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_本文原题:科普做的好 , 照样拿国奖 , 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348天
今年的学术KPI有指望了 。
问:如何做一盘红烧肉?
本科生:把肉直接放锅里 , 再加些东西煮即可 。
研究生:你这样不行 , 应更加具体的提出要放多少肉、多少其他佐料 , 怎么煮 , 煮多长时间等 。
博士生:等我做完调查再说 。
一个月后 , 博士出了本名为《如何去做红烧肉》的论文 , 打开目录:“第一章 , 如何养猪” 。
此虽为科研段子 , 但也反映出针对学术论文 , 不同的研究阶段有着不同的切入点 。 从本科一路进阶为博士 , 其研究切入点只会愈发的精细化——由面到线再到点 , 端的是阳春白雪 , 妥妥的高冷女神范儿 。
所以 , 学术论文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让无数硕博生魂牵梦绕、孜孜以求而又颇感难于上青天的学术KPI 。
但凡是个研究生 , 提及论文时 , 总能回想起被论文支配的恐惧 。 试问谁还能没有过写论文写到眼发黑、改论文改到高斯模糊的时候呢?
正所谓 , 不经过一番千锤百炼 , 怎能让学术论文顺利出炉?可以说 , 每一篇SCI文章都凝结着作者无数的心血 。
尽管完成此KPI的难度颇高 , 但它却是所有科研者都绕不过的一道坎儿 。
因为在一贯喜欢以SCI论英雄的学术界 , 此KPI可谓是衡量医学硕博生们学术水平、涉及他们能否毕业、获得奖学金、乃至晋升的一把垄断性标尺 。
然而 , 幸运的是 , 现阶段 , 在“破五唯”精神的指导下 , 各大高校已不局限于用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的唯一标准来评价一名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 , 且都在力图创新 , 希望增加更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 从而完善评价体系 , 能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充分、更客观的评价 。
破五唯 , 解绑SCI , 高校引入科普网文
南京大学则开启了革新原有学术考核机制的风气之先 , 其9月份新发布的《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将科普论文亦拉入学术KPI指标之中——只要学术科普文在相应媒体的阅读量超过1万+ , 便可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南大的此番举措 , 无疑是将科普文阅读量1万+和顶级期刊论文、发明专利并列成为参评国家奖学金的条件 , 可谓是标新立异 。 但它拓宽了博士生拥有参选国奖的途径 , 在评选过程中也确实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学术要求 。
实际上 , 南大的“1万+”政策是在对整体社会背景互联网化的一种回应 。 而且从南大的规则本身来看 , 该新规的制定者还是很谨慎的 。 因为这个备受关注的条件 , 也只是六个条件之一 , 并不是唯一 , 也没比其他条件更优越 , 有点“探路”的意思 。
其实 , 南大并非首吃螃蟹的第一人 , 早前浙江大学也出台类似的政策 , 《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一经发布后 , 在多数平台竞相传播 , 不少人感叹现在做学术也可以“网络化”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而规定中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 不过其评审要求要苛刻一些 。
比如只有这些在央媒、各大主流媒体(如《****》、《光明日报》和《求是》)以及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 , 方可认定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很快 , 吉林大学就紧随其后 , 也发布了《吉林大学网络舆情类成果认定办法(试行)》 , 鼓励网络正面发生 , 并对优秀网络文章和网络舆情信息稿件予以肯定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总体而言 , 将网络平台刊文的阅读量作为学术成就的考量标准之一 , 是各大高校建立多元化学术评价体系所作出的一种新鲜尝试 。
评职称 , 科普流量红利成“新宠”
科学研究要走出象牙塔 , 并发出公众听懂的声音 , 科普文章无疑是一种“接地气”的绝妙做法 , 而它在近年里也成为了在医学人员职称评审中的“新宠” 。
为了鼓励更多医学专业人员投入到健康科普中 , 山西省率先将撰写科普文章纳入到2017年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当中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而国自然甚至还专门设立了科普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 且获得审批者可以获得30万元(含)以上的经费资助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从单纯重视SCI论文到凸显科普的重要性 , 可以预见 , 之后国家和各级政府还会有更多向科普倾斜的制度 , 医学科普在未来必然是大势所趋 。
更何况 , 眼下 , 网络文化发展势头已经不容小觑 , 网红流量的红利也已经显现 。 科普流量、爆款文章、网红医生……或许会成为医生职称评定的又一个比拼领域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其实 , 时至今日 , 已有一批对健康科普有热情的医生成了网红大V 。 “急诊女超人于莺”、“龚晓明医生”、“章蓉娅医生”、“崔玉涛”等 , 在微博上的粉丝数都已超过百万 。
他们通过传播健康科普积攒自身的IP , 当这些IP转化成流量 , 就成为他们日后创业的基础 。
以儿科医生崔玉涛为例 , 他给中国第一个育儿网站——摇篮网写第一篇科普文章至今 , 做了近20年的科普 。 在此过程中 , 崔玉涛积累了粉丝和品牌 , 并创立了“育学园” 。 在苹果应用商店里 , “育学园”如今是医疗类应用下载量的第一名 。
蹭一波科普红利 , 既能打响自己个人品牌 , 又能解决职称问题 , 何乐而不为呢?
