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_本文原题:“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 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 。 为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 , 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要求 , 用文艺的形式讲好包头奋斗圆梦、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 进一步激发全市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 , 推动我市文学领域出精品、出力作 , 由包头市文联和固阳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 , 包头市作家协会、评论家协会、《鹿鸣》杂志社、固阳县委宣传部、固阳县文联承办的“我眼中的小康生活”走进固阳文学采风创作活动 , 于2020年8月在固阳县举办 。 采风创作活动中 , 作者们深入乡村与田野 , 与老百姓交流与畅谈 , 汲取了丰富的基层脱贫攻坚的素材 , 创作出了一篇篇接地气、诉民声的文学作品 。 活动共收到作者来稿30余篇 , 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 , 展现了一幅幅固阳县脱贫攻坚的壮阔画卷 。 我们将撷取部分优秀文学稿件予以刊发 , 一同品读这些文字背后的温暖故事 。
与固阳有关的二三事儿
作者:高娃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1
与固阳结缘 , 是在我四十岁之后了 。
一道山的屏障 , 目光从来没能穿越 。 山 , 就像大地的画笔 , 将人分隔成一片一片的区域 , 将一片又一片的区域调整成不同的的特性 , 包括植物动物 。 固阳的莜面土豆 , 早有耳闻 。 但这里没有与我交集的亲属 , 所以我从来没有去过山那边 。 山 , 就像是一幅画 , 固阳就像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
但固阳的土豆 , 早已是城区餐桌上的美味 。 特殊的地理结构 , 让土豆生长得异常繁茂 。 早些时候 , 父亲单位一到秋末就去固阳拉土豆 , 做为职工的福利 , 冬储菜是一项大型工程 。 分土豆那天 , 家家户户基本上是全员出动 , 各种器具齐上 。 一颗颗土豆被整齐地安放在家中的菜窖里 , 再难熬的冬天 , 有了土豆 , 人们的心就踏实了 。 土豆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 和肉炖在一起 , 一下子就丰盈出另一种香气与美味;和蔬菜炒在一起 , 清清爽爽的样子 , 像是江南的小雨 , 透着淡淡的秀气;要是和当地的莜面搭配在一起 , 就会激发出内在的潜能 , 花样百出 , 味道有了无数种可能 。 固阳人对它的喜爱已然渗透到骨子里 , 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家食用 , 都是不可或缺的 。
发达的农业缘于清朝的“走西口” , 大批的移民潮 , 让固阳有了袅袅炊烟和麦浪滚滚 。 其实 , 固阳最初是做为边塞重镇 , 发挥的是军事作用 , 它是抵御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一道屏障 。 固阳境内的秦长城长达65.6公里 , 是万里长城极为重要的一段 。 相传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地方 , 就在固阳县境内色尔腾山上那段石砌长城红石板沟段的一豁口处;王昭君也是从固阳的光禄塞出嫁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完成了和亲;花木兰在固阳的怀朔镇替父从军:“敕勒川 , 阴山下 。 天似穹庐 , 笼盖四野 。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现牛羊 。 ”著名的《敕勒歌》就是从这里流传出去的 , 一唱千百年 。
