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版社|刘庆邦:钻探煤矿这座文学的富矿


_本文原题:刘庆邦:钻探煤矿这座文学的富矿

作家出版社|刘庆邦:钻探煤矿这座文学的富矿
本文插图
【作家出版社|刘庆邦:钻探煤矿这座文学的富矿】刘庆邦 , 1951年12月生于河南省沈丘县 。 当过农民、矿工和采访人员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 ,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 一级作家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 , 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 。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 中篇小说《神木》和《哑炮》分别获第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 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 。 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等国文字 , 出版有6部外文作品集 。 (作者供图)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 , 如果要选一位写矿工生活最多的作家 , 恐怕非刘庆邦莫属 。 正如评论家徐刚所说 , “刘庆邦的小说 , 一半是煤 , 一半是土 , 他多年的创作始终没离开这两个方面 。 ”不久前 , 刘庆邦推出又一部写中国矿工生活的长篇小说——《女工绘》(作家出版社2020年9月版) 。 在这部作品中 , 作者延续了一如既往对矿工题材的关注 , 只不过主人公变作了一群刚刚结束知青生活 , 化身为工人阶级的女矿工 。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外 , 她们的青春摇曳多姿 ,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与世隔绝的矿区 , 绽放出别样的芳华 。 小说以金宝矿务局下属的东风矿为背景 , 塑造了华春堂、张丽之、唐慧芳、陈秀明等女工形象 , 通过主人公华春堂找对象的故事串联起成立煤矿宣传队、调岗到化验室、成立专案组、发生“零星事故”等一系列事件 , 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的煤矿生活 。 近日 , 笔者对话刘庆邦 , 畅谈《女工绘》的创作故事以及煤矿之于作家的特殊意义 。
人的生命是时间的容器 , 也是时代的标记
Q
您近年来的创作一直关注当下社会生活 , 比如《找不着北——保姆在北京》写农村妇女进城务工做家政服务的喜怒哀乐 , 《家长》揭示“中国式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教训 , 这次的《女工绘》以上世纪70年代为背景 , 您是如何又重新关注到这个特殊的年代?
刘庆邦:农民、矿工、保姆、手艺人、城市平民、打工者、流浪者、乞讨者 , 还有星夜进城卖荷花、卖蝈蝈、卖野菜的人……我对他们比较感兴趣 , 他们的生存状态能够触发我关照生活的敏感点 , 并成为我写作的对象 。 看见一个盲人在街边拉胡琴卖唱 , 我会站下听一会儿 , 往盲人面前的破茶缸里丢一点儿钱 。 看到一个腿有残疾的男人 , 推着老式竹制童车在小区里捡拾废品 , 我不惜遭受他的呵斥 , 也愿意趋近观察他一下 。 我从不写官场、现代职场和娱乐界的小说 , 我不熟悉那些生活 , 心理上与那些生活有些“隔” 。 我想 , 这也许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 。 我当过农民 , 在矿井里挖过煤 , 在感情上与普通劳动人民更亲近一些 。
同样的道理 , 我的写作与人生经验有着割不开的因果关系和互文关系 , 我写表现矿山女工生活的《女工绘》 , 是因为那个女工群体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深刻记忆 。 之所以把人物背景放在上世纪70年代 , 是别无选择 。 人的生命是时间的容器 , 也是时代的标记 , 写个体生命的苦辣酸甜 , 不可能与时间和时代相脱离 。 那个历史阶段确实很特殊 , 特殊到“史无前例” 。 也许正因为特殊 , 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把它细节化地呈现出来 , 才有着特殊的认识意义和历史价值 。
Q
您写《女工绘》的主人公华春堂 , 以及她身边的女矿工张丽之、唐慧芳、陈秀明时 , 并未把她们塑造成“铁姑娘”的形象 , 对她们劳动场面的描写也不多 , 而是着重写她们的情感世界 , 写她们的爱与美 , 其中寄寓了您怎样的情感?这些人物与您的生活经历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分页标题
刘庆邦:人的生命有限 , 活动半径有限 , 我们到人世上走一遭 , 所熟识的人并不是很多 。 而作家的写作对象和所刻画的人物 , 大都是从自己所熟识的人中找原型 。 煤矿上的女工本来就很少 , 又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 , 我作为一个男矿工 , 很少有机会走近她们 。 好在矿上成立了宣传队 , 我又是宣传队的组织者 , 这样就给我认识她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 凡是能抽到宣传队的女孩子 , 都有一定的文艺宣传才能 , 身材长相也不错 。 她们的列队集中 , 不仅构成了矿山一道美丽的风景 , 还各美其美、各爱其爱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如果不把她们写出来 , 未免太可惜了 , 既对不起她们 , 也对不起我自己 。 我没有写她们“铁姑娘”的一面 , 更多写的是“柔姑娘”的一面 。 小说的本质是审美的 , 以情感美为中心 。 尽管我所寄寓和表达的情感是经过理性整理过的情感 , 但还是希望能以情动人 。 《女工绘》出版后我再看 , 许多细节都让我不禁潸然泪下 。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 , 有些细节能打动自己 , 我相信也能感动读者 。
真正的文学作品 , 几乎都含有悲剧情致
Q
《女工绘》的故事主线是华春堂找对象 , 直至最后意外去世也没有和所爱之人修成正果 , 为何设置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华春堂是否隐喻了现实中一些女矿工爱情生活的命运?
