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o B 行业容得下中年人
在家待了半年后 , 还差1岁满35的前金融公司高管王强终于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一份新工作 。 疫情、行业变化 , 中美贸易叠加经济周期 , 顶在互联网人头上的“35岁魔咒”威力愈发大了 。
这半年时间 , 王强投了几百份简历出去 , 但他说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年龄阶段 , 大部分用人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没给一个 。 之前网上总说中年危机 , 王强前几年在互联网金融最火的时候混得风生水起 , 从没想到这样的事会到自己身上 , 也从没想过自己投身的行业会一夜之间“消失” 。
不光王强所在的行业 , 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都不欢迎中年人 。 字节跳动、滴滴、比特大陆、依图科技等主流科技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 , 小厂拒收35岁以上的简历 , 大厂劝退35岁“高龄”员工 , 就连公务员的报考年龄也不能超过35周岁 。
人到中年 , 摆在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两个:要么晋升管理层 , 要么辞职滚蛋 。 但前面那道窄门 , 职场里很多人难以穿越 。
但是 , 变化正在发生——To B对于人才年龄的容忍度确实更高一些 , 过往的沉淀和经验都属于加分项 。
创投端的资金流向似乎也在验证这一点 , 自2019年以来 , 市场上80%的钱涌入了ToB产业 。
新的时代也正在开启:To C主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结 , To B唱主角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
带着这样的观察 , 投中网跟几位刚刚转入To B 领域 , 以及在To B领域深耕多年的人聊了聊 。 一位从BATJ等级的大厂转入企业服务的公关负责人总结说 , To C产业面向个人消费者 , 个体消费者拥抱和抛弃一个产品的频次要快很多 , 商家不得不一波一波造概念 , 一次次颠覆自己 , To C需要的就是年轻的脑洞和旺盛的体力 。 To B不同 , 客户相对稳定 , 哪怕创新也是持久稳定专业性更强的微创新 , 这就需要从业者对于行业有持续深刻的理解 , 这也延长了从业的职业寿命 。
但转行To B也不是To C行业“35岁魔咒”的解药 , To B行业池子大能容纳更多人才 , 但打法截然不同 。 如果说To C行业吃的是青春饭 , To B行业拼的就更多了 。
以下是五位To B行业从业者对这个话题的直观感受 , 他们的身份包括CEO , 产品经理 , 销售总监 , 市场总监 , 品牌总监 。
故事1:
To B 的产品经理 , 更看重行业经验、结构化思维和架构逻辑能力
脸脸产品总监 赵海斌 35+
我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担任产品总监 。
我们公司是一家线下场景流量运营和场景电商SaaS服务平台 , 主要服务于购物中心、校园、商超、金融等线下场所 。 我们是以互动的产品、游戏化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做一些流量的转化 。
我原本是美术出身 , 大概在十多年前 , 从UI设计转行到产品经理 。 我已经做了10多年产品了 , 其实产品经理这个群体的中年危机感或者说焦虑感还是蛮强的 。 为什么这么说?
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了解和挖掘目标人群的需求 , 特别对于To C的产品经理来说 ,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 加上当下主流消费人群的兴起 , 在年龄的阶层上 , 他很难把控这些主流人群的需求 , 因为他不在其中 。 这是焦虑或者是危机感的原因之一 。
相对来讲 , 我们这个行业对To B 产品经理年龄的容忍度更高一点 。 譬如你服务于房地产SaaS行业 , 对于行业知识沉淀和行业经验、趋势的把握都属于加分项 。 因为To B 的产品往往对于市场 , 乃至他所服务的客户群体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积累 。
而To C的产品是流量思维 , 关注的核心是用户体验;与主流的目标人群相匹配 , 才能基于他们的生活场景了解他们的需求 。 因为产品经理需要去跟用户接触 , 需要去访谈和调研 , 而且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方式 , 积极拥抱各种变化 。 有些“大龄”产品经理 , 他的思维已经开始固化 。 而To B 产品 , 是服务思维 , 关注的核心是提升效率 , 相对需求的变化稳定一点 。 分页标题
当To C的产品经理不再年轻 , 他们有没有可能转型To B 的产品经理?其实两者要求的素质确实不太一样 。 To C的产品经理更多需要一些用户的洞察力 , 因为用户在变 , 所以说用户的需求也在变 。 而To B 的产品经理更看重行业经验 , 像结构化思维和架构、逻辑能力等能力是To B 产品经理所必须要具备的 。
所以说如果要转行 , 从To C直接转到ToB 不是不行 , 我觉得更主要的是要基于他的特长和兴趣 。 有些人就是对To B没兴趣 , 那怎么转?
