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香奈儿·米勒 从化名中突围
_本文原题:香奈儿·米勒 从化名中突围
本文插图
香奈儿·米勒(Chanel Miller) , 2019年因出版《知晓我姓名》被《时代》杂志评为“未来百大影响力人物” , 两度当选时尚杂志《Glamour》年度女性人物 。 拥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她还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 , 张小夏 。
本文插图
《知晓我姓名》
作者:(美)香奈儿·米勒
译者:陈毓飞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
本文插图
香奈儿·米勒的画作《我曾经是 , 我现在是 , 我将来是》 。
在你眼中 , 性侵受害者是什么样的?最常见的形象大概是披散着头发 , 面目不清 , 为了保护隐私 , 五官打了马赛克 , 她可能衣衫不整 , 至少不会打扮得时尚精致 , 她会缩在角落 , 带着哭腔小声回答媒体或律师的提问 。
但是香奈儿·米勒会打破你既定的想象 。 作为曾经轰动全美的斯坦福性侵案受害者 , 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她 , 有着一头精心打理的黑色卷发 , 身着红色无袖连衣裙 , 双手叉腰 , 表情坚毅 , 仿佛准备随时向你喊出:“知晓我姓名!”
漫长的15个月
媒体最早关注到这起性侵案件 , 不是因为米勒 , 而是因为案发地点斯坦福大学 , 和犯下性侵的布罗克·特纳——一名曾参加过奥运会预选赛、有望代表美国出战奥运的游泳新星 , 一名被名校斯坦福大学录取的高材生 。 而事件的受害者 , 在新闻报道中根本没有姓名 。 人们得知 , 她当时23岁 , 已经毕业 , 陪同妹妹参加斯坦福大学的兄弟会 , 在聚会中大量饮酒 。
攻击的言论如浪潮般汹涌而来 , 在人们知道她是谁之前——“她当时喝醉了 , 一个检点自爱的女士会在派对喝那么多酒吗?”“她为什么要穿裙子去兄弟会派对?她难道不知道那儿多危险吗?”
在警察建议下 , 米勒决定起诉特纳 , 让案件进入法律程序 。 但做出这个决定时 , 她并不知道这将意味着长达15个月的诉讼期 , 和出席庭审时不得不面对的一系列攻击、责问、曲解和质疑 。 而她遭受性侵后警方取证拍摄的裸体照片 , 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 , 出现在公开庭审中 , 出现在她和父母家人以及在场所有人的面前 。
在这漫长的15个月中 , 她丢掉了自己亲手参与创业的工作 , 她变得敏感多疑、时常在噩梦中带着满脸泪痕惊醒 , 她不敢在夜晚独自出门上路 , 她对陪伴身边不离不弃的男友心怀愧疚 , 却又忍不住将在法庭中累积的怒火迁怒于他 。 但与此同时 , 她也强打精神学习绘画、坚持写作 , 让自己从消极、自责、绝望的情绪中逃脱 。
一年多的庭审之后 , 案件终于临近宣判 。 艰难的长跑即将到达终点 , 她回溯了整起事件的经过和遭遇性侵对自己产生的巨大影响 , 写下了一份长达7137个单词的《受害者影响声明》 , 准备在法官裁决前宣读 。
但是她的积极面对被法官解读为“已从伤害中良好恢复” , 她希望被害人能吸取教训、痛改前非的请求被法官当作是“从轻判决” 。 因此 , 尽管她最终获得胜诉 , 布罗克·特纳所受3项重罪指控成立——根据当地法律 , 他将面临2年以上、14年以下监禁——但法院最终将量刑从轻判为6个月监禁和缓刑 , 即实际只需服刑3个月 。
绝望之中 , 米勒的好友建议她通过一位值得信赖的采访人员 , 在BuzzFeed网站上发布这篇《受害者影响声明》 , 米勒同意了——反正事情不可能更坏 。 但事情却变得超乎想象 。 判决宣布的第二天 , 米勒在痛哭中入睡后又醒来 , 发现自己的声明已经被大量传播转载 , 短短20分钟就有1.5万人阅读 。 随后 , 《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也转载了这篇声明 。 在发表后4天内 , 它被阅读了1100万次 。 在这封声明中 , 米勒写道 , “经受性侵的痛苦已经足够 。 而有人还在不遗余力地否认这种痛苦的严重性和正当性 , 目睹这些更加令人痛苦 。 ”而这一次 , 舆论站在了米勒这一边 。 米勒甚至收到了时任美国副总统乔·拜登的来信:“我看到我们对未来的梦想寄托在谁的肩膀上……我相信 , 你将拯救生命 。 ”
随后 , 人们开始质疑案件的审判法官亚伦·珀斯基渎职 。 当地9.5万人联名上书弹劾珀斯基 。 案件判决两年之后 , 珀斯基在2018年6月被选民撤职 。 特纳提出上诉后也在2018年8月8日败诉 。
讽刺的是 , 在珀斯基广受批评时 , 包括他的律师在内的一群人仍未消除对米勒的质疑 。 他们认为 , 这封《受害者影响声明》 ,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 , 文笔太老成了 。 ”暗指米勒拥有枪手 。
“他们真正想说的是 , 受害者不会写作 。 受害者不聪明 , 不能干 , 也不独立 。 ”米勒对此这样回应 。 随后的三年时间 , 她借助自己“老成的文笔” , 写出了《知晓我姓名》一书 。 借这本书的出版 , 她向公众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 并把“知晓我姓名”作为书名 。 此前 , 她在公众心中 , 一直以“埃米丽·多伊”的化名存在 , 没有身份 , 也没有面孔 。分页标题
