元 。
第三个是车路协同的路侧感知市场 , 类似于自动驾驶测试 。 另外还有类似机器人、测绘车等市场 , 前者价格竞争激烈 , 后者客户数量有限 。
事实上 , 大量短期小客户的确可以让数据更漂亮 , 但如果Luminar、镭神智能、一径科技能够与更多汽车制造商达成协议 , 就能提供足够的产量 , 实现规模效应 。
这意味着 , 这些企业最终可以比Ouster等企业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 , 从而成为规模化市场的领导者 。
在这点上 , 法雷奥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 该公司已赢得来自全球四大汽车集团价值5亿欧元(约合5.64亿美元)的激光雷达产品订单 , 预期固定循环收入10-15亿欧元并将持续至2024到2025年 。
今年 , 该公司的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将会实现量产 , 并搭载至一款欧洲豪华车型 。 同时 , 也在和主机厂合作研发第三代固态SCALA激光雷达 。
二、产品质量不稳定?
在市场压力陡增的背景下 , Velodyne在过去几年时间掀起的一场反击战 。 一方面 , 该公司赢得了和竞争对手Quanergy之间的专利诉讼(后者已经把重心转移至非汽车市场) , 同时发起了另外两个对中国同行的专利诉讼 。
此后 , Velodyne与禾赛光电达成长期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 不过 , 在前者的官方新闻稿中 , 却更多强调的是专利授权许可 。
然而 , 这家公司也同时进行了内部的重组 , 包括出售起家的音频技术业务 , 任命了新的首席执行官(原来是公司的CTO) , 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两轮裁员 。
去年12月 , 该公司在中国解雇了大约一半的直销人员 。 同时 , 开始转而采取传统的代理模式 , 并寻求与本地一些自动驾驶公司合作 , 同时作为行业代理商之一 。
就在今年初的第二次大面积裁员 , 涉及到了140名员工 , 但公司员工提交给法院的起诉书显示 , 依据法律 , Velodyne应该提前60天通知被解雇员工 , 这违反了联邦劳动法 。
该公司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 , 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同行竞争 , 也不是整个行业的不确定性 。
今年1月 , 该公司在2020年CES展上推出了迄今为止最小、成本最低的激光雷达Velabit , 售价仅为100美元 , 是专门为驾驶员辅助应用而设计的 。
随后 , 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戈帕兰估计 , 在目前公司的汽车业务合同中 , 三分之二与驾驶员辅助系统有关 , 三分之一与自动驾驶汽车有关 。
不过 , 到目前为止 , Velodyne仅有的两个公开量产合作订单 , 一家是福特 , 一家是现代汽车 。 其中 , 通过与Veoneer合作交付与福特汽车签订的合同 。
而福特汽车正是Velodyne的股东之一 。 这份订单时间点原本计划是在2018年开始到2020年陆续量产 。 结果 , 当然是打脸了 。分页标题
该公司曾在2017年宣布将推出一款固态汽车激光雷达Velarray LiDAR , 彼时预计到2018年进入规模化生产 , 售价可以达到几百美金的水平 。
不过 , 今年初的美国CES展上 , 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款目标价格为100美元的短距离雷达Velabit 。 而Velarray的量产信息 , 则是披露与现代汽车的合作 , 但没有时间点 。
《高工智能汽车》从一些Velodyne公司的员工那里得知 , 公司此前推出的产品 , 大多数都不会持久 , 通常会在1年或更短的时间内返回RMA(处理用户不良产品退货、换货) 。
此外 , 公司在改进现有技术和开发任何实用的、符合规格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新产品方面都落后了好几年 。
“项目的最后期限是随意设定的 , 而且几乎总是延迟 。 ”一位不具名的员工表示 , 自动驾驶行业已经放弃了Velodyne的技术 , 他们太昂贵、不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