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人到中年的最大目标:活着,不崩溃
_本文原题:人到中年的最大目标:活着 , 不崩溃
本文插图
作者 | 三木水
编辑 | 五花鹿、张罐子
01
艰难的中年人
前几天 , 我高中同学告诉我 , 最近他身边接连几个人都“出事”了 。
有的人被查出恶性肿瘤 , 有的人工作压力大导致抑郁 , 有的人面临着婚姻困境无所适从 。
事实上 , 最近跟我有谈到类似话题的 , 有很多 。
上个周末 , 我和一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朋友相约逛街 , 开车在路上时 , 她告诉我 , 每次公司的年度体检报告出来 , 都会人心惶惶 , 大病小病 , 似乎无人幸免 。
而另一位在大型通信设备公司的朋友也经常跟我表达这样的焦虑:因为工作压力大 , 他某个同事 , 忽然就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 这也让他非常紧张 。
这些人 , 来自不同领域 , 不同行业 , 然而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三四十岁 。
这并非偶然 。
2020 , 我们当然都过得并不容易 。 而人到中年 , 更是难上加难 。
在这个阶段 , 我们的人生角色最多、责任最重 , 能够得到的支持却几乎是一生中最少 。
这个阶段 , 往往是许多人身心问题的爆发期 。
但同时 , 也可能我们是探索人生新阶段的一个起点 。
本文插图
02
人到中年 , 进退两难
所谓中年危机 , 经常以一种进退两难的姿态呈现 。
往后看 , 过去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 , 后悔 , 想重来;
往前看 , 仍有很多可能性 , 但是每个决定又有代价 。
来访者L女士 , 35岁 。
她告诉我 , 她纠结于是否要结束现在的婚姻 。
没有什么狗血的剧情 , L女士没有出轨 , 先生也并非朝打暮骂 , 事实上看起来还挺顾家 , 生活平淡无奇 , 也可以说非常稳定 。
但是 , L女士深深地觉得 , 她和先生 , 不合适 。
这种内心深处隐隐的、又极其强烈的“不合适” , 让35岁的L女士不敢生孩子 。
开始的时候 , 她并不知道这种“不合适”指向哪里 , 因此 , 她常常自我攻击 , 认为自己“太作” 。
随着我们咨询的进行 , L女士才发现:
一开始 , 她因为安全感选择和先生在一起 , 而现在 , 已经有了足够安全感的她 , 更渴望和先生有精神上的共鸣 。
但L女士描述 , 先生更像是一个精神上躺在床上的婴儿 。
这是一体两面的:
在当初 , 因为“婴儿”不会跑 , 所以不会作出类似于抛弃她的行为 , 这极大地满足了L女士的安全感;
而现在 , 也是因为先生像一个“婴儿” , 而一个“婴儿”是无法与人做深层次的交流的 , 因此 , 他们精神上缺乏共鸣 。
与此同时 , 又因为先生给L女士这种“婴儿”的感觉 , 让L女士没有办法作出再生一个孩子的决定 。
那就离婚吧 。
可是 , 又谈何容易 。
L女士并不能确定 , 自己的要求是否过分 , 以及 , 自己是否真的能找到一个能和自己精神交流的人 。
同时 , 一旦离婚 , 又会触发L女士还不那么稳定的安全感焦虑 。
“这样过一生 , 可能没有80分 , 但是 , 60分总还是有的 , 总好过那些今天出轨、明天限制你自由的人 。 万一再找一个人 , 连60分都没有 , 怎么办呢?”
不去争取 , 不甘心这么过一生;
争取呢 , 又担心白白付出 。
这就是中年普遍的困局:骑虎难下 。
无论是婚姻、孩子还是工作 , 都有这一面 。
从来访者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这些决定如此艰难 , 除了因为时间、责任和代价之外 , 还牵扯了许多以前的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 , 以及这些年的心理变化 。分页标题
这时缺乏支持的他们 , 往往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和茫然 , 不知道如何是好 。
但若能勇敢面对内在 , 也将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创伤、需求和恐惧 , 为下半生的生活增加新的可能 。
中年危机在心理层面上 , 也是自我挖掘和疗愈的契机 。
本文插图
03
中年危机背后 , 是探索内心的契机
作为一名中年人 , 可以如何看待这些危机呢?
