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文学作品不可完全译!

@李三畏 是个不懂畏惧的人 , 是个喜欢扮演通才的人 。 这位先生 , 认为翻译作品无法满足如下条件:任何译者都无法完全破译作者对故事背景的理解 , 也无法完全破译作者基于该背景理解而作出的读者定位 , 更无法完全破译作者基于该背景理解和该读者定位而选择的文字模式 。 严格地说 , 任何人所读到的非英文版《哈姆雷特》都与其英文原版不再是同一部作品 。 因此 , 任何作品都是不可全译的得出这种判断显然来源于对审美的无知 , 对文学浅薄 。 一万个读者 , 心里有1万个哈姆莱特 。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至少包括如下意思:1、作品一旦完成 , 接受读者的审美 。 作品本身除了著作权利外 , 就和作者无关 。 在现代文学批评中不会有人探寻莎士比亚当初创作哈姆莱特的动机 , 甚至不会有人会分析莎翁试图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什么----传记作家除外 。 更不会要求读者:你必须如此读 , 这么读才算读懂了哈姆莱特 。 2、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所有人在审美中都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进入作品 。 因此断言: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 , 都是误读的过程 。 李三畏先生的优点就是 , 胆大什么都敢说 , 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敢说 , 而且以技术官僚的思路深入审美 , 也一点不在乎 。 在他的眼里艺术创作 , 一定要表达什么 , 只有翻译者完全传达了作者表达的含义 , 才是完全的翻译 。 这种说法太过可笑 。 李三位认为不存在这样的完全翻译 。 虽然 , 观点荒谬 ,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 这样的完全翻译也是可能的 。 例如尤内斯库的《椅子》、《等待戈多》 。 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 。 翻译过去不会有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