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60 篇 原 创 主 文-
越野新秀福特撼路者 , 又一次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证明了自己 , 与此同时它的驾驶者大雁 , 自驾履历也从此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
9月下旬 , 广州VIP读者大雁跟随“致敬英雄·和田进藏第九线”队伍 , 开着他的2.0T撼路者“大红”(2019款) , 成功正穿+反穿最艰险的进藏古道——克里雅!可以说是第一台最小排量完成正反穿越的车了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尽管心里很为“大红”创下这样的纪录而高兴 , 但大雁还是要说:“我们这次还是有很多幸运成分在的 , 克里雅复杂的路况 , 也不是所有2.0排量的车都能胜任的 。 ”
为什么这么说?期间又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让我们慢慢道来…
一、上阵“兄弟兵”
大雁的副驾 , 依旧是认识了有20年的华哥 , 尽管哥俩从1999年就开始组团户外旅行 , 但这一次的挑战程度无疑是最高的 。
在此之前 , 印象最深刻的 , 还停留在2015年走还未铺装柏油路面的阿里大北线 , 前往双湖看普若岗日冰原 , 当时的路比现在艰苦多了 , 7车进入5车爆胎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华哥在普若岗日冰原留影
与早已实现财务、时间自由的大雁不同 , 华哥还是体制内的一员 , 平常看到大雁总是自由自在地到处跑 , 羡慕不已 , 也习惯了每年都会尽量抽出时间跟着大雁去疯 。
这次听说要走的是进藏第九线 , 立马兴奋不已 , “为了进藏第九线 , 任何事情都要为之让路!”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左:大雁 , 右:华哥
一条藏匿于巍巍昆仑山深处、已有千年历史的“新藏古道” , 从前只能徒步 , 知道的人很少 , 后来也只有极少车辆成功穿越过 , 沿线地质地貌非常丰富 , 还有神秘的火山群…克里雅英雄古道的每一点都深深吸引着兄弟两人 。
而沿途所经历的一切 , 从“地狱”到“天堂”的转换 , 荒芜神秘的克里雅古道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 。
和田·进藏第九线核心段(克里雅古道) ,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二、艰难跋涉两天两夜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致敬英雄·和田进藏第九线”队伍在起点普鲁村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留影
正穿克里雅的时候 , 尽管是在大部队的带领下 , 大雁依旧不能放松精神 。
从于田县南普鲁村 , 前行约5公里的阿拉叫依古驿站开始至翻越昆仑山脉克里雅山口 , 160多公里的路不算长 , 却经历非常多复杂的地质环境:高海拔陡坡、沙砾浮尘、碎石路基、巨石阵、河滩涉水、塌方落石、火山熔岩、冰雪冻土…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他本是个非常喜欢拍照的人 , 还把中画幅相机带上了 , 但这次把心神更多放在关注路面驾驶之上 , 没能拍下太多沿途壮丽的风光 , 对他来说是此行最大的遗憾 。
经过两天两夜的艰难跋涉 , 队伍终于翻过克里雅山口 , 到达西藏境内的阿里日土羌塘界 , 此时 , 已完成意义上的新疆-西藏穿越!大雁和华哥两人兴奋极了 , 乐颠颠地在乌拉英库勒湖和羌塘界处都打卡留了影 。分页标题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穿越克里雅古道并未完全开放 , 需得到当地文旅局的批准并提前办理通行许可证)
这时 , 由于整个穿越过程海拔的急剧上升 , 部分队员的身体及车辆状况已然不佳 , 由清风和王铁男老师带领着往克里雅河峡谷的方向 , 进入精绝秘道返回民丰 。 (点击蓝字可跳转查看往期相关文章)
另一小分队则由老迈狼带队 , 尝试挑战反穿克里雅 , 尤其是反穿沿途海拔最高的红土达坂(海拔5500米)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由队友上海俞俞美女提供的三天正反穿越克里雅的大致海拔剖面图可以看出 , 撇开路况、车况和车技不说 。 海拔在短时间内的急剧上升和下降 。 对人本身就是巨大的考验 。 )
三、反向翻越红土达坂
同样是穿越克里雅古道 , 从西藏阿里反向穿越比新疆普鲁村正向穿越难多了 , 因为红土达坂有一个1.5公里相对高差476米的陡坡 , 伴随着急弯和大块滑落的石头 , 下坡已属不易 , 上坡更是一种极限的挑战 , 非常考验车辆性能及驾驶技巧 。
小分队有4台车 , 另外3台分别是6.2排量的猛禽、4.0的霸道、4.0的LC76 , 当时老迈狼还有点担心2.0的撼路者难以胜任 , 决定派越野性能极强的LC76做头车 , 其他车辆殿后 , 以便随时施行拖拽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红土达坂下坡“路” 当年开矿的人随便刨出来的 , 年久失修