像我们公司 , 我们现在的产品经理也分为To B 和 To C 。 在实际的工作中 , ToB 和 To C的产品经理在能力上还是有一些差别 , 从To C转To B 还是有点吃力 。
从职场状态来看 ,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 , To B行业跟To C行业的工作状态没有什么差别 。 我们每个人去奋斗都是基于用户或者客户的价值 , 像996只是一种公司的管理模式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外在表现 。 我们其实没有强制996 , 包括阿里事实上也没有强制996 , 但是为什么底下的员工都996?
我们所有的工作以目标为导向 , 整个产品的迭代是一个团队协同的作业 。 任何一个人“掉链子” , 整个产品的周期就会拉长 , 这不仅会影响整个产品的发布 , 甚至影响后面的很多事情 。 如果你在计划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 , 那你就加长你的工作时间 。
我个人认为中年危机背后的本质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把控 。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综合能力 , 但可能不是每项能力都很强 , 有一些年纪大的产品经理可能会转管理岗 , 这是他们的一个出路吧 。
我身边朋友基本没有遭遇中年危机 , 目前还没有看到“熬”不下去的产品经理 。 他们大多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跻身管理岗 , 特别是To B的产品经理 , 因为我好多朋友是做To B的 。
故事2:
我们的客户都是中年人 , 所以我们行业需要中年人
深圳像素空间创始人 李俞东31岁
我今年31岁 , 目前在商办行业创业 , 别看我年龄不大 , 创业好多年了 。
不过进入商办地产行业也是非常机缘巧合 。 我以前是做写字楼包租的 , 现在只是由以前的重资产包租模式转变为业主合伙人模式 , 我们出装修和运营团队 , 业主出物业 , 算是成功转型了吧 。
我这个年纪在地产行业还算年轻 , 现在地产行业普遍还是以前开发商流派出来的居多 , 在房企混到高管级别也要差不多40岁 , 再出来创业 , 普遍看起来是比互联网出来的要老一些 。
今年上半年 , 模式创新型互联网企业成为“裁员”重灾区 。 我个人认为 , 单靠融资的公司 ,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受到的影响非常大 , 而裁员是他们为数不多能用的节省成本的手段 。
目前来看 , To B 生意业务关系相对稳固 , 而To C生意已经杀成一片血海 。
我们虽然做的是做To B 的生意 , 但也是会焦虑的 , 像我会焦虑空置率 , 焦虑行业变革与转型 , 焦虑别人进步得太快 。
我们行业的现状是 , 前五年赚的钱 , 2018-2019年会全部亏掉 。 为什么会亏钱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 , 深圳写字楼的供应量实在太大 。 其次是供给侧改革把一些行业改没了 , 企业需求减少 , 没有增量只有抢存量 , 就只能打价格战 , 最后大家都没有钱赚 。
在招人层面 , 我们招聘中高层还是会倾向于有资源和阅历的中年人 。 中年人对外也会显得稳重成熟些 , 和企业打交道也需要中年人 。
我倒是没有明显感觉到“职场中年危机”, 房地产行业还是“老人”的天下 , 年轻人在房地产行业还是阅历不够 , 毕竟涉及到很多场景需要和中年人打交道 。 比如说 , 像对接政府部门、房地产商 , 乃至于拆迁时候的村民 , 如果是年轻人去谈判 , 对方会觉得你不够分量 。
其实 , To B 还是To C行业容得下中年人 , 归根到底是一个客户群体问题 。 像我们的客户都是中年人 , 所以我们行业需要中年人 , 毕竟各自懂各自的痛点 。 To C更多抢的是年轻人市场 , 中年人不懂年轻人了 。 分页标题
如果我要做一款面向老年人的产品 , 那我的产品经理就要找老年人 , 老年人才懂老年人 。 谈恋爱都要找同频的 , 何况做生意 。
目前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还是中年人的天下 , 总是要给中年人留一片天空的 。
我在商办行业呆了这么多年 , 有时候难免对这个行业感到疲倦 , 但是想想自己干了这么久 , 不做这个也不知道做什么 , 所以疲倦也只能继续待着吧 。
对我来说 , 创业后心态会转变的 , 比较难再回去上班 , 除非公司价值观很对头 。
故事3:
不管到任何一个年纪 , 你都要跟上时代
张燕 互联网创业公司市场总监 35岁
我今年35岁 , 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担任市场总监 。 我们部门有10个人 , 算上我一共3个80后 , 7个90后 。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 , 90后还是偏执行侧 , 部门的“腰部力量”还是以80后为主 。
