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为河山立传,讲述一座山和一条河的故事 | 2020天府书展活动预告
_本文原题:?为河山立传 , 讲述一座山和一条河的故事 | 2020天府书展活动预告
为河山立传
——讲述一座山和一条河的故事
《河山有灵:岷峨记》新书分享会
本文插图
时间:2020年10月16日15:30-17:00
地点:文轩BOOKS九方店二楼城市阅读空间
嘉宾:
龚静染
作家 。 出版有《桥滩记》《我们的小城》《浮华如盐》《整个世界慢慢暗下来》《昨日的边城》《西迁东还》等 。
岱峻
作家学者 。 本名陈代俊 , 原四川政协报社副总编辑 。
《河山有灵:岷峨记》
作者遍览巴蜀
查阅尘封史料
佐以轶事杂谈
连缀成30篇人文随笔
勾画出一幅岷江流域
峨眉山麓的地理画卷
其中15篇为《岷江记》 , 启于“桃花水” , 收于“洗河水” , 涉及沿途物候、渔产、水利、航运、桥梁、渔船、渡口等历史沿革 , 有自然风土 , 也有风土背后的人歌人哭 。 《峨山记》则以山为线索 , 从神秘的蜀山剑侠起笔 , 钩沉索引 , 在诗性的描摹中 , 依次形塑出文人之灵山 , 信徒之圣山以及探险者之宝山等多个峨眉面相 , 诗人、学者、高僧、军阀、政客……沉浮其间 , 照见时代风云变幻 。 贯穿始终的是一位文化寻根者的虔诚与情味 。
【商务印书馆|?为河山立传,讲述一座山和一条河的故事 | 2020天府书展活动预告】
本文插图
《河山有灵:岷峨记》
自序
七月上旬的一天 , 暴雨如注 。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的锦江浊浪翻滚 , 并迅速涨到了两岸边的河堤上 。 堤上的走道是平时人们岸边散步的地方 , 但现在洪水翻了上去 , 栏杆被淹没 , 灯杆也泡在了水中 , 过去一到黄昏就会整齐地点缀着河岸的那些灯光 , 已经好些天没有亮了 。 河水是沙土一样的灰酱色 , 水面上飘着木渣、树枝、草叶 , 也有从上游不时飘来的不明物 , 白的、黑的 , 迅速飘过 , 不及分辨 。 但这是我熟悉的颜色 , 也是我熟悉的河面 , 在小的时候 , 站在夏天的岷江边 , 就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 雨已经下了十多天 , 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 。 天气预报还在发布橙色预警 , 说四川大面积的暴雨还将持续 。 我站在阳台上 , 突然想下楼去岸边看看 , 实际上河边离我站的地方也仅仅只有五十米 。 是的 , 我有些疑惑 , 平日里我从来没有把眼前的河当回事 , 因为它太小了 , 尽管被称为江 , 但常常是有气无力的样子 , 断断续续地流着 , 好像从冬天到春天都一直如此 。
此时的锦江却真的让我感到吃惊 , 就像一个平常不起眼的人突然发飙了一样 , 你这才看到他的另一面 。 在汹涌的洪水中 , 我看到了一条野性十足的锦江 。 尽管过去它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 , 我还了解它的一点历史 , 甚至对“锦官城外柏森森”这句诗充满了遐想 , 好像写的就是窗外的景色 , 但都不能转圜我如今对它的熟视无睹 。 我有时想 , 它一定是在什么时候丢掉过一段什么 , 就像美人失去了眼睛 , 武士失去了佩刀 。 但在此时 , 我仿佛又看到了它丢掉的东西 , 是的 , 我现在应该称它为江了 , 这才是江 , 而不是一条在枯水期发出阵阵臭味的小河沟 。
它是岷江的一部分 。 大雨一直下着 , 大雨把那一部分还给了它 。 只有在这个时候 , 我才突然明白 , 面前的江我不能低估它 , 轻视它 , 它可能会越涨越高 , 直到淹没河堤、淹没道路、淹没房屋 , 甚至淹没整座城市 。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去看一条江了 , 好像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 不知是在什么时候 , 山川退隐到人类的身后 , 除了旅游意义的游山玩水 , 人们已经不再关注那些河流和高山 , 它们只是作为自然资源被无度地利用、压榨 。 “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古人对大自然则是含情脉脉的——通透、清澈、明亮 , 但那样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 。分页标题
我要感谢这场持久的大雨 , 它自北向南覆盖着江面 , 把一条活着的江还给了我 , 也还给了这座城市 。
