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内涵式发展不能仅依靠扩大规模来解决问题

_原题为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内涵式发展不能仅依靠扩大规模来解决问题
“在清华 , 部分学科的建设规划仍以扩大规模为重点 , 对规模与质量的平衡点把握不够准确 。 ”10月9日 , 在清华大学第十八次科研讨论会闭幕式上 ,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 , 全校一半以上院系提出自身学科发展存在的第一大问题是办学规模问题 。
邱勇表示 , 过去几年 , 清华大学一直强调自身是有能力局限的 , 并不是没有承载能力的“天花板” 。 他认为 , 此次讨论会中 , 学校这么大比重的院系 , 仍以此为第一诉求 , “里面是存在问题的” 。
“我们对质量第一的重视还不够 。 要认识到清华大学已经总体发展到了强调质量内涵的阶段 , 内涵式发展就不可能把规模放在前面 , 遇到问题也不能仅依靠扩大规模来解决 。 ”邱勇说道 。
今年3月13日 , 清华大学启动了第十八次科研讨论会 , 围绕学术生态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学科发展规划与调整机制等八大议题 , 在全校进行调研、讨论和意见建议征集工作 , 为期半年 。 闭幕式上 , 邱勇总结了师生集中反映的20条具体问题 。 梳理这些问题 , 不难发现 , 清华在创新科研体系 ,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 也是高校从“数量阶段”迈向“质量阶段”的普遍问题 。
“2019年 , 我们进站990位博士后 , 学校在站博士后2400多人 , 这是一个很大的规模 。 但是在规模增大的同时 , 更要想办法提高质量和水平 。 ”邱勇表示 ,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 , 外籍博士后在学校的占比仍很低 , 高水平博士后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他表示 , 吸引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到清华做博士后 , 这不容易 , 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 , 从规模、质量提升、研究待遇方面等方面做好工作 。
“学科调整的原则、标准和程序不够清晰 , 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模式还不够完善”“学校对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不完善”“有组织科研的组织模式还不够清晰”……政策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 , 是邱勇在分析这20个具体问题时使用较多的表述 。
解决了政策、文件“有无”的问题后 , 在推进学校科研工作改革深化 , 促进高质量内涵发展中 , 制度政策的“有优”矛盾进一步凸显 。
以学科建设和调整为例 , 邱勇介绍道 , 早在2017年 , 清华大学就制定颁布了学科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 。 “但现在回头看 , 相关的具体原则、标准和程序 , 对何谓先进学科的论证等 , 都没有作出详细的说明 。 ”邱勇也表示 , 这并不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批评和否定 , 而是随着现实操作的推进 , 逐步发现的认识为问题 ,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当下继续完善、将具体环节细化 。
在此次讨论会八大议题中 , “学术生态与学术共同体建设”被列在首位 。
会上 , 邱勇表示 , 对大学创新体系而言 , 最重要的是学术共同体、学术生态、学术文化的构成 。 邱勇介绍 , 在此次讨论会总结过程中 , 60%多的教师对清华的学术生态表示认可 , “认为是好的 , 或者说是特别好” 。 同时 , 邱勇也指出 , 还存在学术自律性不强、开放坦诚的学术讨论和批评空间不足等问题 。
“学术讨论和批评空间不足 , 这是从国外回来的教师主要反映的问题 。 在评价另一个教师或者学生的科研工作有没有价值、意义时 , 存在不敢第一个说、说了担心影响关系、大教授说了后不再说的现象 。 ”邱勇认为 , “破五唯”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学术生态文化 , “这也是最难的” 。
“这是我们走向卓越最难的一步 , 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 ”邱勇表示 , 这种文化涉及到了对大学办学的定位认识 。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 ,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 这些都涉及大价值观引领 。 如果没有这种思考能力 , 没有思考文化的沉淀 , 大学很难保持定力 。 ”
据悉 , 自1956年以来至今 , 清华大学已举行18次科研谈论会(曾用名“科学讨论会”“科技工作讨论会”) ,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表示 , 讨论会已经成为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共同讨论学校科研工作方向、任务并统一认识推进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和优良传统 。
邱勇表示 , 清华有着优良的科研创新传统和文化 ,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 但凝视今天、展望未来 , 还是要突出问题、聚焦问题 。
“没有问题 , 我们就很难有新的提升 。 我们认为 , 清华这样一所学校 , 依然在科研组织模式、学科布局、服务国家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 我们确实要勇挑重担 , 应对问题 , 重新确定目标 , 提高站位、提升能力 , 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清华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 ”邱勇说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采访人员 梁丹)
【邱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内涵式发展不能仅依靠扩大规模来解决问题】作者: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