刘庆邦:《女工绘》里描绘了十几位矿山女工 , 其中以一个主要人物为线索 , 贯穿始终 , 连缀起众多的女工形象 。 这个主要人物就是华春堂 。 小说的开头写端午节 , 是为华春堂的出场作铺垫 , 写她在整个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 写她出众的心智 。 小说的结尾写到华春堂遭遇车祸身亡 , 便戛然而止 。
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 不是我通过虚构故意设置的 , 而是在华春堂的人物原型身上所发生的真实惨剧 。 那天正是五一劳动节 , 我在第一时间目睹了惨剧发生的现场 , 心灵受到极大冲击 。 这个结局看似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 但里面似乎也隐藏着一些必然性的东西 , 它符合华春堂人生命运的走向 , 也符合艺术的规律 。 每个人的生命 , 都有终结 。 真正的文学作品 , 几乎都含有悲剧情致 。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 。 悲剧是自然发生的 , 无须人为设置 。
Q
在《女工绘》中 , 我们感受到女矿工的青春在束缚和压抑下的恣意生长和顽强绽放 。 为什么要写女矿工?和写男矿工比 , 您更关注她们的哪些方面?
刘庆邦:井下采矿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 , 不许女性下井 , 所以 , 矿井下被说成是男人的世界 。 但仍有一些女矿工从事煤矿的地面工作 , 她们大都是在矿灯房、食堂、洗衣房、选煤楼、煤质化验室等场所工作 。 煤矿工人中 ,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 平均一百位矿工中能有十位女矿工就算不错 。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 有太阳还要有月亮 , 有阳还要有阴 , 有男人还要有女人 。 物以稀为贵 , 人以少为贵 , 正因为矿山女性比较少 , 她们才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 被男矿工从心理上推向了前台 。 加之我这部小说是写青春之美、爱情之美、人性之美 , 必须以女性为主角 。 好比军队中女兵虽然占比少 , 但她们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写一写女兵的生活 , 也许更有色彩 , 更能显示出战争的严酷性 。 苏联时期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地浪漫曲》就是这样 。
Q
《女工绘》分为21章 , 表面上看好像是由21个短篇小说连缀而成的长篇 , 采用这样的写法 , 原因是什么?您认为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各自的优劣是什么?
刘庆邦:《女工绘》共21章 , 每章一万字左右 , 相当于一篇短篇小说的篇幅 。 有朋友说我这部长篇小说是用21篇短篇小说连缀而成 。 不是的 , 这绝对是一个误解 。 我写短篇小说 , 也写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 在理论和实践上 , 我清楚这三种体裁在写法上的区别 。 三种体裁各有任务 , 各有千秋 , 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 我打个比方 , 长篇如大海 , 波澜壮阔;中篇如长河 , 迂回曲折;短篇如瀑布 , 飞流直下 , 谁都不能取代谁 。 每一种体裁 , 结构也有所不同 , 如果说短篇是点 , 中篇是条线 , 长篇所展开的就是大的“面” , 不能说我把21个点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部长篇小说 。 长篇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 它是要承载历史的 , 没有历史厚重感的长篇小说称不上是好小说 。分页标题
长篇小说《女工绘》是我用写短篇小说的精神写成的 。 短篇小说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注重细节 , 在细节上精雕细刻的精神;另一个是特别讲究语言 , 追求语言的诗意化 。
用虚写之光照亮现实生活 ,
才有望写出好作品
Q
煤矿一直是您的文学富矿 。 在几十年时间里 , 您执着地书写了这么多煤矿题材的作品(如《走窑汉》《神木》《断层》《红煤》《黑白男女》等) , 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女工绘》在您煤矿题材作品中的特殊性?