结合我的咨询经验 , 我们可以试着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 这些进退两难背后的心理因素 。
第一 , 在这一时期 , 我们会遇到生活中的很多事件 , 这些事件 , 会触发我们本来存在的问题 。
比如 , 结婚 , 会触发我们的亲密关系焦虑;
【武志红|人到中年的最大目标:活着,不崩溃】比如 , 孩子的出生 , 会触发我们童年的创伤经历;
比如 , 养育孩子的过程 , 不得不和老人的相处 , 触发我们的原生家庭问题;
比如 , 婚姻中 , 两个人背后的两个家庭 , 不同的背景、文化、价值观 , 还会带有两个系统的冲突 。
我的一位来访告诉我 , 她从不心存侥幸 , 认为自己的问题放在那里不管 , 等着“结婚就好了”、“生了孩子就好了” 。
她认为 , 这些问题 , 放在这里 , 迟早会被触发 。
我个人很认同 。
自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修复能力 。
然而 , 如果面对比较严重的创伤时 , 周围的支持并不足够 , 以至于我们身上的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持到疗愈我们的伤痛 。
更何况 , 一生中 , 无数的事件 , 都会准确地按到你创伤激活的扳机点 。
尤其是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 , 触发点越来越多 , 同时我们又是一个成年人、家庭主人的身份 , 需要自己独自面对 , 这时更感到骑虎难下 , 不知如何是好 。
第二 , 由单一角色变成多重角色 , 过往防御方式的失效 。
我的来访者Z先生 , 39岁 , 找到我时 , 非常焦虑 。
用他的话说 , “事业很成功 , 家庭一团糟” 。 这么好的日子 , 他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
Z先生从小优秀到大 , 成绩一直很好 , 毕业后去大公司 , 38岁 , 坐上某大型互联网公司高管级的位置 。
但是 , 他却没有办法安顿好自己的家庭 。
夫妻动辄吵架 , 到了根本无法沟通的地步;和孩子感情淡漠;和农村出身的父母沟通更成问题 , 他甚至都没有办法让父母明白自己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 。
原来 , 忙碌是Z先生非常惯用的防御模式 , 这起到了转移注意力、隔离、压抑的作用 。
这种防御模式 , 在角色比较单一的时候 , 是适用的 。
比如 , 在学生时代和刚工作时 , Z先生具体的防御方式是学习和工作 。
其他的不足 , 比如和同伴的社交、和父母的矛盾、和自我的冲突 , 都可以用它们来防御 。
这有好的一面 , 因为精力的投注 , 所以 , Z先生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出色 。
但是 , 到了中年后 , 随着自己成为老公、爸爸 , 角色不断增加 , 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立体、多样和复杂 , Z先生过去的防御模式并不能继续起作用 。
因为 , 当他继续用逃避到工作这样的防御方式的时候 , 他的其他身份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 周围人也有更多的不满 。
这些 , 都让他过往的防御失效 。 这个时候 , 问题才会再次浮现出来 。
无论是过去的创伤 , 还是一直以来的防御 , 呈现出来的问题往往是两难形态的:
呆在原来的地方 , 又因为刺激的增加而倍感难受;而要去改变现状也很难 , 未来充满着非常多的不确定 , 我们也可能在支持不够的情况下进一步崩塌 。
但庆幸的是 , 无论改变与否 , 能探索到这些内心困扰所在 , 也许就是开启新的后半生的机会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04
中年不易 , 看到“生”的力量
“中年危机” , 除了种种痛苦之外 , 好在 , 生命仍然给到我们很长的时光、空间和机会 , 让我们去酝酿生的力量 。
允许内在改变的发生 , 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了 。