2019年以来 , 大量的资金涌入To B赛道 , 整个To B行业的吸金能力大幅上升 。 对于市场部来说 , 资金的涌入对于我们 To B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情 , 因为有预算说明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 如果没有市场预算 , 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去落实的 。
总的来说 , To B行业对于人才年龄的容忍度要更高一些 。
To C行业可能更吸引年轻人 , 这就导致竞争的基数在加大 。 你说一个35岁的中年人跟一个28岁的年轻人怎么去竞争呢?他(28岁)更了解年轻人 , 他可能认识的网红比你还多 , 你唯一可以跟他竞争的可能就是策略性思考能力 , 但策略性思考在C端能发挥多大作用呢?但B端其实是相反的 , 我们是需要策略性思考跟战略的部署 , 然后再来做一个快速的落地 。
我已经工作十年了 , 不出意外的话 , 我大概率会一直在To B行业干下去 。 但我其实也不是一毕业就进入To B行业 , 我也是从C端转过来的 , 当时我大概适应了小半年的时间 。
从推广角度来说 , C端的门槛要比B端低很多 , 很多C端产品的推广更多就是抓住了一个趋势 , 一个热点 , 占据媒体曝光量 , 其实是没有什么门槛 。 而B端产品逻辑性很强 , 它有固定的打法 , 可能要从它的产品逻辑入手倒推它的市场逻辑 。 对于B端来说 , 找对你精准的受众 , 传递正确的语言是特别重要的 。
近期我也面试过不少人 , 我感觉To C转To B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自己能不能接受B端没有那么好玩这个现实 。
首先C端公司的市场预算要比B端公司多很多 , C端公司一个季度的预算可能相当于B端公司一年的预算 。 此外 , C端的玩法也很多 , 你可以玩social , 还可以借助网红 , 但是B端的东西逻辑性很强 , 相对来说甚至可能有点无聊 。 我觉得这个选择跟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关系 。
我个人觉得 , To B行业大家的焦虑程度不是特别强 。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 , 年龄只是一个标签 。 我看新闻很多人都七八十岁了其实还在工作 , 我有个朋友他父亲现在60多岁了 , 每天还是工作到九、十点 。 其实我觉得这跟个体差异有关系 , 只要他愿意去工作 , 愿意去进步 , 愿意去跟上时代 , 其实跟年龄是没有关系的 。
我们公司的 CEO是90后 , 他其实挺年轻的 , 但是他每天的工作饱和程度 , 以及他思考的一些事情 , 我觉得还是跟80后没有什么区别 。
我会把自己定义成一个90后 , 这是因为我觉得我要跟上这个时代 , 不管到哪个年纪都不能被别人说成不懂年轻人在想什么的老阿姨 。
至于中年危机 , 可能因为我是个女性 , 我觉得最大的危机是体力大不如前 , 以前熬夜都没什么 , 现在可能就撑不住了 。
另外就是精力 , 因为家庭跟事业是一定没有办法去平衡的 , 一个家庭里面必定要有人做出一些牺牲 , 不是你的配偶 , 就是家里的老人 。
此外 , 现在职场上的90后95后真的太厉害了 , 他们受过的教育体系跟我们那时是不一样的 , 他们的眼界也更开阔 , 所以你肯定会受到来自于新一波的后浪的冲击 。 分页标题
说没有压力是假的 , 我是觉得我们要摆平心态 。 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 , 咱们两个不在一个浪上 , 所以你也拍不死我 , 也赶不走我 。
首先 , 我们这些35岁以上的人姿态不能放的太高 , 还是要把姿态放平 , 跟90后95后是一个互相合作和学习的关系 , 多跟他们学习 , 多看他们在关注什么 。 另外自己还是要跟得上年轻人的节奏 。 比如他们现在看B站 , 你就要看B站 , 不要把这些界限画的太清楚 , 80后怎样 , 90后怎样 , 95后怎样 , 这样就有一点给年龄打上标签了 , 就把自己给孤立起来了 。
在生活中 , 年轻人关注的爆款和热点我都会关注 , 基本上他们看什么我就看什么 , 而且我会问他们现在在关注什么 , 我是觉得不管到任何一个年纪 , 你都要跟上时代 。
故事4:
我焦虑的不是年轻 , 而是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 差距在拉大
吴磊 金融公司销售总监 33岁
我今年33 , 目前在一家金融公司担任销售总监 , 现在手下带了不到十个人 。
说实话 , 我个人认为 , To C和To B, 关键要看To 哪个行业 , 要看你那个行业对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接纳程度 。