刘庆邦:我在河南的一座煤矿工作生活了9年 , 在井下打过巷道 , 挖过煤 , 开过运输机 , 并在煤矿娶妻生子 , 对煤矿生活比较熟悉 , 所以一直在写矿工生活的作品 。 且不说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 仅煤矿题材的长篇小说 , 我已经写了《断层》《红煤》《黑白男女》 , 《女工绘》是第四部 。 一个作家 , 熟悉哪方面的生活 , 就要写哪方面 。 如果让我写航天或航海的生活 , 我想都不敢想 , 因为无从想象 。 我在井下干活儿时 , 不但每天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 有时还会遇到“片帮”、“冒顶”等地压造成的灾害 , 在与工友同甘苦、共患难的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 有一场瓦斯爆炸事故更让我难忘 。 那天该我上夜班 , 一个工友跟我换班 , 替我上夜班 。 结果那天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 , 有人被炸死 , 有人被炸伤 , 那位替我上夜班的工友也受了伤 。 我妻子听说矿上发生了瓦斯爆炸 , 非常害怕 。 我连夜赶回家 , 表明我没出什么事儿 , 妻子才放了心 。 我现在还担任着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的主席 , 时不时要去煤矿走一走 , 看一看 。 矿工每天下井往下走 , 是为了完成任务时往上升;他们在黑暗中劳作 , 是为了采取光明 。 我一直认为煤矿也是文学富矿 , 够我开掘一辈子 。
Q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 , 您一直对乡村、煤矿、农民进城等题材保持着关注 。 您认为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 , 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庆邦:文学来源于生活 , 深入生活当然重要 。 我认为深入生活要自觉自愿 , 不是别人要我深入 , 是我要深入 。 深入生活的人不能当葫芦 , 葫芦是摁不到水里去的 , 就算你把它摁下去了 , 你刚一松手 , 它马上就漂了上来 。 深入生活的人应该学当秤砣 , 把秤砣往水里一投 , 它很快就沉入水底 。 我还认为 , 深入生活像下井挖煤一样 , 不仅要采到煤 , 还要采到火 , 只有用采到的火把煤点燃 , 煤才能熊熊燃烧 , 发光发热 。 煤是实的东西 , 火是虚的东西 。 采到煤比较容易 , 而采到火不那么容易 。 火是什么?火是看法 , 是思想 , 是灵魂 。 只有一边深入生活 , 一边深入思索 , 把虚的东西和实的东西结合起来 , 用虚写之光照亮现实生活 , 才有望写出好作品 。 还有 , 深入生活看似是深入别人的生活 , 其实也是重新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 , 只有找到自我心灵和生活的联系 , 才有可能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女工绘》
点击图片预购
作者:刘庆邦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她们结束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 , 走进煤矿的工人阶级队伍 , 当上了矿场女工 。 青春的光华到哪里都会闪亮 , 她们的到来 , 使古老沉寂的矿山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发 , 春风荡漾 。 青春总是伴随着爱情 , 她们的爱情是顽强的 , 一如向上的生命不可遏止 。
女主人公华春堂正值韶华便突然香消玉殒 , 该形象所显现的不屈不挠、勤谨务实又不乏温情和生存智慧的人性光华令人动容 。 小说以华春堂找对象的曲折过程为主要线索 , 连缀起多位矿场女工的不同命运 , 写她们蓬勃的青春 , 写她们不灭的爱情 。
作品文字老练、稳健、平和而不失诗意 , 以平实的笔触、可感的细节 , 描绘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矿场女工“大观园群像” , 唤起了一代人对青春的记忆 , 对命运的慨叹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