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红河|人文访谈 | 张勇:为往圣继绝学(续二)
_本文原题:人文访谈 | 张勇:为往圣继绝学(续二)
访谈人:目则珠江 , 红河日报采访人员 , 工作之余涉猎散文创作 , 多篇散文见诸《云南日报》等媒体 , 合著《绿色春天》等书籍 。
访谈嘉宾:张勇(1969.02—) , 云南建水县人 。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 ,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 红河学院教授、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带头人 , 获2018年度“红云园丁奖” 。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叙事文学 , 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和叙事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转型 。 主要学术著作有《元明小说发展研究——以人物描写为中心》《中国近世白话短篇小说叙事发展研究》《中国近世白话短篇小说叙事发展研究》等 。
张勇
人文红河:我们知道您除潜心于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之外 , 还出版有诗文集《缀忘集》 , 请给我们介绍下这本体现你才华与性情的文集 。
张勇:《缀忘集》其实是一个杂集 , 就是正规学术论文之外的东西都收在里边 , 诗、散文、讲话稿、致辞、倡议书、书评、释义、题辞、碑志、书信、记、序、跋、文言文、白话文等等 , 一股脑地都塞进去了 。 古人的文集也是这样 , 有的都收 。 本来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 因为这是我们人文学院中文系的一个诗集丛书的一种 , 丛书取名“贲华文丛” , 按照规定 , 只收诗歌 , 其他几个老师的集子就是纯粹的诗集 , 但是只收诗的话 , 我的作品数量太少 , 不足要求的十万字数量 , 我就只好违反体例 , 把自己的东西全收了 , 这样就有了25万字的篇幅 。 即使这样 , 给云南师大研究生的信也是大头 , 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篇幅 。 本来这部分是我平日指导研究生时候写的 , 是没有拿出来出版的打算的 。 因为我人不在昆明 , 主要还是只有通过邮件的方式来进行远程指导 , 但没有这一部分 , 也不够十万字 , 最后也只好违背初心 , 拿出来献丑了 。 这一点 , 还得感谢已经谢世的丛书主编朱明老师的宽容!书出来以后 , 给过一些师友、学生、学界相交 , 没有想到的是 , 这个内容不断获得好评 , 北大的老师说他们北大的也不这样做了 , 甚至国外的学者也很赞赏 , 觉得在这样一个通讯发达的时代还有人坚持以书信的方式进行教学 , 是很有意义的 。 其实我也用的是发达的通讯手段 , 而且主要是我人在蒙自 , 不能随时和研究生见面指导 , 不得已而为之 。 不论如何 , 既然有人喜欢 , 尤其对学生来说 , 既然还有点意义 , 对他们的研究生学习还有那么一点帮助 , 那就是令人高兴的 。
本文插图
张勇(右二)与学生交流
收在这个集子中的最早的文章是《停电》 , 但是《停电》不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 最早公开发表的文章是高中时期在建水文联办的《飞霞》上的一篇影评 。 那时候建水一中在我们年级成立了一个影评小组 , 给我们影评小组的人免费去电影院看电影 , 要求是看完以后写影评 , 还可以在《飞霞》上刊登 。 我还记得我刊登在《飞霞》上的影评是《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评<疯狂的代价>》 , 我父亲后来在朝阳楼旁边的报刊亭里看到售卖的这期《飞霞》上有我的文章 , 确认是我写的以后无比欢欣!他的理想是做作家 , 一辈子写 , 一辈子失败 , 我现在能体会他的那种高兴对他意味着什么!
大学毕业以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雨》 , 也刊在蒙自师专的《南湖》第四版上 。 但是这篇文章我花了很大的工夫也没有找到 , 学校档案室也刚好缺了这一期的《南湖》 , 很遗憾!历史就这样缺了一个片段 。 但我至今仍然记得写《雨》的情景 。 那是一个下雨的夜晚 , 我走出蒙自师专九栋青年教师的宿舍 , 打着雨伞 , 在校园里游荡 , 在现在还在的老的篮球场上听雨 , 听着听着就有了感觉 , 写出了一篇散文诗一样的东西 , 命名为《雨》 。 当时《南湖》第四版的编辑 , 我们蒙自的本土诗人李松看了 , 就用了 。 这是大学毕业之后我发的第一篇文章 。 文章找不到了 , 但历史的记忆还在 。分页标题
还有一个大料 , 今天索性也顺便爆爆 。 大学毕业以后在蒙自师专工作的头一年之内 , 其实我偷偷写了一部长篇小说 , 十几万字吧 , 题目叫《记忆吹圆的行囊》 , 基本上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 , 手稿至今一直压在箱子底呢!这个事情我基本没有说过 , 也等于是白做了一件事 , 作为一个纯粹为写而写的经历 , 起码说 , 练过笔 , 对自己的文学成长总不会是完全没用的吧!