比如说在我们金融行业 , 你做To C端就是个人财富端 , 其实到了30、40岁之后 , 如果你努力会越做越好 , 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中年危机” 。 如果你就职于需要创意、需要活力的互联网公司 , 30多岁的中年人可能就是比不过年轻人 。 有的行业真的是吃青春饭的 , 这一点我们要客观承认 。
其实在很多行业30岁都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 目前我不知道40岁会怎么样 , 因为我今年才33 。 但是我面了那么多人 , 30岁如果你还没有找到活的方向 , 没有干出一定的成绩 , 其实人生也就那样了 。 职场是很残酷的 , 无论是对男生还是对女生都是一样的 , 可能对女生在有些方面会更苛刻、更严格一点 。
我们最近招的人都是92-94年龄段的 , 其实他们年龄也不小了 , 92年的今年28了 , 94年的今年也26年了 。 我之前还面过一个哥们 , 32岁 , 5年换了4份工作 , 每份工作适应三个月不过分吧 , 那么一年多的时间就没了 , 剩下4年你能干出什么事?而且还是 4份不同的工作 。
领导为什么喜欢提拔更年轻的?按照生理学规律 , 你工作的时间就这么短 , 你在20岁达到别人40岁的成就 , 人家还有20年 , 你还有40年 , 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
35岁不仅仅在互联网 , 在很多行业都是道坎儿 , 我个人认为35岁被反复拿出来讨论 , 是因为35岁是公务员考试的最大年龄限制 。
在任何行业都是你在35岁升上去你就升上去了 , 升不上去就升不上去了 。 因为大家都会优先提拔年轻的 , 你在你这一批是不是最年轻的 ,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6个团队长 , 我是最年轻的 , 在同等业绩的情况下 , 领导肯定会提拔最年轻的 。
说实话 ,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鲜肉”加入公司 , 我也没有感到特别的焦虑 。 但是当我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同辈 , 多少还是会有点焦虑 。
我不焦虑并不是说公司招进来的年轻人资质平平 , 而是说如果你以平常心看待 , 如果你客观承认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比你牛逼 , 这一点你承认了 , 你的心态自然而然就放平了 。
真正让我焦虑的是 , 比如说大家原来都考60分 , 5年之后人家能考120分 , 你还考60分 , 这个时候你就焦虑了 。
如果你本来考60分 , 人家本来考120分 , 5年之后人家考150分 , 那是正常的事情 , 这说明人家付出的努力、付出的辛苦比你多 , 你们俩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 。
我们公司现在实行团队制 , 我们分部总共有六个团队长 。 在现行制度下 , 团队长外出做业务可以不带手下的小朋友 , 但底下的小朋友出去做业务必须带上团队长 。 这就造成有的团队长做大项目基本不带手下的小朋友 。
我现在已经成家 , 也有孩子了 , 所以我现在也不会硬去跟年轻人拼体力 。 我的心态是我的职位在这里 , 我应该放手让更多的年轻人去试错 , 让年轻人去闯 。 分页标题
但我的一些同事还是会跟年轻人“较劲” 。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还很年轻 , 体力上还是可以跟年轻人拼一下的 。 而且说实话 , 你自己一个人把项目啃下来 , 你的提成会更高一点 , 你挣得都是你的辛苦钱 。 这是两种心态 。
我个人认为 , 年轻人和小企业 , 大企业和老年人 , 是有着不少共通之处的 。 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年轻人在成长阶段 ,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 这种时候要做对事;而大企业和老年人 , 或者是40岁以上的人 , 要不犯错 , 这是两个本质性的概念 。
就是说年轻人干对的事情 , 你不要害怕犯错 , 你做了100件事情哪怕90多件都是错的 , 但是就是那几件对的事情可能让你获得质的提高 。 但是等你到了中年 , 你的基本盘不一样了 , 那你一定不要轻举妄动 , 稍不注意全盘皆输 , 但那个时候你已经输不起了 。
故事5:
“中年危机”本身不可怕 , 没了心气和劲头才最可怕
赵隐秋 工程设备互联网平台 品牌总监 34岁
我今年三十四岁 , 目前在一家工程设备互联网平台担任品牌总监 。
我之前在南京一家报社做了六年采访人员 , 体育新闻、社会调查、深度报道都做过 。 但纸媒确实不太景气 , 我自身也想寻求一些突破 , 之后就考虑转型 。 最初先去了一家国企坐办公室 , 每天帮领导写稿子 , 后来实在觉得“一眼望得到头” , 就跳到了一家To B互联网初创企业担任品牌总监 , 主要负责公司的品牌宣传、媒体对接和各类文案撰写等工作 。
