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_本文原题: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原创首发
尔雅 , 本名张哲 , 张九明 。 作家 , 影视评论家 。 甘肃通渭人 。 发表作品约500万字 。 主要作品:《蝶乱》《非色》《卖画记》《同尘》《一个人的城市》《哑巴的气味》等 。 中短篇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 。 获得过多次文学奖励及资助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甘肃省文艺界四个一批人才 。 甘肃省影视作品审查委员会委员 。 硕士生导师 , 教授 。 现居兰州 。
尔 雅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到达重庆高铁站 , 胡先生正站在出口等候 。 他的着装并不整齐 , 脑袋略微地扬起来 , 神情严肃 , 仿佛对涌动的人流保持了某种警惕 。 阿黄很激动 , 他说 , 老胡啊 , 你一点都没变 。 阿黄是我大学同学 , 之前他已经多次提议‘’去看看老胡‘’ 。 当然 , 这也是我的愿望 。 我们互相握手寒暄 , 阿黄还跟胡先生热烈地拥抱 , 他跟胡先生有20多年没见面 , 所以比我还要激动 。 之后胡先生带领我们去停车场 , 在楼上和地下走了好一会儿 , 胡先生停下来 , 眼神里现出某种迷茫 , 他找不到车子的位置了 。 胡先生说 , 他也是第一次来高铁站 , 妈妈p的 , 这也太大了 。 于是我们一起在停车场里寻找 , 终于找到了他的车子 。 不料在出口又遇到了问题 , 起降杆是智能的 , 而胡先生不太会支付停车费用 。 我就下车 , 积极地扫码 , 其实我也比较菜鸟 , 幸亏有个保安过来辅导了一下 , 顺利解决了难题 。 胡先生感慨说 , 时代变化太快 , 到处都是高科技 。 说到高科技的话题 , 他就又举了个其他方面的例子 , 是说重庆的城市建设变化很大之类 。 看得出来 , 他很热爱重庆 。 然后他又说 , 有一次上课 , 班上的一个女生竟然读过我的作品 , 关键是 , 这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 。 说到这里 , 胡先生毫不掩饰他的嫉妒之情 , 用夸张的语气说 , 你这小子 , 好福气呦 。 那就像是我和这个漂亮的女生已经有了什么故事一样 。 一车子的人就都大笑起来 。
从高铁站出来 , 要走一段绕城高速 , 不久 , 胡先生又迷路了 。 他在一个路口转了几个圈 , 眼神里又充满了迷茫 。 他用重庆话说 , 妈妈p的 , 咋回事嘞 。 我就在手机上找导航 , 但其实我也不太会弄 , 让二哈(我女儿)帮忙 , 她只是嘲笑 , 阿黄是政府官员 , 上网技术更差 。 幸亏见到一个交警 , 算是问清楚了路线 。 胡先生继续开车 , 解释说这条线他不常来 , 严格一点说 , 他也是第一次 。 忽然 , 胡先生兴奋地叫了一声 , 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 还没等到我们表示惊奇 , 他就说 , 对了对了 , 我认得了 , 就是这条路 , 我每天去上课走的就是这里 。 他又问我们说 , 去没去过他的学校 。 从他的表情看 , 他很高兴我们没有去过 。 他说这几天可以带我们去看看 , 因为那是“一个园林式的大学 , 非常漂亮的 , 你去了就知道了” 。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晚上吃过饭 , 在住宿酒店的房间里喝茶 。 我们互相问讯多年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 感叹时间流逝之快 , 而人生的许多念头都没有来得及去努力 。 但总的来说 , 现在也都还不错 。 最要紧的是 , 我们终于见面了 。 阿黄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 他在大学里最能说得起话的就是胡先生 , 所以这次来到重庆 , 算是他生活里的一个大事件 。 