本文插图
张勇在认真教学
这些都是白话文的写作 , 《缀忘集》中有一些文言文的作品 , 那是读研究生的另外一种收获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到南京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以后 , 天天接触古代文学 , 天天看文言文 , 看着看着 , 我就想 , 怎么也得学着写点文言文的东西才算是学古代文学的样子吧 , 正好也读到程千帆先生要求研究古代文学的人要进行文学创作的说法 , 还看到他老人家用唐宋风格的文言文给曹虹老师的《阳湖文派研究》写的序 , 大有感触 , 就暗暗许下了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的心愿 。 于是就渐渐用心体会、积累佳句、读古人文章的时候想着如果自己写会怎么下笔入句、某些重要的活动和场景也会在脑子里想一想用文言文怎么写 , 这些所谓的练习 , 大多数都是在脑海里进行的 , 真正写的时候不多 , 我也无所谓 , 反正也没想着一定要什么时候写成什么 , 不急 。 不急 , 可机会会来找你 。
2011年 , 文学院学生刊物《卮言》请我写卷首语、2013年为海南某会所若水居题辞、2013年写巩老师论文集编撰倡议书、2014年撰《犁江河小石桥记》、2015年写红河学院“一训三风”释义和《红河学院南大门碑志》、2016年是《红河学院图书馆落成记》、2018年是红河学院四十年校庆展前言后记诸文、2019年是《图书馆赞》 , 2016年以后的这些都没有收在《缀忘集》里 , 因为学校需要 , 也多了练习的机会 。 我自己的文言文写作当然还差得很远 , 但是能够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有一点作用 , 也是令人开心的!而且这也激发了我的灵感 , 锻炼了文笔 。
帮我开启学校这一系列文言文写作之旅的 , 是张永杰教授 , 是他在任红河学院校办主任的时候 , 找我写了《犁江河小石桥记》 , 以后又是因为他力荐 , 学校的相关撰写任务都交给了我 , 多年的准备 , 由此有了喷涌的泉眼 。 张永杰教授 , 也是我文言文写作成长经历的一个部分 , 借这个机会在这里对他谨致谢忱!
本文插图
张勇
在五四以来白话当道 , 文言隐退的时代潮流中 , 文言文写作无可挽回地沦落了 , 但是文言文不会完全没有价值 , 我自己感到我们很多时候仍然需要文言文表达 , 学写一点文言文 , 是不是也算是对传统的一点传承和敬畏呢?我在《跋》中说:“我辈学人 , 先天不足 , 后天乏力 , 不能与古人比肩 , 未堪与前辈量力 。 后来者或可有大师 , 我辈只需尽其天命 , 以学习之心接续断裂之文脉 , 以振兴之责培育后辈之翘楚 。 于不尴不尬之时代 , 做一点不丧斯文的事情 , 亦不枉学一次古文 , 研究一次古代文学 , 如此而已 。 ”言为心声 , 意尽于此 。
《缀忘集》是在严谨理性的学术写作之外性灵跳脱的产物 , 难得呈现出另外一副面目的自己 。 这些东西 , 都不怎么样 , 没有什么说得出来的文学价值 , 只是个人一段段人生经历的可资记忆的文本 , 只是给了自己一个可以随手翻阅曾经的自我的方便 。 感谢一切和这些文字有关的机缘、人物和事件 , 愿一切在万物的流转中各尽其妙!
敝帚自珍 , 说的太多了 , 韩非说言而不当是有罪的 , 就此打住吧 。
张勇作品选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挽先师培恒
噩耗海上来 , 大夏天边倾 。
文章著高义 , 师德驻人心 。
学脉源寅恪 , 开辟天地新 。
遗言惟从简 , 脱俗一身轻 。
咏《庄子》读书会
戊子季夏旅英归 , 滇南诸子齐集会 。
一杯普洱半卷书 , 风清云淡浊气挥 。
几度春秋赏奇文 , 晨夕乐与真经贵 。
已是天下俱往矣 , 倩谁记取美人泪!