不同的行业和公司对工作的能力要求完全不同 。 从媒体到To B互联网 , 专业性的要求变得非常高 , 不懂互联网和工程机械的行业知识是肯定不行的 。
刚入行的时候 , 我其实都不太懂 , 基本要从头开始学 。 为了把握品牌的对外输出 , 除了知识结构上的完善 , 我得经常跑到工地一线跟销售沟通 , 了解实际业务中的问题和客户痛点 。 加上老板十分也很强调产出和价值 , 这一切都在倒逼自己拼命学习 。 我很清楚 , 公司对我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 这次做到了100分 , 如果不继续学习 , 下一次可能就剩90分 。
刚开始有段时间 , 除了公司的日常动态报道 , 我没有什么创新的产出 , 特别特别焦虑 。 那时有部剧《长安十二时辰》挺火的 , 我借着热度策划了一个“设备服务队十二时辰”的方案 , 想展现下设备服务人员的工作状态 。 那天我和同事早晨5点半出发到机场开始跟拍 , 记录了设备检修、客户拜访等各种工作场景 , 来回跑了几百公里 , 凌晨5点才回到酒店 , 真的是整整24个小时 。 回来路上同事有点体力不支 , 高速上开着车差点睡着 , 我强忍着颈椎痛和同事换着开车 , 最后安全到了酒店 。
那次策划的效果不错 , 我有种久违的成就感 , 有点找回了当年做媒体的感觉 。
一年多做下来 , 我的感受是 , 媒体和To B互联网企业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 首先是思考问题的方式 , 之前做报道有一定随机性 , 比如赶上某个突发事件 , 报道聚焦这件事就可以引发一定关注 , 但互联网企业是另一种思维方式 , 更多是结果导向制 , 比如做一个宣传策划 , 首先要考虑能给客户甚至行业传递什么信息 , 带来什么价值 。 其次 , 媒体是面向所有人的 , 而To B行业面向的只有公司客户 , 相对更加聚焦 , 虽然不会像To C用户覆盖面那么大 , 一点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 但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精准打击” , 针对特定人群创造价值 , 这个就是很高的门槛和专业性的要求 。 另外 , To B互联网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 没有成熟的模版可以套用 , 因此不论是公司业务还是我的工作 , 基本都要从零到一地摸索 。
现在回头看 , 这段经历已经带给我多过之前几年的成长 。 如果当初没有离职 , 媒体在报社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 可能也挺有成就感 。 但跳出来之后你会发现 , 世界完全不是你之前接触的那样 , 你会发现自己有太多不足 , 这些都会倒逼着你改变 。 分页标题
至于所谓的职场中年危机 , 肯定也是有的 。 今年爆发了疫情 , 虽然To B行业的承压能力还不错 , 公司没减薪也没裁员 , 但我也很清楚 , 现在每年本科生、研究生一大把一大把的 , 激烈的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改变的 。 如今很多人爱抱怨职场不公平 , 我认为还是要先自身找原因 。 你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呢?同样 , 公司为什么需要你呢?
我觉得我可以跨过中年危机这道坎 。 我今年34岁 , 一年半前跳槽 , 我从0到1接住了工作上的挑战 。 几个月前我刚刚报了MBA课程 , 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周末上课 。 班里80%都是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 , 不少人已经做到了管理层 , 甚至还有即将生产的二胎孕妇 。 大家目标明确:不被社会淘汰 。
总之 , 所谓“中年危机”不可怕 , 没了心气和劲头才最可怕 。
(文中王强、张燕、吴磊、赵隐秋为化名)
(责任编辑:王荣智 )
- 张艺兴|《向往的生活》:低标准,中年人的魅力之一
- 行业|为什么那些配音演员自己不去演戏?行业之间的差距,不可小瞧
- 王厂长|这个行业,我劝你不要碰
- 情到深处|为什么那些配音演员自己不去演戏?行业之间的差距,不可小瞧
- 中年人|耿直男孩儿张艺兴!看了他和杨紫的互动,知道他为何单身了
- 骚小骚|“骚俊拿双份工资被逐出直播行业,泄露周年庆巨额开销!415搞突袭?”
- 中国好声音2020|《中国好声音》被曝停止海选,新政策波及整个行业,歌坛进新时代
- 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可能要没了,新政策波及整个行业,歌坛进入新时代
- 向往的生活5|《向往的生活5》:让中年人想到家,让年轻人感受爱
- 翘楚|“肖战在很多行业都可以成为翘楚”,肖战实力再获前辈认可,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