2
从城区往后看 , 延绵的阴山山脉 , 让山两边的人来往起来不容易 。 加之固阳特有的山区气候 , 气温低 , 一入秋便有了冬的感觉 。 尤其是下了雪之后 , 山路难行 。 它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 好在前几年 , 固阳大道开通后 , 去固阳容易多了 , 可以一天打个来回 。 第一次去固阳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态 , 把它的便捷扩大化了 , 忘记了自己是初去 , 忘记了自己不是本地人 , 生生闯到了固阳 。
新修的固阳大道笔直宽阔 , 穿过山的脊梁 , 没有高楼的遮挡 , 山更加的俊朗云更加的闲散 , 眼眸中大块的巨石渐渐变为细碎的沙石后 , 村落就多起来了 。 一个个村落就像是大地的音符 , 深深浅浅匍匐在大山的皱褶中 。 深秋的农田摇曳在蓝天白云下 , 亲呢地低语成风的“飒飒”声 。分页标题
固阳 , 于我们是陌生的 。 盲目地出行 , 只为甩掉周身的疲惫 。 沿途的标识牌很少 , 顺着路不知道走了多久 , 突然看到“马鞍山”的标志 , 和爱人一合计去那里看一看 。 认真地寻找竟然错过了 , 接着看到了“春坤山”的标志 , 又商量去春坤山 , 依然认真地错过了 。
不觉竟到了百灵庙——一个不大的小镇 。 小镇上布满了蒙古族元素 , 路灯的造型、楼房外观的样子是蓝色的基底 , 祥云的图案 。 随便在一家小吃店要了一碗羊杂碎 , 肉量充足味道鲜美价格适中 。 和老板闲聊 , 告知我们往东走 , 有不少岩画 , 只不过都散露着 。
带着好奇 , 我们一路东行 , 没有想到大漠的荒凉 , 戈壁滩像是放大的粗粝 , 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 一条柏油马路装满了孤独 。 确确实实 , 天底下有一大堆零零散散的石头 , 发着红色的微光 , 像是一个疲惫的老者 , 不知休憩了多长时间 , 一直等待着一个年轻生命的到来 。 石头上的刻痕 , 在风雨的侵蚀下 , 在淡淡地消失 。 但还是能看到清晰地表述:如守猎、如盛大的欢庆……我们用自己仅有的认知 , 揣测着久远发生的故事 , 在空无一物垂直而下的日头下显得那样的苍白 。
惊喜地是在折回的路上 , 一只与大地一个颜色的动物 , 突然从路的一侧窜到马路上 , 在路的中央凝神远处而来的我们 , 爱人喊道:”一只狐狸!”“狐狸吗?”未待我看清 , 一闪便没了踪迹 。 沉默了许久 , 爱人又肯定地说:“是一只狼 , 不是狐狸 。 ”
天色越来越暗了 , 远离城区的郊外 , 没有了太阳的光亮 , 瞬间就陷入了黑 , 黑得彻底与安静 , 车灯恐惧地睁大着双眼 , 我们索性将车停了下来 。 灯的光束 , 走不远 , 暮色像是浓雾渐渐靠近我们 , 天空流淌出银色的星河 。 我们两个人靠着车身 , 在爱人一明一灭的烟火中 , 聊起了天 。 在天与地之间 , 谈话不再遮掩 , 语言不再长满荆棘 , 一笑之中竟然吹散了所谓的坚硬 。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3
马鞍山在我们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 似乎成了彼此重新认识的起点 。 春融雪消的时候 , 再一次出行前往马鞍山 。 马鞍山的路修了一段时间 , 并不好走 。 曲曲折折 , 依然是孤独地前行 , 偶有大车擦肩而过 。 在一个偏僻的加油站 , 问清楚了路线 , 但走得并不踏实 , 因为人烟稀少太过荒凉 。 加油员说 , 找到了下湿壕村就找到了马鞍山 。
爱人说:“下湿壕村 , 我一直就想来 , 没有想到马鞍山就在下湿壕村 。 ”我很好奇 。 他接着说:“我爷爷就是从山西的大槐树走西口来到固阳的下湿壕村 , 娶妻生子 , 之后才去了五原县 。 爷爷去世时父亲太小 , 记不清好多事情 , 只记得下湿壕三个字 。 ”马鞍山 , 便又增添了一份亲近 。