《卮言》卷首语
卮言者 , 乃庄生“三言”之一言 。 夫庄生之 “三言” , 无他 , 寓言、重言、卮言者也 。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 卮言日出 , 和以天倪” , 寓言 , 寄托之言也 , 故曰:“寓言十九 , 籍外论之”;重言 , 有分量者之所言也 , 古之所谓有分量者 , 老年之人也 , 故曰:“重言十七 , 所以已言也 , 是为耆艾 。 ”以今之语 , 寓言、重言、卮言者 , 三种话语之表达方式是也 。 寓言、重言 , 姑置不论 , 而特述其卮言 。 “卮”者何?酒器也 。 “卮”之为酒器 , 满则倾 , 空则仰 , 空满任物 , 倾仰随人 。 以此喻之 , “卮言”者 , 无心之言也 。 酒器者 , 人间之一造物耳 , 其职在乎盛酒 , 而酒之空满非其意也 , 空满与否 , 人所为之也;酒卮者 , 人间之一外物耳 , 其态在乎倾仰 , 而卮之倾仰非其意也 , 倾仰与否 , 人所为之也 。 故卮之为言 , 言之为卮 , 在乎无心者也 , 无心之言 , 是为不言 , 不言而言 , 是为大言 。 言无系于倾仰 , 则合于自然之分 , 文学无非为言 , 为言莫高于自然 。 故曰:“非卮言日出 , 和以天倪 , 孰得其久” , 是以知文学之垂不朽者 , 无心之言也 , 自然之言也 。 诸君勉之 。
犁江河小石桥记
彩云之南 , 红河之畔 , 滇南之都有大庠者曰红河学院 。 其新辟之明德校区乃故蒙自机场旧地 , 一水绕之 , 玉带缠腰 。 水名犁江河 , 东南入而西北出 , 婀娜宛转 , 气韵横生 。 河之中矗一桥 , 单孔 , 南北跨河 , 大石为之 , 间杂土木 , 木之高者二三其上 , 亭亭如云盖 , 风过枝摇 , 倒影旖旎;旧貌磨损 , 岁月有痕 , 无语而诉 , 道尽沧桑 。 亦校园之一景也 。
校训“博远有鸣 , 开阔弘毅”释义
我校有楼 , 名曰“博远” , 平地而起 , 博大高远 , 学者云集 , 教化之地也 。 博远之下 , 一水枕之 , 水光潋滟 , 微波粼粼 , 斯所谓“有鸣潭”者也 。 “博远有鸣”盖得名于此 , 寓意小校大志 , 力争上游 。 “开阔弘毅”取自南宋大儒朱熹“学者当养教气宇 , 开阔弘毅”之语 。 开阔者 , 广其视野 , 大其胸襟 。 我校国门大学之国际化发展 , 舍“开阔”之义而能有成乎?“弘毅”者 , 抱负远大而意志坚强也 。 语出《论语》曾子之言:“士不可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校训之有“弘毅” , 乃“博远”、“有鸣”、“开阔”之有依归者也 , 与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之精神亦可谓异代同心 。
红河学院南大门碑志
维乙未仲春 , 红河学院南大门竣立而成 。 自甲午仲夏动土 , 迄于今 , 费十月之工 , 昔日简易通道 , 焕然一新 , 赫赫南门 , 巍然而立 , 耀人眼目 。 我校通道 , 初无所谓南门 , 有之者明德、里仁二门而已 。 十余年间 , 开疆拓土 , 南向扩张至于红河大道 , 南门之建 , 势所必然 。 南门之象 , 形似大鹏 , 状如展翅 , 飞鸟翱翔 , 无所羁绊 , 一飞冲天 , 志在搏击 , 喻为一校之飞 , 自由而高远 。 大鹏之翼 , 又如开卷之书 , 入其门而天道昭昭 , 仰其顶而文明烨烨 。 学问之道 , 于此登堂入室;人生之路 , 于此峰回路转 。分页标题
观乎南门 , 瞻此福庭 , 刻文此碑 , 以鸿厥庆 。
——自《缀忘集》
【人文红河|人文访谈 | 张勇:为往圣继绝学(续二)】责编 | 马映竹
- 最新热文|肖战经纪人回应 肖战同人文事件自导自演真的吗
- 海底探探|江南·人文 | 课植园的联想,在江南园林品味古人的诗与远方
- 复旦人文课程|林语堂:切莫以流泪为羞耻
- 红河文旅|便民|@石屏人,定啦定啦!小火车可以坐到宝秀啦……
- 香港人文比佛利|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的"小集体管理"之道
- 喀纳斯慢旅程|多彩人文,丰富活动!用这13件小事重新定义你的阿勒泰之旅!
- 戏说健康|江南·人文 | 小桥流水, 书场茶馆, 串起江南的人文生态
- NG视频|随着乐华城翠缇学府一起来看看西安的3个闻名人文景点
-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人文系|青原创 | 内心丰富的人哪会在意生活的表面
- 护理|做有“温度”的护士——广东省护士协会人文关怀&伦理护士分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