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_本文原题: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够得上学术的“红学”从哪儿才算开始呢?这就不能不明白承认 , 从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为始 。 这是事实 , 对胡氏有任何评价意见 , 都不能否认这一事实 。
——周汝昌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Lot 116
胡适
跋《跋<红楼梦考证>(一)》手稿四纸
镜片四开 水墨纸本
1922年
22×58cm×3;21.5×48.5cm
著录:
1.《努力周报》第1期 , 1922年5月7日 。
2.《红楼梦》上册 , 七八页至八五页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22年 。
3.《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一六九页至一七六页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25年 。
4.《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一六九页至一七六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27年 。
5.《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一四三页至一四八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30年 。
6.《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 P293-315 , 实业印书馆 , 1934年1月 。
7.《胡适文选》 , 四一五页至四二一页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35年 。
8.《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 第一辑》 , P40-49 ,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 , 1973年10月 。
9.《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 , P74-77 ,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年2月 。
10.《红楼梦研究文选》 , P232-235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8年4月 。
11.《<红楼梦>本事之争》 , P114-117 , 辽宁古籍出版社 , 1997年1月 。
12.《我的歧路》 , P310-314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1998年 。
13.《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 下》 , P825-833 , 中华书局 , 1998年2月 。
14.《红楼梦评论选 上》第四编(上) , P335-343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8年5月 。
15.《胡适书话》 , P116-119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8年7月 。
16.《反省与尝试 胡适集》 , P313-322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8年10月 。
17.《胡适 鲁迅 王国维解读<红楼梦>》 , P42-51 , 辽海出版社 , 2001年5月 。
18.《胡适点评红楼梦》 , P124-137 , 团结出版社 , 2004年9月 。
19.《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 , P195-199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2005年10月 。
20.《胡适讲四大名著》 , P30-32 , 新华出版社 , 2005年12月 。
21.《胡适论红学》 , P42-46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6年9月 。
22.《胡适学术代表作 上》 , P167-170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7年1月 。
23.《沉酣一梦终须醒:大师眼中的石头记》 , P30-36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年8月 。
24.《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P437-439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
25.《胡适自选集》 , P307-317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2013年1月 。
26.《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 , P119-127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3年1月 。
27.《浮生若梦 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 P62-77 , 新世界出版社 , 2013年1月 。
28.《红楼四大家》 , P188-197, 东方出版社, 2014年1月 。
29.《中国旧小说考证》 , P308-317 , 商务印书馆 , 2014年6月 。
30.《红楼梦考证》 , P53-57 , 北京出版社 , 2015年 。
31.《胡适古典小说考证》 , P76-82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2015年5月 。
见证红学研究新纪元
胡适自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 , 到1962年逝世 , 他终生关注、追踪红学 , 共撰写关于《红楼梦》的文章124篇 , 逝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封信谈的依然是《红楼梦》 。