那么作为撼路者的操控者 , 当时大雁是怎么想的呢?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自己座驾的情况了 , 尽管只有2.0排量 , 但原厂配置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而不是自然吸气 , 经过一定的改装 , 又刷过电脑 , 对自己车辆的动力很有信心 。
正向下坡时亲身观察过红土达坂的具体情况 , 当天天气非常好 , 没有下雨也没有下雪 , 路面是干燥的 , 对车辆的了解以及多年自驾的丰富驾驶经验告诉他 , 反穿上坡应该问题不大!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这种路冲坡不只是靠动力 , 而是动力加上抓地力配合着 。 一下子猛冲的话车辆会控制不住 , 被石头划破轮胎 , 只能开低四利用低速高扭的优势慢慢爬上去 。
说起来也是得益于天气好的缘故 , 让爬坡难度大大降低 , 如果是今年5月勘路队伍走的那种积雪路面 , 一切就很难说了 , 因为积雪覆盖会看不清底下的石头 , 也会造成打滑对动力有所损失 。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5月份红土达坂的积雪下坡路面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5月勘路队伍走克里雅时遇上的冰河床
前后花了23分钟 , 只在躲避一块较大石头处多耗费了点时间 , 当大雁开着撼路者从底下慢慢爬上红土达坂后 , 队友们都不禁连连高呼“牛逼 , 大雁!牛逼 , 撼路者!”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成功与队友汇合
最艰难的一段度过了 , 华哥接手主驾位置 , 开着开着就被看似风平浪静的路面迷惑得渐渐放松了警惕 , 以至于在准备再次翻越5186米的硫黄达坂时 , 速度过快 , 没有注意到藏在浮尘下尖利的石头…很快左前轮的气压就开始下降 , 一直下降到为0 。分页标题
没有办法 , 只好下车进行应急修补 , 大家都认为这是很快就能搞定的 , 沟通后决定留下队友老戎一台车协助配合 , 另外2台车在前面慢慢前行 , 边走边等——毕竟原路返回的是下坡路 , 撼路者车身最轻最有优势 , 如无意外都能赶上前车 。
轮胎修补好后 , 大雁说还要检查下车辆的其他状况 , 让老戎边走边等 , 没想到这么一句客气话 , 却导致了一场“劫难”的开始…
四、迷失荒野
由于操作不当 , 轮胎没修补好 , 没走多久又泄气了 , 这下两人只能吭哧吭哧地更换备胎了 , 但在高原上做这种体力活又怎会是件易事?几次都没能对上轮毂的螺丝孔 , 耗时近2小时 。
好不容易更换轮胎后 , 大雁沿着阿其克库勒湖、黑石滩依稀可辨的车轮印记追赶车队 , 却在将近黄昏时发现已丢失了路线 , 也没找到前车在岔路口为他们做的记号 , 更尴尬的是手上竟然没有准备好轨迹(后来老迈狼说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 来时也没有做记录 , 偏偏车载对讲也无法联络上队友…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没有参照物指引的荒野 , 轨迹才显现出它的重要性 , 图片来源@图钉轨迹APP
大雁心中顿生不安与失落 , 只能凭着手上的指南针继续驾车 , 试图寻觅车队的痕迹却屡次不得其法 , 撼路者在宽阔的河床里犹如一只盲头苍蝇 , 到处乱转 。
渐渐地天色更深了 , 寒风刮起 , 远处的山体如怪兽 , 近处的巨石张牙舞爪 , 数不清的沟壑…两人最终决定放弃寻找 , 把车开到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 , 等待天亮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与前两天和大部队一起结伴扎营不同 这次两人伴随着恐慌 , 不敢随便下车
在那个当下 , 两人根本分不清身处何处 , 只见数据显示海拔4970米 , 气温-7℃ , 尽管饮用水有12升 , 食品足够两人四天的口粮 , 但在这比四大无人区更荒芜的绝对无人区域 , 汽油续航只剩250公里、没有回程轨迹、没有卫星电话、没有备用轮胎…
一阵恐惧无助的气氛再度布满车厢 , 大雁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各种可能 , 有徒步和攀登经验的华哥则做了最坏的打算:假如后面汽油耗尽 , 就只能弃车徒步了 。
五、昆仑山神指引前路
高原的夜 , 远比别处更冷 , 周边是空无一人的荒野 , 大雁连下车撒尿都不敢 , 唯恐遇上一头狼或是什么…凌晨3、4点 , 实在忍不住的华哥下车速战速决 , 抬头却见满天星星 , 不过当时两人却没有心思去拍星轨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平时喜欢拍照的大雁
一夜无眠 , 腰酸背痛的兄弟俩终于迎来太阳升起的一刻 , 大雁打开手机 , 记录当下的北纬35°51’34” , 东经81°26’18” , 海拔4970.16M , 时间2020.09.26.08:33 。
一觉醒来 , 车辆玻璃已被厚厚的冰霜包裹 , 两人花费了近20分钟才把结霜清除 , 顾不上吃早餐 , 只各喝了一罐红牛 , 用指南针简单辨认方向后 , 强打起精神驱车上路寻找归途…然而前行不到300米 , 突然眼前一亮 , 竟然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车辙印 , 仔细一看像是昨天车队新印上的!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由于克里雅古道并未完全开放 , 车队穿越期间没有其他社会车辆进入 , 只要顺着车队留下的车辙印 , 就能找到路
当时大雁心想:伟大的昆仑山神啊!这就是我们昨晚苦苦找寻的“路”!