沿着进村的柏油马路 , 下湿壕村到了眼前 。 各种商铺林立 , 有了城区的感觉 。 爱人和路边年长的人聊天 , 寻找着骨血中的乡音 , 得知这是新的村子 。 旧的村子得穿过一片庄稼地 , 蜿蜒如羊场的土路延伸着一个个院落 , 院落依照地形错落 , 没有多少规矩 。 村子里的人 , 年轻一点的或考学或打工 , 基本上都留在了城区 。 老人不愿意离开故土 , 但大部分也搬迁到了新村 。
村子的对面是一道大沟像是大地敞开的衣襟 , 夏天雨水多时 , 就是一条河 。 从南向北流逝着村子的青春与岁月 。 对面的树木已参差成大树 。 一座山延绵在村尾 。 远远望去 , 像是战士的马鞍 , 时刻准备着出发 。 村民说:“那就是马鞍山 。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马鞍山有了人为的改造 , 成了当地的旅游景区 。 秋季 ,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 不仅是山的俊朗还有一片繁茂的白桦林 。
中午时分 , 我们准备吃饭 , 没有想到不是旅游季 , 饭店不营业 。 但有一家本地人开的饭店 , 老板说 , 我们也准备吃饭 , 不嫌弃就一起吧 , 饭是不卖 。 头一次见这样做生意的 , 我和爱人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 爱人和老板聊起六十多年前的事情 , 没有想到老板隐约知道一些 , 但也是只言片语 , 这一顿饭吃得津津有味 。 看着他们的亲热劲儿 , 像是到了爷爷那一辈 , 坐在炕头喝着酒吹着牛儿 , 叠加的画面透着一种情谊…… 分页标题
从饭店出来 , 虽然老板提醒我俩 , 山里的积雪没有化 , 进不了山 。 但是来了 。 我们还是想去看一看 。 继续往东走1公里 , 景区宣传标志的大门一匹骏马欢迎着我们 。 越往里走 , 积雪越厚 , 雪一点点没过膝盖 。 一寸寸地抚摸着白 , 突然有了想大声呼喊的念头 。 “啊……”声音撞到山体 , 回旋而来 , 被分割成若干音节 , 无数个被扩大的声音 , 次第而落 , 阳光一下子漏到了心里 。
终归 , 我们没有登上马鞍山 。 此时 , 山脊上有了“哒哒哒”的声音 , 白色的山羊轻轻地跳跃 , 啃食着雪中的青草 , 雪从山上小心翼翼地滚落 , 敲响了春的大门……
4
春坤山与马鞍山同在一个地区 , 同样叫着山的名字 , 却有着不同的风貌品性 。 它没有高大的树木 , 没有耸立的巨石 , 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 , 淡淡的起伏中汇集了大自然所有的色彩 , 无数的花苞在八月盛开着最美的样子 。 这里的气温比山外的银号村早一个季节 。 乘坐着景区的电瓶车 , 更能感觉到温度的变化 。 我穿着深秋的大毛衣 , 并没有热的感觉 , 服务人员甚而穿上了棉衣 。
但舒展的辽阔 , 吹散了心头所有的情绪 。 此时只想变成风 , 奔跑到天边 。
有草原的地方一定有一座敖包 。 五彩的经幡念诵了千百年的祝福 , 随风飘散到草原每一个角落 。 顺着新修的栈道登上敖包 , 顺时针走上三圈 , 就有一种回归 。 再将额头抵在敖包的躯体上 , 无论走多远 , 心都不会流浪 。
春坤山 , 距离最近的银号村近半个小时的车程 , 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 。 周边的餐饮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也红火热闹了起来 。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住久了 , 健身房成了健康的代表 。 记得英语老师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宽”用汉语怎么解释?一时我竟然蒙住了 , 只是将双手分开 , 表达着宽 。 老师笑了 , 说:“我们之所以学不好英语是因为汉语就没有学好 。 ”“怎么会?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 我们每天都在应用 。 ”老师笑了 , 说:“其实宽 , 就是两个物体分开的距离 。 但为什么你却不会解释呢?”我哑然了 , 生活中又有多少似是而非的懂得呢 。