作为新红学的开山祖师 , 1921年 , 胡适以《红楼梦考证》一文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时代 。 其针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问题进行了有史有据的考证 , 是我国红学研究的里程碑 , 也是我国红学研究的代表作 , 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分页标题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一)(二)》 , 是其为《红楼梦考证》所作的跋 , 后收入《考证》《红楼梦》《胡适文存》等多种著作 。 《跋<红楼梦考证>(一)》记录胡适搜寻许久突然在三日内得到百寻不得的清宗室敦诚的《四松堂集》稿本和刻本 , 并印证了之前对曹雪芹身份的推测 。
从跋中可知 , 胡适与蔡元培虽然在学术上对垒 , 但二人不因之而废私交 , 如《四松堂集》的刻本就是蔡氏托人向晚晴簃诗社里借来并送至胡适处以供研究的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1922年5月7日
《跋<红楼梦考证>(一)》发表于《努力周报》第1期
《红楼梦考证》一文是胡适为亚东图书馆新标点本《红楼梦》所著 。 在亚东图书馆所推出的十几种新标点本小说中 , 无疑以《红楼梦》最为引人注目 , 流传也最广 。对学术而言 , 《红楼梦考证》及两篇跋的出版 , 标志着新红学的诞生 , 也推动了《红楼梦》研究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学科 , 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Lot 117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手稿十纸
镜片十开 水墨纸本
1922年
31×26cm×10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1.《努力周报》第2期 , 1922年5月14日 。
2.《红楼梦》上册 , 八五页至九二页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22年 。
3.《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一七六页至一八三页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25年 。
4.《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一七六页至一八三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27年 。
5.《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一四八页至一五四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30年 。
6.《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 P293-315 , 实业印书馆 , 1934年1月 。
7.《胡适文选》 , 四二一页至四二八页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1935年 。
8.《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 第一辑》 , P40-49 ,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 , 1973年10月 。
9.《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 , P77-81 ,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年2月 。
10.《红楼梦研究文选》 , P235-239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8年4月 。
11.《<红楼梦>本事之争》 , P118-122 , 辽宁古籍出版社 , 1997年1月 。
12.《我的歧路》 , P314-319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1998年 。
13.《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 下》 , P825-833 , 中华书局 , 1998年2月 。
14.《红楼梦评论选 上》第四编(上) , P335-343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8年5月 。
15.《胡适书话》 , P120-124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8年7月 。
16.《反省与尝试 胡适集》 , P313-322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8年10月 。
17.《胡适 鲁迅 王国维解读<红楼梦>》 , P42-51 , 辽海出版社 , 2001年5月 。
18.《胡适点评红楼梦》 , P124-137 , 团结出版社 , 2004年9月 。
19.《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 , P200-204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2005年10月 。
20.《胡适讲四大名著》 , P32-35 , 新华出版社 , 2005年12月 。
21.《胡适论红学》 , P46-50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6年9月 。
22.《胡适学术代表作 上》 , P170-174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7年1月 。
23.《沉酣一梦终须醒:大师眼中的石头记》 , P30-36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年8月 。分页标题
24.《胡适文存》二集卷四 , P439-442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
25.《胡适自选集》 , P307-317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2013年1月 。