当我在电脑上敲下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 , 雨还在下着 , 我也不时去阳台观察水位的上涨情况 , 内心有种危险的欣喜 。 此时 , 我发现地下车库里的小车几乎全部开走了 , 人们非常担心洪水漫进车库 , 它们于是被开到了更安全的地方 。 我又看到了在风雨中猛烈摇晃的树木——河边的白鹭应该正发愁 , 这是它们栖息的地方 , 但河水动摇着它们的“房屋” , 那些树木说不定很快就会被连根拔起 , 被洪水冲走 。 生活的场面突然又变得凌乱起来 , 就像打在窗玻璃上那些焦虑的雨珠一样 。
小时候 , 岷江从我家门前流过 。 锦江属于岷江水系 , 是岷江这棵大树上的一条枝丫 , 也会汇流到我的家乡 。 在那个小城 , 岷江已是一条大河 , 河的对面能够远远地望到峨眉山 。 一条河和一座山 , 就在我童年的对面 。 我一直认为它们是我最初的老师 , 教我认识了日月星辰、春夏秋冬 , 这样的河山是人世的屋顶 , 我一生都需要不断地仰望它 。
很多年前 , 我曾读到过乡人李嗣沆在光绪年间写的一首《杨柳湾道中》 , 诗写于雨后初晴之时 , 大地平静如初 , 秋天的岷江边有种圆熟自足的氛围 。 眼前的大雨让我想起这首诗 , 可能是这雨下得太过急促和慌张吧 。 记得去杨柳湾要走江边的一条小路 , 那是一段两三里地的路 , 有时跟母亲一起 , 有时独自一人 。 李嗣沆就走在这条平堤的小路上 , 在一个雨后的晴天 , 河水满满 , 不疾不徐地流着 。
十里平堤路 , 肩舆趁午晴 。
雨酥千亩足 , 秋放一天清 。
野菜黄添润 , 溪流绿涨平 。
登高回望处 , 返照入峨岷 。
蕞尔一隅 , 却有宽阔的视野 , 这是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 , 也常常让我产生去那些旧河山中漫游的冲动 。 诗里的岷峨是李嗣沆心中的大山水 , 也是隐没在无数文章典籍中的文学地缘 , 从乡梓到天地再到心灵 , 已不是纯然的地理概念 。 苏洵说“岷峨最先见 , 睛光厌西川” , 岷峨是蜀地中的标志性山川 , 小小二字 , 却如衣似冠 , 巍然而立 。 我从小生活其间 , 它们就摆在那里 , 天天看着 , 再也不能搬移 。
雨停了 。 雨下得像不会停下来 , 但它确实停了 。 据说 , 是因为有一尊镇雨神兽被放进了岷江里——尽管有人当天就出来辟谣 , 说那是假消息 。 对于真假 , 我其实并不关心 , 只觉得避灾祈吉的民俗还被人们记得未必是件坏事 。 我们确实遗忘了太多东西 , 甚至连身边的河山都不再关心 , 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正在被凶猛的现代性瓦解 , 而那尊神兽一定在河岸边太过孤独 , 要在涨水之际再度现身 。
第二天一早我起来看锦江 , 发现水已经下去了一米 , 警报暂时解除 , 下游快速的排洪起了作用 。 这跟镇雨神兽没有什么关系 , 它会迅速被人忘记 , 又重新变成一块石头 。 两岸的人行道又露了出来 , 但路面上积下了厚厚的一层沙土 , 环卫工人用铁铲将它们铲起 , 堆成一座座土堆 。 小车陆陆续续开回了地下车库里 , 凌乱的状况得到了改观 。 我又看见两三只白鹭慢悠悠地飞过阳台 , 舒展的翅膀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惊慌失措 , 它们每天都会沿着河岸飞来飞去 , 影子落到水里 , 轻盈而诗意 。 我突然发现 , 正常的生活原来是这样——人们要的是安静流淌的河水 。
这天晚上 , 我给乐山的朋友打了个电话 , 询问了一下岷江下游的情况 , 他们说洪峰已经安全过境 , 前几天确实有些紧张 , 但现在一切恢复正常 。 也就是在这个晚上 , 我开始重新修订这本书 , 本来酝酿多时 , 却老是不能提笔 。 现在好了 。 写作从一场虚惊开始 , 那一江翻滚的河水已经远去 , 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 , 只有那尊坚硬而诡异的镇雨神兽留在了记忆里 。
2018年7月12日于成都 分页标题
- 搜狐城市-郑州|镜头下的青天河系列之烟雨朦胧,水墨河山
- 莲二爷走断高跟鞋|69楼的火锅 烫着白云星河山川江海、龙虾和牛鲍鱼与爱
- 商务印书馆|如何阅读维特根斯坦
- 楚汉|曹操一谋士开河东旺族,800年经久不衰,出宰相59人正史立传600人
- 商务印书馆|秋天里的2本好书 | 2020年新京报秋季书选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品味秋韵风光,赏祖国江河山川之美
- 南海大沥|最后7天!就在家门口,就能看遍祖国河山!
- 汉语堂|心灵与认知文库 · 原典系列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