压在心上的巨石瞬间落了一半 , 但从临时露营点到普鲁村约126公里 , 仍然要翻越5100米的硫磺达坂、十多处乱石阵、近二十条小溪流、穿行数条狭窄的半壁半渊的羊肠小道…这时最大的考验就是轮胎了 , 只能寄希望于“大红”不要掉链子! 分页标题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放下心头大石后 , 两人在硫磺达坂下来后煮了顿简易的早餐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由于已经没有备胎 , 谨慎的大雁一路开得很缓慢 , 他形容这是真正的“步步惊心” , 当走到普鲁河峡谷白达坂路段时 , 他说一开始跟着大部队正穿的时候 , 并不觉得怎么样 , 但当自己单车走的时候 , 才觉得惊心胆战:
那么狭窄、根本无法会车的路 , 一边是山体 , 一边是高高的悬崖 , 路面又有那么多的碎石 , 仿佛向你的轮胎伸出一只只利爪 , 而沿线又随时有可能降下落石 , 路边那台被砸得稀巴烂的陆巡就是最惨痛的例子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这样的碎石路段让人提心吊胆)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路边一台被落石砸到不成形的陆巡
也许真的是昆仑山神在保佑他们 , 在经历了近6小时漫长的穿越后 , 两人终于顺利回到人间——美丽的普鲁村!
小饭馆里 , 疲惫不已又饥肠辘辘的大雁和患难与共的华哥 , 竟激动到连一碗面也无法下咽...
六、吸取经验教训
在与队友汇合后 , 大雁才得知原来就在那段峡谷路上 , 后来居上的老戎那台霸道也出“事故”了——在陆巡事故点托了底 , 大家伙营救了一个半小时 , 成功后依然等不到他的车 , 电台也呼不上 。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 , 老迈狼猜测两人应当选择露营一晚等天亮再走 , 与此同时 , 3台车在漆黑狭窄的山路上难以掉头 , 且该路段随时可能有落石 , 并不能久留等待 , 所以选择先带领大家夜穿峡谷路段 , 回到普鲁村再做打算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回来后 , 大雁回顾这段经历 , 尽管言语幽默——“可能是看昆仑山神觉得我们太顺利了 , 给我们一点挫折 , 增加点故事感和戏剧感” , 但不难想象亲历者当时的心情是如何的慌乱复杂 。
经过复盘 , 大雁总结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2个失误:没有下载轨迹、没带卫星电话 。 老迈狼也强调:像这类荒野穿越 , 不管是队伍里的谁有轨迹 , 每个人出发前都应该下载好轨迹 , 因为过程中不排除会有谁的轨迹出错或设备出问题的可能 。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那么 , 这次大雁开最小排量(2.0T)越野车正反两次成功穿越这条古道 , 就意味着别的2.0排量车也可以复制他的成功吗?
正如前面所说 , 一方面是因为大雁给车刷过电脑、做过改装并且驾驶经验丰富 , “撼路者素车是难以胜任这条穿越路线的 , 必须要有一定的改装 , 提升越野性能 , 比如更换高性能避震器、刹车系统、AT胎等…”
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天气很好 。
分别在今年5月和9月走过克里雅的老迈狼说:不同季节的难度不一样 , 古道每年的穿越窗口期是在6月-10月 , 冬季河面和达坂结冰 , 4月开春 , 冰雪开始融化 , 所以清末《西藏志》描绘道:“其路冬夏不可行 , 困难异常 。 ”
期间6-8月是雨季 , 普鲁河峡谷路段极易发生严重的塌方落石 , 河道也会大大涨水 , 所以克里雅古道最佳的穿越期是9-10月中上旬 , 如果你的越野车也不是大排量的话 , 一定要考虑这个天气因素 。分页标题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今年“和田进藏第九线”勘路队伍5月穿越时雨季刚开始 , 普鲁河峡谷塌方落石严重到要一路“修路”)
自驾旅行多年 , 常规的进藏路线大雁都基本走过了 , 这次非常规的“进藏第九线”重新燃起他对自驾探险的热情 , 更让他坚信自己向往的 , 就是这种带有挑战自我、具有探险性质的特种旅行 , “虽然路线已经设定好了 , 但遇到的事情是不可预知的” 。
未来 , 他会更多地关注这类非铺装、少有人走的路线 , 继续丰富自己精彩的自驾人生!

中国自驾地理|一战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车成功正反穿最难进藏古道,经历了什么?
本文插图
PS.如果你也曾开小排量车穿越过克里雅古道或其他艰难的路线 , 欢迎留言互动~
讲述者&供图|大雁 华哥
编辑|婉莹
来源:中国自驾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