26.《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 , P119-127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3年1月 。
27.《浮生若梦 红楼梦的前世今生》P62-77 , 新世界出版社 , 2013年1月 。
28.《红楼四大家》 , P188-197, 东方出版社, 2014年1月 。
29.《中国旧小说考证》 , P308-317 , 商务印书馆 , 2014年6月 。
30.《红楼梦考证》 , P53-57 , 北京出版社 , 2015年 。
31.《胡适古典小说考证》 , P76-82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2015年5月 。
开启20世纪新旧红学之争
胡适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 , 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而创立“考证派”新红学 , 胡适也横空出世 , 成为一代红学宗师 。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 , 关于它的研究众说纷纭 , 成百家争鸣之势 。 其中尤以胡适与蔡元培这两位世纪思想巨子之争最为著名 。 《红楼梦考证》一文 , 胡适对蔡元培所代表的旧红学予以尖锐批评 。 随后 , 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中表示胡适的观点经不起推敲 。 胡适显然不赞同 。
《跋<红楼梦考证>(二)》一文 , 便是针对蔡元培的红楼索隐派研究提出质疑 , 辩驳蔡氏将红楼人物附会到知名宗室、学者等相互毫无关系的人上去 , 引起学界重大的反响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1922年5月14日
《跋<红楼梦考证>(二)》发表于《努力周报》第2期
“蔡胡之争” , 并无定论 , 两人各执己见 。 但这场论战正式开启了“20世纪新旧红学之争” , 使得《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在特定时代语境下不断获得全新的阅读视角 , 在众多研究者的参与和推动下 , 红学与甲骨文、敦煌学等一起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显学 。
来自学界的高度评价
01
胡文彬 中国红楼梦学会原副会长、著名红学家
开辟新红学的“功”应该给胡适 。
02
樊志斌 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基本奠定了新红学的基础 。
03
陈漱渝 原鲁迅博物馆副馆长、著名近代史学者
通过胡适考证 , 我们才知道《红楼梦》的作者叫做曹雪芹 , 才知道《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续写 。
04
乔福锦 红学研究学者
无论是胡适还是新红学 , 均要放置于百年中国历史文化和学术大背景之下去研究考量 。
05
樊志斌 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
无可置疑的是胡适与他包括《跋<红楼梦考证>》在内的一系列红学文章 , 打开了现代意义上红学的大门(西方白话逻辑系统论文架构下的红学研究)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与新红学百年
——文 | 樊志斌(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
今年不仅是新文化运动105周年 , 还是新红学建立一百年 , 明年算是一百周年 。
首先 , 要向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做出重大贡献 , 尤其是像陈、胡二位对文化事业、大众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表示致敬 。 其次 , 作为一个职业的红学研究者 , 对我们议题下的“《跋<红楼梦考证>》与百年红学”感慨很深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一)》 手稿四纸 局部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小说 , 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 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来对人类社会的创造、对人类生存意义和方式的思考、对美的理解……是天地间有一无二的杰作 。分页标题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一)》 手稿四纸 局部
我是极其反对《红楼梦》只是一部小说的提法的 。 诸多的研究者把《红楼梦》的体裁和《红楼梦》的表达混为一谈 , 你能说《周易》只是算卦不是思想杰作吗?你能说《论语》是孔子的闲聊 , 不是孔子的家国人生主张吗?《庄子》是散文集不是哲学著作吗?显然不可以 , 那么 , 为什么到了《红楼梦》就只是一部小说 , 或者首先是一部小说呢?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一)》 手稿四纸 局部
毛主席把《红楼梦》当历史读 , 胡适、周汝昌把《红楼梦》当曹雪芹的家世读 , 我们把《红楼梦》当小说读 , 之所以如此 , 正是清人诸联说的:“见浅见深 , 随人所近 。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一)》 手稿四纸 局部
读者水平差 , 他理解的《红楼梦》的水平就浅 。 因此 , 我经常说 , 与其要规定和假设曹雪芹是什么 , 不如先去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 当然 , 社会上也有不少其他的感慨 , 比如说 , 中国人都知道莎士比亚 , 欧美人很少知道《红楼梦》!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这又是两个问题 , 其一 , 我们近一百年来 , 被欧美人打疼了 , 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 , 从西方留学回来的学人逐渐占据政治、教育、文化的主舞台 , 他们多不了中国 , 极力将西方文化的代表莎士比亚放进中国学生的教材中去 , 所以中国人多少都知道莎士比亚 , 但西方的教材里并没有《红楼梦》 。 在西方的角度来看 , 这既是一种文化歧视 , 更是以一种文化保护(英国人将读莎士比亚作为家国文化认同的基本手段);其二 , 《红楼梦》是诗的语言和情节 , 它含蓄的美的意象与表达方式 , 别说欧美人士 , 即便国人 , 理解的好的也没有那么多 , 当然欧美国家的高校和来华人士中 , 《红楼梦》的爱好者数量也不少 , 只是占本国人口的比例少的可怜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正是因为《红楼梦》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 导致了国人对《红楼梦》阅读、赏析、传播、转化、研究的热情 , 进而出现了“红学” 。 一部书成为一门学 , 在中国五千文明史上也不过五六部而已 , 可见《红楼梦》对国人的意义 。
