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_原题是: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 , 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熙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 天大旱 , 久不雨 , 朝内朝外保守派以“天变”为由掀起对王安石变法的猛烈进攻 , 一幅反应社情民意的、描绘民间疾苦的画卷被送到宋神宗的御前 , 画中的景象触目惊心 , 老百姓的生存的惨状豁然在纸上 , 神宗治下的大宋王朝成了人间地狱 。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宋·流民图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开封城外尘土飞扬 , 流亡的难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 , 个个面有菜色体无完衣 , 神宗看完《流民图》后忧形于色 , 寝食不安 , 越想越是气恼 , 难道自己竟错付了王安石吗 , 心中顿时疑云大起 , 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开始产生动摇 。
在南宋诸多“名流”看来 , 就是这个胆大包天的王安石 , 守着老祖宗的家业不要 , 非得搞什么震惊天下的变法 , 这才把繁华的大宋搅成一团浆糊 , 甚至把靖康之耻和大宋的积贫积弱归咎于王安石的作为 , 当时在反对变法的众多名流中 , 除了比较重要的欧阳修、文彦博、司马光之外 , 还有就是与之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 。
▲王安石像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熙宁二年 , 苏轼三次向宋神宗上奏谏言 , 一针见血的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诸多弊端 , 针对王安石的《贡举法》向宋神宗提出了不同意见 。
苏轼认为 , 王安石推行的选举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 按照《贡举法》来选举人才 , 过分注重生源的能力 , 而完全忽略人品 , 那么朝廷上会滋生许多投机分子 。苏轼对王安石的质疑遭到了朝野改革人士的打压 。
▲苏轼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 , 苏轼怀抱着一心为国为民的想法 , 再次向宋神宗上书 , 又对王安石的《雇役法》进行抨击, 认为这种制度改革会增加百姓的赋税的负担 , 但是对于那些投机的官僚来说 , 却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 如果此法施行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 丛生哀怨 。
苏轼的谏言并没有让宋神宗回心转意 , 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 , 但是他明知道自己是飞蛾扑火 , 却坚持向神宗上书 , 这也导致了改革派对他的不满 , 最后被朝野排挤 , 带着愤恨离开了京城 。
▲王安石变法连环画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到底王安石与苏轼谁对谁错呢?我们先来看看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大宋王朝 , 变法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基建狂魔——王安石
北宋立国伊始 , 在农业上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 土地大量流入地主的手里 , 从而有“富者有弥望之田 , 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景象 , 而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 , 到了北宋的中期 , 早已严重落后 , 每当遇到水旱灾害时 , 地主们就变成了甩手掌柜 , 只顾自家的庄田, 把灾祸甩给贫苦的农民们 , 每年几次的大灾害让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 。
▲王安石变法内容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王安石着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 , 颁布《方田均税法》 , 从此大宋各地兴修水利 , 那么修建这些设施的钱从哪里来呢?一部分是让老百姓来平摊 , 另一部分则是让地主、富商来承担 , 而且有钱人必须出更多的钱 , 这就引发了富人阶级的强烈不满 , 朝中以文彦博、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怒骂王安石祸国殃民 。
▲王安石与改革派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 , 尽管阻碍重重 , 变法还是照常进行 , 结果让反对派意外的是 , 到了变法的第七个年头 , 大宋的水利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 一万多处水利基本满足了全国农田灌溉的需求 , 曾经一毛不拔的荒地华丽转身 , 变成为了物产丰足的良田 。这一切都如同梦幻一般 , 这些强大的工程支撑起了帝国强兵的基础 , 积贫积弱的局面开始转变 。
拿刀“割”地主的肉
王安石在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之前 , 曾经在《会记录》中提到:全国的土地被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霸占 , 而普通贫农却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赋税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苦累耕作一年下来 , 连饭都吃不饱 , 最后逼得农民破产逃亡 , 针对这种情况王安石拿刀指向地主官僚 , 颁布《募役法》 。
▲王安石像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募役法的颁布 , 原先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阶层 , 必须出钱代役 , 先前官府一分钱不掏 , 全靠农民白出力的差役 , 也改成官府出钱代役 。这不就等于拿刀割有钱人的肉吗 , 募役法的实施引来朝野的一片斥责 , 特别是反对变法的旧党们更是在神宗面前大吹募役法之弊 , 但是在王安石死后 , 曾经疯狂攻击募役法的旧党却后悔了 , 这个人就是范百禄 。
▲宋神宗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司马光迫不及待的要废除募役法时 , 范白禄义无反顾的站出来阻止 , 说道:熙宁初 , 百禄为咸平县 , 役法之行 , 罢开封府衙前数百人 , 而民甚悦 。意思就是说募役法的施行完全是符合民意的 , 之前是错怪安石了 。
同样因为反对募役法的苏轼 , 在变法实行多年后也说出了自己的反思: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 。虽此心耿耿 , 归于忧国 , 而所言差谬 , 少有中理 。今圣德日新 , 众化大成 , 回视向之所执 , 益觉疏矣 。当年满腔热血的反对变法 , 如今看到变法卓有成效之后 , 才知道当初竟是自己错了 。
▲王安石像

辽宋夏金|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当初反对变法的苏轼,为何在王安石死后忏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苏轼不是不赞同王安石变法 , 而是不同意王安石这样变法 ,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大宋的忠臣 , 但是在政见上却有很大的出入 。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 并不是变法本身的错 , 而是“好经被人念坏了” 。这样大动干戈的改革 , 必然会招来利益阶层攻击 , 而变法本身也操之过急 , 加上宋神宗对王安石日渐失去的信心 , 王安石死后成了朝廷人人口诛笔伐的反面教材 , 大宋王朝本就命运多舛 , 难得出现一个能够改变大宋命运的英雄 , 却也没能避免被埋没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