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千年传承的闽乡茶文化
我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 , 有1000多年的历史 , 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 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闽乡茶文化风景线 。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 , 茶与百姓生活 , 如此贴近 , 雅俗共赏 , 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 , 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 。
以至在人类历史上 , 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 , 友谊的桥梁 , 文明的象征 , 精神的化身 。它的发现与应用 , 曾给世界以震惊 , 为世人所瞩目 。
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 , 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 , 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 , 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 , 福建茶叶在我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 , 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 , 刻于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300余年 。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 , 峰高约120米 , 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 。
至唐 , 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 。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 , 曾咏诗“石崖觅芝叟 , 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
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蔚然成风 , 明清时期 , 茶叶创新增多 , 开创尝试乌龙茶制作工艺 , 茶叶贸易渐盛 , 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世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 ,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
1011年 , 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 。1506年始建“不老亭” 。亭名因北宋戴忱题刻于莲花石上的诗中有“一莲花不老 , 过尽世间春”而得 。
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 , 俗称“石亭” 。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 。
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 , 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 , 石亭绿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 , 久而久之 , 华侨嗜饮 , 随后 , 石亭绿畅销南洋诸岛 , 甚至远销欧洲 。
游子思乡 , 石亭寄意 , 茶与亭与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 。后世古镇焕彩 , 新楼成片 , 但山门楹联依然:
茶绿峰青 , 开放几更今古;
亭高莲傲 , 醉醒一样乾坤 。
建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 。建茶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 , 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逸人王休 , 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 , 每至冬时 , 即溪敲其冰精壶煮建茗 , 共宾客饮之 。”表明建茶历史悠久 。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 , 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 。北宋林逋在《建茶》中写道:
石碾清飞瑟瑟尘 ,
乳香烹出建溪春 。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时至宋代 , 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 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 , 并风靡全国 。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庭 , 斗茶比艺创时兴 。
北宋丁谓《咏茶》;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蔡襄撰《茶录》;宋子安撰《东溪试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熊蕃撰《宣和北苑贡茶录》……都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 。
据记载 , 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 , 茶诗词达千首以上 。宋代武夷茶为建茶组成的一部分 , 至1302年创立焙局 , 设置御茶园于九曲溪之四曲畔 , 每年制“龙团”五千饼 。从此 , 武夷茶大量单独入贡 , 元朝鼎盛 , 至御茶园解体长达260年之久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 九曲溪孕育而成的我国皇家茶园“御茶园” , 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 , 而且象征闽茶在我国茶叶的特殊地位 。
当斗茶之兴渐减 , 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 , 创制了多种茶类 。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 , 释超全《武夷茶歌》、《安溪茶歌》;陆廷灿《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董天工编《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 。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 , 相传清咸丰和同治年间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 , 经广州运销欧洲 , 很受欢迎 。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 , 人山求市 , 开设茶行 , 周边茶叶云集坦洋 , “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福建境内 , 还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 , 通常称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 。
福建用茉莉花窨茶大约始于明朝 。到清朝 , 窨制方法较明朝又有所发展 , 并开始出现大量的商品茶 , 清咸丰年间 , 茉莉花茶大量生产 , 畅销华北各地 。
1890年前后 , 各地茶叶运到福州窨制花茶 , 福州便成为花茶窨制中心 。
创新茶科技 , 丰富茶种类 , 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旋律 。此时茶叶贸易渐盛 , 在相当一段时期 , 武夷茶成了中国茶的代称 。
《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茶 , 始于唐 , 盛于宋元 , 衰于明 , 而复兴于清 。……”
武夷茶文化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 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同山之处 , 有人曾赞道:“东周出孔丘 , 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 , 泰山与武夷 。”
茶与三教有不解之缘 , 茶中蕴和 , 茶中寓静 , 茶的“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 , 三教思想之精华也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 。
古典美学认为:“石者 , 天地之骨也;骨 , 贵坚深而不浅露 。水者 , 天地之血也;血 , 贵周流而不凝滞 。”
武夷山是山水石的一体化 , 是我国古典山水美学的精粹之所聚者 , 自然风光独树一帜 , “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36峰、99岩的绝妙结合 , 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 , 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 。
武夷岩茶与武夷山堪称一体 , “好山 , 好水 , 出好茶” , 武夷是“茶以山名 , 山以茶而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 。唐末 , 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 , 石笋孤峰别有天 。”开先县令詹敦仁曾留下许多茶诗 。明清崛起 , 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20多平方千米 , 并有规模出口量 。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安溪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 , 品茶有文化 , 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 , 劝茶款款 , 言笑晏晏 。
安溪茶艺的推出 , 总结了历代的品茶经验 , 结合地方品茶习俗 , 简古纯美 , 主要以铁观音的特殊茶韵为本体茶性 , 阐明其沏泡技艺和茶艺精神内涵 。
其茶艺流程有:神入茶境、茶具展示、烹煮泉水、瑶池出盏、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欣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 。
【茶文化|千年传承的闽乡茶文化】分页标题通过茶艺 , 传达了“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 。颇有嫩柳池塘初拂水 , 简古纯美问春风之美 。
- 朱桀的行走笔记|秋意浓,淮南一座千年古寺悄然走红,两棵千年银杏成焦点
- river2014大河|山东临沂新建了一座郯国古城?三千年前这座古城真实存在过
- 考古盗墓,名著典籍|湖北江陵现秦墓,出土失传千年的古籍,专家:归藏,比周易还要早
- 喀纳斯旅游|『打卡阿勒泰』“交际羊”背后,她,只身一人担起了游牧非遗文化的传承
- 鸭鸭爱生活|“吴中第一山”仅34米,内有千年斜塔,苏东坡在此留下千古名句
- 弹指间行摄|扬州有座千年古刹,纪念中日友好交流使者,获称唐宋风流第一寺
- 光明网|李白的墨宝你见过吗?天津这座千年古寺里就有
- 寻美食|【旅游】随州请你来打卡
- 吕梁第一民生|吕梁:传承道德力量 共沐文明新风
- 甘南旅行攻略|神秘的甘加秘境八角城,造型独具一格,城墙屹立千年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