其实对我而言 , 也何尝不是这样 。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 , 穷困潦倒得吃饭都有问题 , 所以经常去胡先生的宿舍蹭饭 , 三年下来(大三的时候 , 胡先生辞职去了福建) , 不知道蹭了多少顿 。 胡先生此时薪水不高 , 还有老家的负担 , 周末去跳舞往往蘸着口水擦皮鞋 , 但他对我一直很慷慨 , 不管他有什么好吃的 , 都会拿出来分享 。 他还给一道菜起了个很诗意的名字:珍珠翡翠白玉汤 。 其实就是锅里煮几片白菜 。 很多年过去了 , 我也吃过数不清的美食 , 但只要想起胡先生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 味蕾上仍然会口水涌动 。 那真是人间至味 。 在课间 , 胡先生站在楼道里 , 和我们一起抽烟 , 我因为穷 , 有时候买不起烟卷 , 他就大方地发他的烟卷给我 。 我抽过他的好多烟卷 。 有一天晚上 , 宿舍里都要熄灯了 , 胡先生忽然来宿舍 , 叫我跟他一起出去 。 走到校园里 , 胡先生小声又兴奋地说 , 他刚领了薪水 , 请我去红宝石看录像 。 红宝石是距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录像厅 , 整体播放各种港台和美国的电影 。 夜场的票价尤其贵 , 一张票要10元人民币 。 胡先生当时的薪水每月也就100来块 。 可见胡先生真是大方 。 其实夜场录像也没多少稀奇 , 无非几个裸体镜头 , 还不甚清晰 , 不过那些年代崇尚自由浪漫 , 有诗歌又有远方 , 看夜场几乎具有仪式般的庄严 , 它意味着一个文艺青年的成熟 , 以及由此获得的话语权力 。 胡先生是我的老师 , 是我们大学时的班主任 , 但在年龄上 , 其实比我大不了几岁(我是在职考入大学 , 比大部分同学年高) 。 所以他对我要更亲近 , 几乎发展成兄弟一般的情谊 。 当然 , 还有诗歌的力量 。 那是一个诗歌的年代 , 诗歌的梦想照亮了每一个人(这一点我后文有描述) 。分页标题
说起这些往事 , 我们哈哈大笑 , 胡先生的眼睛里甚至还有激动的泪花 。 不过后来他就显得有些疲倦 , 甚至于有点心神不宁 。 我怀疑他可能有心事 。 胡先生眼睛微合 , 眼角还留了一点白色的分泌物 。 他叹口气说 , 身体略有不适 , 明天去医院检查检查 。 我们关切地询问 , 他不肯细说 。 他向我们表达了歉意 , 说明天就不作陪了 。 之后在深夜时分 , 我们看着胡先生和嫂夫人上了车子 , 驶向街道 。 夜风清冷 , 城市空旷 。 酒店离他的家还有点距离 , 不知道胡先生会不会迷路 。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第二天下午三四点钟 , 忽然接到嫂夫人的电话 , 她问我们在什么位置 , 然后说她和老胡过来跟我们会合 。 我听到嫂夫人说话的语气 , 立刻就放下心来 , 看来胡先生体检已经结束 , 并且没有危险 。 不久就看见胡先生开着车子过来 , 他又恢复了那种骄傲的迷茫的神态 。 还没等我们询问 , 他就欢乐地汇报说 , 体检没有大问题 , 但医生开了药 , 并告诫要戒烟 。 刚说完话 , 他就拿出烟卷 , 点了一支 , 同时做了一个表示肯定的手势 , 说 , 我认为少抽一点是可以的噻 , 医生经常会夸张一点了 。 原来在几天前 , 胡先生感冒了 , 咳嗽的时候 , 痰里带了一点血 。 这让他很担心 , 他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和悲观的想法 , 由于正赶上期末 , 教学任务繁忙 , 所以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 , 迎接我们到来的这一天 , 其实是他内心最沉重的时候 。 现在好了 , 他可以欢乐地和我们一起开始假期生活了 。 实际上 , 他也一直盼望着我们来重庆 , 他以赞许的语气说 ,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 , 但我们几个都没有什么变化 , 简直和大学时代一个样 , 甚至于连相貌都没有变化 。 胡先生的论断有部分的道理 , 没错 , 我们几个确实还保留了一些大学时代比较二的劲头 , 但实际上 , 我们在其他方面变化也不少 。 比如阿黄 , 他从前喜欢读书 , 后来就喜欢养宠物 , 他养了一条狗 , 正好这几天狗生病了 , 他很难过 。 我也变了 , 在我的生活中和社交圈子里 , 我经常会变得虚伪 , 有时候还学会了伪装 。 但我们在胡先生面前 , 就不需要这些了 , 所以胡先生的观点没有问题 。