我的来访者M女士的小女儿出生后 , 情绪有了很多的扰动:
她觉得自己不能成为理想中的好妈妈 , 担心自己会毁掉孩子;
她还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需求 , 有的需求甚至毫无根据 。
她变得爱玩、不顾家 。 她想要去纹身、去夜店喝酒 , 还想要读书、去健身、去旅行 。
她从一个二胎妈妈 , 变成了一个叛逆的中年少女 。
并且 , 没人理解她 。
先生指责她自私、不顾家;
父母指责她不稳重、不负责任;
朋友劝她不要再“作”了 , 以防犯“众怒” 。
甚至 , 她也不允许自己这样 。
这背后当然是复杂的 。
女儿 , 做为一个新生命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 触发了M女士对自己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审视 , 她也希望自己能找回曾经错失的无限可能 。
在咨询中 , 当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 , 她开始不再和自己较劲 。
她意识到 , 在现实层面 , 家庭需要照顾、先生需要太太、孩子需要妈妈;
她也意识到 , 那些所谓的“叛逆”也是她自己的需求 , 是的 , 就是她自己的需求 。
有需求就是有需求 , 这没什么大不了 , 而且 , 她也完全有能力满足自己 。
虽然离开咨询时 , 那些曾经让M女士走进咨询的问题 , 并没有变化 。
但不同的是 , 她不再纠结了 。
很多的时候 , 我们都是M女士 。
所以 , 如果 , 你读到了这篇文章的结尾 , 我希望 , 我们起码有一个这样的共识:
中年本身不易 。
这样 , 我们就能给自己松松绑 。
不要再自责为什么人到中年忽然就不“淡定”了;
不要再把心里涌动的诸多想法简单地视为“作”;
不要逼着自己一定要在这个时候 , 作出什么力挽生命狂澜的决定 , 而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差池 。
换个角度 , 看到生命不同表达的可能 。
有的人到中年的“叛逆” , 那是通过“脱轨”的方式试图重新选择自己的轨道;
有的退行成小孩 , 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未完成的情结和曾经无数次冒出、却从没有被彻底满足过的需要;
有的对自己的重新“审视”和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 那正是生命力在逐渐觉醒的信号.....
就像前面的几位来访者 。
他们的叛逆和痛苦 , 都是新的契机 。
而中年“危机” , 正是“危”与“机”的并存 。
也许 , 这个时候 , 正是我们借由这一切 , 看清一个全新的、真实的自己的机会 。
这些 , 都指向“生” 。
所有指向“生”的部分 , 都会引领我们人生走向生机勃勃的部分 。
本文插图
作者:三木水 心理咨询师 , 北京大学硕士 , 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 , 带你从心理学看透世间万象 。 微信公众号:三木水心理工作室(hongcen2063)
本文首发于【武志红】公众号 。
生命的根本需求
是渴望被看见
▼
- 小小的我大大的你|属鼠人,就在11月有“两桩好事”定会圆了你30年的心愿,3秒点开
- 天亮了|“婚前的海誓山盟成了过往云烟,才知失去这点是女人最大的不幸”
- 旅游与摄影media|世界上最大的洞穴,据说能装72亿人?洞中还藏有大量宝石水晶
- |床头不能放手机?接电话时辐射最大?关于辐射的6个真相
- 三国两晋南北朝|关羽最大的两个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北伐必能成功
- 界面新闻|特斯拉全球最大超充站诞生,充电桩数量近普通充电站6倍
- 婚姻|“老婆,我妈生病很可怜,你去照顾吧”“不行,忘不了婆婆当年的言行”
- 南方都市报|全球最大自贸区诞生
- 乱码|合肥最大的名人故居,藏身闹市免费参观,晚清名臣李鸿章发迹于此
- 减肥餐搭配|湖州这棵美了1500余年的古银杏,满意你对初冬的所有夸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