政策落地 , 潜在的隐患
不过 , 既然“将医学科普纳入评奖、晋升制度”是种新兴事物 , 那么它自然会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 , 总会有人对其提出异议——
首先 , 科普文章的含金量 , 谁说了算?
学术成果使用 peer-review , 这是多少年来经受住考验的 , 尽管在操作层面仍有漏洞 , 但已经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学术成果发表方式 。
传播成果 , 却基本没什么评价体系 , 转发量或者阅读量 , 很多时候跟文章水平或者文章的三观没关系 。
且鉴于大众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从众性 , 以及社交媒体审稿机制的不完善 , 对流量的恶性操纵乱象只怕也是在所难免 , 既如此 , 又该如何保证文章的流量等同于科普的质量?
毕竟在传统的期刊论文学术评价时代 , 也不乏“在自己当组委的期刊 , 发布自己当第一作者论文”的骚操作 , 更何况是更广泛也更“乱”的流量时代呢?
凡此种种 , 或许都需要一个更加详尽的细则 , 来防止个别人的投机 。 而目前 , 关于这一点 , 国内还没有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分页标题
其次 , 虽然科学研究和科普文章被喻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 , 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 但现实中的科普文章常常“矮人一头” 。
学术专业人士和医院行政人员对“网络科普”的认可度依然较低 , 这就意味着可能面对“主任觉得你写的科普不牛叉”的潜在尴尬 。
2016年的一份调查报告 , 相比传统发表的学术论文 , 仅有23%的美国和加拿大医学专业的系主任认为医学工作者在学术杂志博客上发表文章在晋升中具有重要作用;当科普平台进一步转换到个人博客上时 , 只有不到 2% 的人认为这和传统论文有同等学术价值 。

解螺旋|科普做的好,照样拿国奖,以SCI论英雄已经OUT了!
本文插图
医学专业人士对网络博客文章的学术认可度
值得注意的是 , 专业人士对“科普网文”认可度低 , 并不意味着“科普网文”就好写 。
不同于传统发表的学术论文 , 科普论文虽然也美其名曰“论文” , 但它所面向的读者是各行各业的普罗大众 , 它所追求的是语言的通俗化、内容的趣味化和逻辑的简单化 , 唯有如此 , 科普论文的阅读量才会高 , 被转发次数才会越多 。
而把复杂的机制、抽象的概念和严肃的科学发现 , 转为公众能听得懂的语言 , 素来是绝大多数科研者的“短板” 。 所以文章中往往会充斥着诸多学术化概念 , 这对大众而言就是一种佶屈聱牙的词汇 , 人们反而会指责作者文笔差 , 抓不住读者心理 , 只懂掉书袋 。
显然 , 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 , 从选题到撰写、编辑、推送 , 需要耗费很多精力 。 倘若又因为工作繁忙、规律性不足等因素造成科普效果没有获得良性反馈 , 恐怕真正能坚持做医学科普的医生“凤毛麟角” 。
再者 , 在论文代写已成为学术之殇的今天 , 公众号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谁 , 似乎是个永远都无法搞清楚的问题 。
买卖论文尚且如此猖獗 , 公众号推文找人捉刀的门槛只会更低 , 当然价格也会更低!与之对应的 , 恐怕没有哪个委员会肯专门花时间确定微信推文究竟出自谁手 。 而这无疑会滋生更大的学术腐败 。
鉴于此 , 科普网文的传播只能作为一种学术成果的补充形式 , 锦上添花可以 , 绝不能一锤定音 , 评奖和职称还是应该落脚到学术 。
诚然 , 将科普网文引入学术评价标准的政策还存在些许缺点 , 但瑕不掩瑜 , 与过去单一又僵化的晋升选聘与评比评奖标准相比 , “网文标准”的引入终归是一种进步 。
因为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 , 它拓展了人才成长的路径 , 它让评价机制更灵活、公众参与度更高 , 以及更能调动广大高校教职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
而这一做法 , 也有可能会让国内人才成长与学术进步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 高校功能定位更清晰 , 学术不正之风有望改良 。
撰文 丨萌董董
排版 丨萌董董
主编丨尤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