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


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
文章图片

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
文章图片

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
文章图片

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
文章图片

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

有时过惯了城市里嘈杂的生活 , 回趟老家已然是一种独特的放松方式 。 在城市里车水马龙 , 乡村生活显得充满了烟火味 。 再深入一点就到了“山居秋暝”的意境里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还有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下的“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 像是香茶又如醇酒 , 细品即如痴如醉 , 所以深山的隐居生活 , 不知不觉成为了多数人的理想 。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 , 隐居世外这种生活方式变得日渐遥远 。 可更多人由于都市的快节奏和压迫的生活 , 对隐居生活充满向往 。
其实从古至今 , “隐士派”一直都没有间断 , 不管是流行隐居的古代还是成为小众文化的现代 , 一直都有人摒弃世俗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
真假隐士有些人隐居是为了理想生活 , 有些人同样也是为了“理想” , 他们打着“隐居避世”的称号到处博眼球 , 寻一个看起来像是深山小屋的地方 , 找来旧破的桌椅板凳 , 拍照片拍视频上传 , 轻轻松松大赚特赚 。
说起来仿佛也不违法 , 但抓住众人向往的心理做文章 , 手段确实卑鄙 。
随着自媒体、短视频的崛起 , 越来越多的假隐士出现了 。 他们靠消费大家的理想化挣钱 , 有种“我正在过你想要的生活”的感觉 , 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生活压力 , 看到隐居深山的轻松惬意 , 就是疯狂点赞 。
没有人去分辨什么 , 所以这些人总会坐享其成 。 更有甚者 , 号称救济扶贫筹募捐的 , 集资起来钱全进了自己的腰包 , 这种是完全可以构成诈骗罪了 。
这也是人性的可怕之处 , 人心哪里软弱就会被人利用 ,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用这种肮脏手段单纯的表演 , 真正避世的隐者还是有的 , 但他们也用实际生活告诉我们 , 深山隐居 , 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 。
终南望余雪许多人都对终南山“未见其人 , 先闻其名” , 不管是从古代各个诗人的精粹里 , 还是作家金庸先生的笔下 , 终南山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
它又名太乙山 , 是南北大陆板块碰撞后拼合的主要部分 。 同时也是南北生态气候的分界线 , “寿比南山”就出自这里 。
终南山还是我们国家的AAAA级景区 , 在《左传》里也有“九州之险”之称 , 位于陕西的秦岭山脉中段 , 和西安之南 。
所以对于这座“明星山” , 好多人慕名而来 , 而更有一直心生向往的人直接在这里开始隐居生活 。 隐居的人不少 , 能留下的却真是少数 。
摄影师祥子便是少数之一 , 23岁那年 , 一位好友约她到终南山游玩 , 她却对这里一见倾心 , 用祥子的话说 , 终南山好像一直在这里等她一样 , 像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 所以 , 年轻的她开始了她的全新隐居生活 。
避世容易隐居难据祥子透露 , 白天时才会回到山里 , 晚上都住在村庄里 , 不是深山的不方便劝退了她 , 而是猖狂的盗贼 。 像古时候一样 , 深山老林里正是强盗们最得意的天下 , 由于多次失窃 , 甚至有一次家中还被洗劫一空 , 出于安全考虑 , 祥子晚上就住在村庄里 。
虽然是在隐居 , 但她仍能用拍下的照片获得收入 。 山中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容易 , 没有水电 , 没有便利的交通 , 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 , 一时间要我们断掉这些 , 仿佛也是一大难关 。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得住 , 走好几公里去打水 , 自己种田翻地 , 很多平常用到的便利品都要通过自己来制作 。
最主要的 , 还是在隐居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收入 , 随着隐居文化的崛起 , 终南山也不再是一块供人们修仙的“仙地” , 这里也开始收房租 , 贵的地方甚至能收到几万-几十万块 。
所以若非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和意志力超群 , 还是应该先经过一段时间自我训练再谈隐居 。
青年逃难隐士随着隐居的实践者增多 , 这种生活方式也逐渐走红 , 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效仿 。 大家避世的原因都各异 , 有的是想逃避生活中的不如意 , 有的是背负了太多工作或家庭压力 , 鲜少有真正想要避世 , 渴望安然的生活的 。
比如26岁的青年魏超 , 2016年刚过 , 他来到终南山开始自己的隐居生活 。 或许是渴望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的生活 ,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便租了一个破旧的找地方 , 房租每月只要200块 , 但即便如此 , 他还是讲价到了150块 。分页标题
住了两个月后 , 魏超的父亲和姨夫循着找来 , 与他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 父亲踹了他一脚 , 说是家里养了他这么多年 , 他却从未回报 , 不好好上班 , 却钻到山里生活 。
魏超没有和父亲正面反驳 , 父亲好像习惯了对他大打出手 , 魏超十岁时曾被父亲失手打断一条肋骨 , 这么多年仿佛也已经习惯了下来 , 只是与父亲的关系似乎从未亲近 。
最终父亲没能带走他 , 魏超的姨夫不忍心 , 临走时给他留下一些钱 。 在山上的日子魏超过得很充实 , 每天都去采蒲公英回来做茶 , 把以前心心念念的《本草纲目》也读了一遍 , 其实魏超并不是完全没有打算 , 他想以中医为以后的事业 , 认为这是一种历久弥新、老而弥坚的事业和学问 。
初来时魏超每天下午都去后山的道观听课 , 他还有过当道士的想法 , 但道观里为了避免年轻人们的冲动 , 让家里开很多证明才能通过申请 , 魏超只得作罢 。
修仙半途返魏超经常去听一些讲中医、国学、佛教道教等课程 , 后来房东再与魏超闲谈 , 魏超谈起了他的打算 , 他想将所学都凝聚成一本书 , 并且要先读完《道德经》、《淮南子》、《黄帝内经》等等 。
空有一腔抱负 , 实则魏超并不怎么勤奋 , 后来天气冷了 , 姨夫留下来的钱也花完了 , 魏超又不愿意出去挣钱 , 整日把自己闷在屋里 。
后来房东再去看他时 , 魏超早已大变模样 , 胡子长长了 , 精神萎靡 , 房间凌乱不堪 , 见状房东连忙给魏超父亲打电话 。 父亲赶来看到如此场景也为之咋舌 , 换了语气劝他回家 , 此时的魏超接近精神崩溃 , 只是喃喃道:“不想回家 , 不想上班 。 ”
在百般劝说下 , 最终接走了魏超 , 这个以避世修仙为目的来隐居的年轻人 , 最终半途而返 。
其实这条路是让他走绝了 , 隐居的生活要配上自律的人格才能坚持 , 仅仅是生活失意就躲进山里逃避的 , 生活自律性也差 , 必然在山里生存不了多久的 。
小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着进山修行的旗号逃避生活 , 其实不管是哪种生活方式 , 都没有逃避这一说 , 来到山里也同样要面对种种难题 ,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不了的 , 来到山里也未必能克服下去 。
隐居是一种生活方式 , 孔子讲:“贤者避世 , 其次避地 , 其次避色 , 其次避言 。 ” 可见避世不是随随便便就避的 , 古来哪个隐者不是有真材实料的贤者呢?
【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如果真的做到心里清净 , 闭门即是深山 , 现代的年轻人太过于心浮气躁 , 生活是等价的 , 想要获得什么都需要付出 , 并不是在山里躲着就能躲掉需要面对的问题 , 弄清楚自己的方向和内心 , 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