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荐读|叶朗:恩师的另一涵义是“曾经给了自己及时的、中肯的、直言不讳的批评”


_本文原题:荐读|叶朗:恩师的另一涵义是“曾经给了自己及时的、中肯的、直言不讳的批评”
“墨香学术”

文教育|荐读|叶朗:恩师的另一涵义是“曾经给了自己及时的、中肯的、直言不讳的批评”
本文插图
一个人为什么需要老师 , 这个问题似乎早就由韩愈解决了 。 他说过 , 老师的作用 , 就是传道 , 授业 , 解惑 。 我想 , 用现代眼光来看 , 所谓授业 , 就是传授专业知识 , 例如化学知识 , 法律知识 , 等等 。 所谓传道 , 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 。 这种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 , 不同于专门学科的知识 , 它是属于形而上的层面 。 不理解和把握这些根本道理 , 并不影响你种田、做工、办事、谋生 , 并不影响你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发明创造 , 也不影响你当官、发财 , 你照样可以生活 。 但是你不理解和把握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 , 你就不会自觉地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 , 你的人生境界就不会很高 。 所谓解惑 , 则是帮助学生解决理论上和实践上碰到的疑难问题 , 既包括“道”的层面 , 也包括“技”的层面 。
韩愈概括的这六个字 , 说得很全面 。 他告诉我们 , 一个老师 , 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形而下的问题 , 而且要帮助学生解决形而上的问题 , 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 而且要帮助学生解决特殊性的问题 。
但是 , 我还想对韩愈的话做一点补充 。 一个人需要老师 , 除了因为需要有人对他传道、授业 , 帮他解惑 , 还因为一个人非常需要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自己 。
一个人需要有人批评自己 , 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毛病往往看不清楚 , 有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 。 当有人公开或私下指出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时 , 心里总有点不高兴 , 甚至产生一种抗拒心理 。 古人提倡“闻过则喜” , 但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 由于现代社会在客观上存在着竞争现象 , 更为接受他人批评增添了心理障碍 。 有人想 , 你批评我 , 不就是贬低我抬高你自己吗?反过来 , 有人怕搞坏人际关系 , 就不愿批评别人 , 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所谓“多栽花 , 少栽刺”的处世哲学 。 所以社会上批评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 特别是那种直率的、一针见血的、击中要害的批评 , 已经很难看到 。
但是批评确实是进步的动力 , 不论对做人或对做学问都是如此 。 特别在某种关键时刻 , 如果有人给你一个严肃的、富有洞察力的批评 , 就可能使你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 或者帮你走出死胡同 , 打碎包在你外面的硬壳(一个人在人生道路或治学道路上都有可能走入死胡同 , 或者自己给自己包上一层硬壳) , 从而产生一个飞跃 。
【文教育|荐读|叶朗:恩师的另一涵义是“曾经给了自己及时的、中肯的、直言不讳的批评”】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 , 都会有这样的经验 , 就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或治学道路的某个时刻 , 正是由于有人给自己一个严肃的、尖锐的批评 , 因而促使自己跳出惯性(惰性)的循环圈 , 跃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有的批评 , 往往只是简单一句话 , 由于它击中了自己的要害 , 因而使自己受益终生 。
所以说 , 人需要有人批评自己 。 而老师在这里可以起特殊的作用 。 因为 , 第一 , 老师比较了解学生 , 了解学生的为人和治学 , 了解学生的缺点和毛病;第二 , 一般来说 , 老师的治学经验和人生阅历总比学生多一点 , 因而对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也比较看得准、看得透;第三 , 老师批评学生可以直言不讳 , 不必有所顾虑 ,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 学生受老师批评 , 不会怀疑老师是故意贬低自己或排挤自己 。
我们常听见学生称自己的老师为“恩师” 。 我想 , 所谓“恩师” , 除了包括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这几层涵义之外 , 还应该包括一层涵义 , 那就是老师曾经给了自己及时的、中肯的、直言不讳的批评 。 因为如前面所说 , 批评对一个人来说是那么宝贵 , 那么不可缺少 , 而在现实生活中 , 直言不讳的批评又是那么难得 。分页标题
文章来源:叶朗《意象照亮人生》 , 转自中国大学教育
我们期待原创稿件 , 来稿请发:moxiangxueshu@126.com
温馨提示: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 , 我们崇尚分享 。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墨香学术 微信:moxiangxueshu)
转载仅供思考 不代表【墨香学术】立场
公众号推荐
墨香学术
关注学术资讯 , 追踪学术前沿
密切关注学术资讯 , 持续追踪学术前沿问题 , 积极推广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