看着同行的伙伴 , 奔跑在草原上 , 欢呼声隐约传来断断续续的笑声 。 草丛中一种紫色的花儿 , 像是一只小猴娃儿 , 天真的笑脸在风中手舞足蹈 。 遇到一簇 , 若干笑脸集中在一起 , 我们一行人趴在草丛中 , 和小猴花儿比着笑脸 。
草原静得能装下许多的快乐 , 而人的快乐只是短暂的 , 很快就透支掉了体内精气儿神 。 一个多小时 , 甚而半个小时就有了返程的意愿 。 只有牛羊深情地与草原呼吸般自如 , 完成着大自然的循环 。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5
就像银号村的村民 , 在这里生息繁衍 , 与土地有了亲切 。 同行的杨老师 , 是土生土长的固阳人 , 在银号村生活了多年 。 对于银号村的变化 , 言语中透着骄傲与兴奋 。 翻开他的手机 , 固阳的山水就活泛了来 , 甚而是多年前的一次郊游 , 都让他意犹未尽 。 的确 , 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 , 整洁明亮 , 现代化的办公条件 , 早已不是我们概念中的样子了 。
新农村的新变化 , 让这一块土地滋生出人性的温暖 。 在妇联主任的带动下 , “拉拉话”志愿服务队走进了孤寡老人家 。 一句话、一顿饭、一次理发、一次代购 , 搭把手就让老人们的生活有了笑声 , 妇联主任笑眯眯地给我们讲述了幸福院72岁刘小雨的婚姻、78岁张树儿重组的家庭、67岁的李春桃重病轻生的念头 ,是如何打消的……就像是邻家大姐和你拉着家常 。
老人们喜欢“拉拉话”志愿服务队 , 嘴里总是念叨着:“怎么还不来?”妇联主任说 , “有时一个老人家 , 她们一天能去三趟 。 刚走不一会儿 , 他们就会念叨 , 好长时间不来了 。 ”“有时老人想吃一顿什么特别点饭 , 她们就去做好了 。 ”“那会不会影响你们的生活呢?”妇联主任说:“不会 。 聊个天就能解决问题 , 就能帮助别人 , 那我们还不去就吗 。 ”说完 , 露出白白的牙齿 , 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分页标题
6
蓝天流淌出金色 , 暖暖地拥抱着大地 , 大片的农田成了固阳的招牌 。 在村里的扶持下 , 各种农作物如莜面、白面、胡麻油、自制的酱油、醋 ,有了品牌 , 远销周边的城区 。 抖音、直播带货更是让固阳的名声越来越大 , 吸引了众多的金凤凰 , 高学历的人才逐年增加 , 其中不乏研究生 。 知识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 吸引了良性资产的注入 , 公司化、集团化运作 , 让年轻人的干劲儿更足了 。
村干部讲起自己的村子 , 满口的自信与自豪 。 就连一个小小的馒头 , 都成为了亮点 , 她说:“固阳的面粉好 , 蒸出来的馒头好吃 。 有一个外地人来村里旅游 , 吃了一个馒头 , 结果预订了300个 , 说是让亲朋好友尝一尝固阳的馒头 , 有多好吃 。 ”
我们不仅心生期待 , 盼着中午的馒头 。 我们这桌上了两大盘馒头 , 果然个大暄软闻着有麦芽的香甜 , 像是面包 , 配上本地的猪骨头烩酸菜、炖笨鸡、羊肉炖土豆 , 馒头消化得极快 。 固阳的土豆更是不用说了 , 又研发出了好多产品 , 土豆粉、土豆酒、土豆醋……在农产品大厅琳琅满目 。 一个村民说 , 我们的月饼也很好吃 , 每年的八月十五供不应求 。
我拿出手机 , 扫了桌子上的二维码 , 关注了固阳农产品的公众号 , 并添加了销售人员的微信 。 我要预订一箱村里的月饼 , 送给亲人……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来源:鹿鸣文学
编辑:姚 慧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审核:慕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