也正是因为《红楼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和《红楼梦》在知识分子、官员、百姓中的影响极大 , 才有了民国初年知识界纷纷以《红楼梦》作为载体 , 作为宣传自己政治与文化认同的法宝的现象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所以 , 我们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 , 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珍贵文物 , 首先要想到的是 , 何以是《红楼梦》?尤其是思考胡适、《跋<红楼梦考证>》、陈独秀、蔡元培与《红楼梦》的关系的时候 , 尤其是思考胡适的学术主张和《跋<红楼梦考证>》的观点的时候 。
虽然对新红学的提法是否合适 , 学界也存在质疑 , 但 无可置疑的是胡适与他包括《跋<红楼梦考证>》在内的一系列红学文章 , 打开了现代意义上红学的大门(西方白话逻辑系统论文架构下的红学研究) 。分页标题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之所以如此说 , 是因为 , 胡适之前王国维的《红楼梦考证》是最早引西方文学理论进行系统《红楼梦》研究的文章 , 但在当时影响有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在当时影响极大 , 但在实际研究方式、探求方法上更多的为传统经学研究范畴(小说背后隐藏历史和实际人物、故事) , 因其类比相对牵强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在学术界主流中的长久影响力和传承力逐渐缩小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跋<红楼梦考证>》之所以叫作《跋<红楼梦考证>》是因为在这篇文章之前 , 胡适有《<红楼梦考证>(初稿)》、《<红楼梦考证>(定稿)》这两篇文章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为了对抗蔡元培的《红楼梦》传统经学模式 , 宣传自己从美国带回的杜威实验主义学说(胡适认为与乾嘉考证重视证据的精神一致) , 胡适用自己能够查到文献资料撰就了《<红楼梦考证>(初稿)》、《<红楼梦考证>(定稿)》 , 后来又用买到的曹雪芹友人敦诚诗集《四松堂集》 , 写作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篇《跋<红楼梦考证>(一)》(四纸) , 这篇文章的价值、意义 , 在胡适的文字里表述的非常清楚:
跋“红楼梦考证”(一)我在“红楼梦考证”的改定稿(《胡适文存》卷三 , 页一八五-二四九)里 , 曾根据于《雪桥诗话》、《八旗文经》、《熙朝雅颂集》三部书 , 考出下列的几件事:
(1)曹雪芹名沾 , 不是曹寅的儿子 , 是曹寅的孙子 。 (页二一二)
(2)曹雪芹后来很贫穷 , 穷的很不像样了 。
(3)他是一个会作诗又会绘画的人 。
(4)他在那贫穷的境遇里 , 纵酒狂歌 , 自己排遣那牢骚的心境 。 (以上页二一五-六)
(5)从曹雪芹和他的朋友敦诚弟兄的关系上看来 , 我说“我们可以断定曹雪芹死于乾隆三十年左右(约一七六五)” 。
又说“我们可以猜想雪芹……大约生于康熙未叶(约一七一五──一七二零);当他死时 , 约五十岁左右” 。
这些结论虽然不够确切 , 但确实奠定了一百年红学的基础知识:
我虽然承认杨钟羲先生(《雪桥诗话》)确是根据《四松堂集》的 , 但我总觉得《雪桥诗话》是“转手的证据” , 不是“原手的证据” 。 不料上海、北京两处大索的结果 , 竟使我大失望 。 到了今年 , 我对于《四松堂集》 , 已是绝望了 。 ……
今年四月十九日 , 我从大学回家 , 看见门房里桌子上摆着一部退了色的蓝布套的书 , 一张斑剥的旧书笺上题着“四松堂集”四个字!我自己几乎不信我的眼力了 , 连忙拿来打开一看 , 原来真是一部《四松堂集》的写本!这部写本确是天地间唯一的孤本 。 因为这是当日付刻的底本 , 上有付刻时的校改 , 删削的记号 。 最重要的是这本子里有许多不曾收入刻本的诗文 , 凡是已刻的 , 题上都印有一个“刻”字的戳子 。 刻本未收的 , 题上都帖着一块小红笺 。 题下注的甲子 , 都被编书的人用白纸块帖去 , 也都是不曾刻的 。 我这时候的高兴 , 比我前年寻着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时的高兴 , 还要加好几倍了!
那么 , 敦诚《四松堂集》刊刻底本的价值在哪里呢?胡适自己写道:
我在《考证》里引的那首“寄怀曹雪芹” , 原文题下注一“沾”字 , 又“扬州旧梦久已绝”一句 , 原本绝字作觉 , 下帖一笺条 , 注云:“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 ”《雪桥诗话》说曹雪芹名沾 , 为楝亭通政孙 , 即是根据于这两条注的 。 又此诗中“蓟门落日松亭尊”一句 , 尊字原本作樽 , 下注云:“时余在喜峰口 。 ”按敦敏作的小传 ,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一七五七) , 敦诚在喜峰口 。 此诗是丁丑年作的 。 又《考证》引的“佩刀质酒歌”虽无年月 , 但其下第二首题下注“癸未” , 大概此诗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作的 。 这两首之外 , 还有两首未刻的诗: 分页标题
(1)赐曹芹圃(注)即雪芹 。
满径蓬蒿老不华 , 举家食粥酒常赊 。 衡门僻巷愁今雨 , 废馆颓楼梦旧家 。 司业青钱留客醉 , 步兵白眼向人斜 。 阿谁买与猪肝食 , 日望西山餐暮霞 。
这诗使我们知道曹雪芹又号芹圃 。 前三句写家贫的状况 , 第四句写盛衰之感 。 (此诗作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 。 )
(2)挽曹雪芹(注)甲申