此外 , 米勒的亚裔身份和她创作的自述动画《我和你在一起》也引起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注意 。 他们邀请米勒为博物馆绘制一幅巨大的壁画 。 这幅壁画名为《我曾经是 , 我现在是 , 我将来是》 , 以亚裔美国人被边缘化的痛苦为主题 , 目前正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之中 。
■ 专访
在多重偏见中找回作为女性的“我”
***:在案件最初 , 布罗克·特纳的身份吸引了大量媒体报道 。 他们提到 , 特纳是一位世界级的游泳运动员 , 一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 。 而你却是匿名的、隐形的 , 没有任何关于你身份的信息 , 只有你遭受性侵的细节和你妹妹的真实姓名 。 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米勒:这对我来说很难接受 。 当一个人没有名字、没有面孔时 , 社会更容易忽视他们 , 甚至很难意识到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 。 你提到了我妹妹 , 我自己的遭遇很艰难 , 但这段经历最让我难受的是我的家人要陪着共同遭受这一切 , 我没法对他们的痛苦视而不见 。 我愿意拼尽全力去尽快结束这一切 , 好使他们尽可能好受一些 。
而对于特纳 , 让我深感困扰的是 , 他认为他的成就可以保护他免受惩罚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无论你是谁 , 你都要遵守和他人一样的法律 。 他认为自己有特权 , 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 即使到案件最后 , 他都认为只要花足够的钱请个足够好的律师 , 就可以帮他摆脱刑罚 。 我想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 , 就是他自信的来源 。 他一点都不感到羞愧 。 而我呢?我没有犯任何错误 , 我接受的教育却要我厌恶自己 , 为自己感到羞愧 。
***: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故事 , 会让你感到厌烦吗?
米勒:可能会有一点 。 但我会提醒自己 , 在我孤独无伴时 , 人们的倾听和支持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 因此每一个愿意聆听我的故事的人都是宝贵的 , 每一个接受采访的机会也是宝贵的 。 我也希望我的采访能给更多人带来方向 。 我想 , 这就像是把种子撒在风中 , 你不知道它们会在哪里落地生根 , 但是它们是有用处的 。 我也必须时刻铭记 , 就在不久之前我还是一个从未公开真实身份的人 , 我根本不能想象会坐在这里和你见面聊天 。 但事实却是 , 我现在面对采访已经泰然自若了 。 这真的难以置信 , 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认为自己会永远躲在公众视野之外、藏在受害者的身份之下 。
***:你给自己的书取名《知晓我姓名》 , 看起来你从公开身份中得到了力量?
米勒:是这样的 。 如果不是公开了身份 , 那么除了新闻报道 , 我不可能出现在其他任何地方 , 不能在世界各地演讲 , 不能分享我的写作 , 而正是这些给了我力量、让我变得强大 。 尽管案件判决拖了两年 , 从性侵发生至今快六年了 , 但是人们没有放弃 , 没有忘记我 。 2016年我发表受害人影响声明时 , 有人告诉我 , 你应该趁着热点还没过去 , 赶紧公开姓名 , 否则大家会很快就忘了这件事儿 。 但是当时我没法作出这个决定 , 等到2019年才下定决心 , 但是人们仍然关心我、仍然支持我 。
在这本书签售的时候 , 读者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小纸条上夹在书里 , 然后排队找我签名 。 这样我就可以在书的扉页写下他们的名字 。 签完我会把写有他们名字的纸条放在一边 , 等签售结束之后 , 我的桌上就会出现一大沓纸条 , 像一堆树叶 。 通常会有工作人员想帮我扔掉 , 但是我把它们全收起来了 。 我留着这些名字 , 我想就是这些名字的主人改变了我的命运 。 如果没有他们从一开始就陪着我 , 我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 。
【新京报|香奈儿·米勒 从化名中突围】采写/***采访人员 肖舒妍
- 新京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变道”
- 新京报|男子借“随手拍”敲诈车主被刑拘
- 新京报|演员贾青又被指在公路中央跳舞 交警称将再核查
- 新京报官微|四川发现白垩纪恐龙足迹,发现者是个5岁恐龙迷
- 新京报|堡狮龙创始人孙女在韩整形身亡,医美手术事故大都因麻醉而起?
- 科技|拼多多投资成立澍慧科技,注册资本3亿
- 起火燃烧|贵州毕节两车追尾起火燃烧致7人死亡
- 新京报|渤海11日至13日执行军事任务,禁止船只及人员进入
- 红牛|最高法今日审理红牛系列商标纠纷案
- 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工作明日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