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寺院平台|《心经》还是《多心经》?只是成佛路上的一场无悔罢了


_本文原题:《心经》还是《多心经》?只是成佛路上的一场无悔罢了
《西游记》有一名篇 , 讲唐僧西行路上 , 遇到了一个山野和尚 , 名唤乌巢禅师 。
唐僧礼多 , 便合十问讯 , 又随口了一句:“西天大雷音寺怎么走?”
这山野和尚回答说:“远哩 。 ”
这句“远哩” , 说的不仅是路远 , 更是说一路上妖魔甚多 。 那时年轻 , 没有读懂 , 现在想来 , 乌巢禅师说的妖魔 , 不是白骨、六耳等精怪 , 而是唐僧那未曾开化的心 。
为了稳定唐僧的心 , 乌巢禅师传了一部《多心经》给了唐僧 。 这部《多心经》其实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也是整部小说中唯一出现的佛教经典 。
浙江版《西游记》又讲这一段书中没有的新的编排 。
那乌巢禅师再传授完经文之后 , 又告诉唐僧说:“魔障消灭 , 即见灵山 , 这《心经》也自然就读懂了 。 ”
那时唐僧身边的孙悟空很是不耐烦 , 说:“乌巢禅师是个骗子 , 一会儿《心经》 , 一会儿又是《多心经》 , 漏洞百出 。 ”乌巢禅师也不作什么辩解 , 踏云而去 。
其实乌巢禅师没什么错 , 彼时唐僧刚刚收服八戒 , 悟空也是顽劣不堪 , 甚至不知前方还有个沙和尚等着皈依呢 。

智慧寺院平台|《心经》还是《多心经》?只是成佛路上的一场无悔罢了
本文插图
将西行四人的性格比作修行人 , 唐僧是每个人内心最光明的“白月光” , 可惜这片“白月光”虽有修佛渡世之心 , 却不清楚人生的烦恼几多 , 纵然看得到悟空之嗔 , 也懂得八戒之贪 , 但还不知贪嗔的根源是那沙僧之“痴” 。
所以忐忐忑忑的唐僧总还算是一个不开化的凡夫 , 这部经典在此时的唐僧手中 , 是个自保的工具 , 而不是凝心的法宝 。 称作《多心经》是不为过的 。
直到唐僧四人前行 , 到了佛陀曾讲经的给孤独园 , 唐僧方才在和悟空的对话中 , 慢慢悟得“无言语文字 , 乃是真解” 。 到了这个时候 , 也是唐僧等人历经百劫 , 已经一心向西的时候 , 《多心经》才变成了《心经》 , 由“眼耳鼻舌身意”变成了“色不异空 , 空不异色” 。
小说的这段描写对主线故事毫无影响 , 但费其心力的描述 , 大概就是为了完成为人的一个修行过程吧 。

智慧寺院平台|《心经》还是《多心经》?只是成佛路上的一场无悔罢了
本文插图
【智慧寺院平台|《心经》还是《多心经》?只是成佛路上的一场无悔罢了】我们在修行一途 , 从来不是简单地“一心念佛” , 而是怀着自己的想法 , 一边追求着绝对成圣的超然 , 一边还享受着世间随时会崩坏的乐受 。
谁不曾遇到过弃之不舍的“女儿国国王”?谁不曾做过偏执一念的“金池长老”?谁又不曾自以为成佛作祖的“黄梅老祖”?只是路过、看过、念过 , 舍掉那纠缠一世的“多心” , 才能成就那颗谦卑、安然的“心”吧 。
小说中 , 其实是有一个暗示的 , 师徒四人路过比丘国的时候孙悟空变作假唐僧 , 还剖开自己的肚皮滚出了一堆心来 。 那个白鹿精辱骂他是个“多心的和尚” 。
除了小说的剧情需要 , 我们不妨可以看作 , 唐僧早年的胆怯、幼稚、恐惧也在种种磨难后 , 随着黑心、贪心、嗔恨心的吐出而消失殆尽 , 仅留“真心”一颗 。 从此以后就没有了“多心”只有西行的“一心”了 。 这部乌巢禅师所传授的经书也就变成了《心经》 。
可见 , 唐僧取经的过程正是寻找心的过程 。 真经是用心路的成长 , 而非文字的表意 。 同样 , 真经是用心来读的 , 而不仅仅是用嘴来念的 。
正如唐僧到了灵鹫山后 , 如来给唐僧的 , 第一次是无字经书 , 第二次才是有字的 , 想来无字的 , 方是心路历程的真经 , 那有字的 , 只是救助众生的方法罢了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