四十年华付杳冥 , 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 , (注:前数月 , 伊子殇 , 因感伤成疾 。 )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 , 鹿车荷锸葬刘伶 。 (适按 , 此二句又见于《鹪鹩庵笔麈》 , 杨钟羲先生从《笔麈》里引入《诗话》;杨先生也不曾见此诗全文 。 )故人惟有青山泪 , 絮酒生刍上旧坰 。
这首诗给我们四个重要之点:
(1)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 。 我在《考证》说他死在乾隆三十年左右 , 只差了一年 。
(2)曹雪芹死时只有“四十年华” 。 这自然是个整数 , 不限定整四十岁 。 但我们可以断定他的年纪不能在四十五岁以上 。 假定他死时年四十五岁 , 他的生时当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 。 《考证》里的猜测还不算大错 。
关于这一点 , 我们应该声明一句 。 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三) , 下距乾隆甲申 , 凡五十一年 。 雪芹必不及见曹寅了 。 敦诚“寄怀曹雪芹”的诗注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 有一点小误 。 雪芹曾随他的父亲曹頫在江宁织造任上 。 曹頫做织造 , 是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六年(一七一五-二八);雪芹随在任上大约有十年(一七一九-二八) 。 曹家三代四个织造 , 只有曹寅最着名 。 敦诚晚年编集 , 添入这一条小注 , 那时距曹寅死时已七十多年了 , 故敦诚与袁枚有同样的错误 。
(3)曹雪芹的儿子先死了 , 雪芹感伤成病 , 不久也死了 。 据此 , 雪芹死后 , 似乎没有后人 。
(4)曹雪芹死后 , 还有一个 。 “飘零”的“新妇” 。
因此 , 这篇文章不论对胡适的红学进步也好 , 对百年红学也好 , 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 此外 , 《跋<红楼梦考证>(二)(答蔡孑民先生的商榷)》更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资料 。
我们都知道 , 蔡元培、胡适的红学论证 , 在当时、在学术史上影响都非常大 , 一般学术书上都写 ,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出来 , 新红学就被广泛承认了 , 索隐派红学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实际上 , 当时《石头记索隐》印了十几版 , 影响非常大 , 现在又有回头的趋势 。 胡适的《跋<红楼梦考证>(二)》就是答复蔡元培的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作为一个做博物馆的专业人员 , 能够看到这些承载了历史进程的珍贵资料 , 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和舒畅的 , 看过片子和看过实物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 这种不一样还不是说 , 实物有更多的细节资料 , 更多的是一种文人情怀 , 似乎是与古人会面 , 与古人交流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 《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因此 , 我呼吁能不能把本次展览、会议、实物资料和诸位专家的发言整理出版 , 这不管对广被学林 , 还是提升这批文物的学术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 。
《跋<红楼梦考证>》二文不仅展现了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方法 , 而且展现了胡适的文学研究观 。 《跋<红楼梦考证>(二)(答蔡孑民先生的商榷)》写道: 分页标题
我对于蔡先生这篇文章 , 最不敢赞同的是他的第二节 。 这一节的大旨是:
惟吾人与文学书 , 最密切之接触 , 本不在作者之生平 , 而在其著作 。 著作之内容 , 即胡先生所谓“情节”者 , 决非无考证之价值 。
蔡先生的意思好像颇轻视那关于“作者之生平”的考证 。 无论如何 , 他的意思好像是说 , 我们可以不管“作者之生平” , 而考证“著作之内容” 。 这是大错的 。 蔡先生引《托尔斯泰传》中说的“凡其著作无不含自传之性质;各书之主人翁……皆其一己之化身;各书中所叙他人之事 , 莫不与其己身有直接之关系 。 ”试问作此传的人若不知“作者之生平” , 如何能这样考证各书的“情节”呢?
……
我以为作者的生平与时代是考证“著作之内容”的第一步下手工夫 。 即如《儿女英雄传》一书 , 用年羹尧的事做背景 , 又假造了一篇雍正年间的序 , 一篇乾隆年间的序 , 我们幸亏知道著者文康是咸丰同治年间人 , 不然 , 书中提及《红楼梦》的故事 , 又提及《品花宝鉴》(道光中作的)里的徐度香与袁宝珠 , 岂不都成了灵异的预言了吗……
向来《红楼梦》一书所以容易被人穿凿附会 , 正因为向来的人都忽略了“作者之生平”一个大问题 。 因为不知道曹家有那样富贵繁华的环境 , 故人都疑心贾家是指帝室的家庭 , 至少也是指明珠一类的宰相之家 。 因为不深信曹家是八旗的世家 , 故有人疑心此书是指斥满洲人的 。 因为不知道曹家盛衰的历史 , 故人都不信此书为曹雪芹把真事隐去的自叙传 。
胡适的这一红学观 , 在当下的纷乱的红学“研究”中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

华艺国际拍卖|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开辟新红学:胡适《跋(一)(二)》掠影
本文插图
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二)》 手稿四纸 局部
此外 , 《跋<红楼梦考证>(二)——答蔡孑民先生的商榷》与蔡胡学术交往 , 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追求 。 蔡元培把得来的资料借给论敌胡适 , 而胡适在文章中写道: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可马铿伦理学》里(部甲 , 四 , 一零九九a)曾说:讨论这个学说(指柏拉图的“名象论”)使我们感觉一种不愉快 , 因为主张这个学说的人是我们的朋友 。 但我们既是爱智慧的人 , 为维持真理起见 , 就是不得已把我们自己的主张推翻了 , 也是应该的 。 朋友和真理既然都是我们心爱的东西 , 我们就不得不爱真理过于爱朋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