其实一点没有变的是胡先生 。 他除了血糖高 , 最近又有点感冒 , 其他方面简直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 。 在之后的几天里 , 胡先生从早到晚陪着我们旅游 , 观光 , 找好吃的 。 他不说自己待客辛苦 , 而是说 , 你们几个运气好莎 , 正好学校放了假 , 有得空闲 , 不然哪有时间啰 , 妈妈p的 。 他把“几个”读成“几过” , “妈妈p”每说两句话就要出现一次 , 有点像方言里的语气词 。 看得出来 , 他对逛街很有兴趣 , 比我们还像是外地的游客 , 因为许多有名的景点 , 他居然也是第一次去 。 那天我们俩站在解放碑下面 , 点起烟卷吃 , 我告诉他前几年我还专门到这里来 , 看各种各样的、从这里走过的美女 , 因为这是一道风景 , 全中国都有名的 。 胡先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 他竟然是第一次听说 , 而此前他已经在重庆居住了十来年 。 接着他马上就把目光转向解放碑四周的广场 , 认真地观察起来 。 那眼神也跟二十年前一样 , 热烈浪漫 , 但又无害 , 点到为止 , 所谓发乎情止乎礼 。 不过在大学的时候 , 他有时候会和我们分享他写的诗 , 有一首写得尤其好 , 我还依稀记得其中的两句 , 大意是说 , 一个人的寂寞就像是北方冬天的雪花 , 然后那些雪花落到城市南面的一座山上 。 在这两句诗歌里 , 南山算是实景 , 因为大学所在的城市南面 , 确实有一座山 , 汉代的一个将军霍去病 , 曾经在山上停留过 , 后来就成为一个景点 , 里面还建了一个动物园 , 吸引了很多人去观看 。 胡先生偶尔心情不好的时候 , 也去这里看一看 。 寂寞当然是虚景 。 在我们上学的年代 , 寂寞是日常生活中的标配 , 而浪漫的诗歌尤其需要有寂寞的情怀 。 寂寞当然也不能凭空而来 , 正好雪花落下来 , 这就让它有了依托 , 也就有了抽象的但却优雅的诗意 。 我记得有一次胡先生读他的诗歌 , 等到读罢 , 教室里一片寂静 , 胡先生眼睛微闭 , 保持着一个倾斜的身体姿势 , 也好久没有说什么 。 然后我们发现 , 他的眼角涌现出泪水 。 他朗读诗歌的时候 , 身心投入 , 进入某种浑然忘我的境地 , 四川口音初时似乎有点滑稽 , 但不久就变成一种别有风味的吟诵 。 连我们听众都被带到那种“寂寞”的趣味里去了 。 这是胡先生的本领 。 如今我们回忆大学时光 , 很多事件早已褪色暗淡 , 但胡先生的朗诵依旧清晰如昨日 。 实际上 , 胡先生的诗歌气质正好吻合彼时代的大学精神 。 我就读的大学有很多诗人 , 他们的写作在整个中国都产生了明亮的声音 。 那时候 , 一大批学术精英都是我们的老师 , 他们自由 , 严谨 , 博学 , 淡薄功名 , 我们热爱读书 , 热爱文学 。 文学仿佛闪亮的灯盏和清新的空气 。 所以我在内心里 , 一直为母校自豪 , 也一直对如胡先生这样的师长心怀感谢 。分页标题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大学毕业后 , 我写了一部小说(实际上小说的初稿在大学时期已经写好) 。 小说里写到一个富于诗歌气质的大学教师 , 大部分叙事都是虚构 , 但基本的原型就来自胡先生 。 并且我借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深沉的感伤 。 因为我经常觉得 , 那个年代的许多记忆具有雕塑般的光芒 , 人们只为诗意和梦想而生活 , 人们纯洁 , 简单 , 仿佛是初生的幼儿 。 如今 , 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 我们在生活中扮演角色 , 并不因伪装而感到羞愧 , 我们大声地讨论金钱、薪水和衣服的品牌 , 我们从内心里嘲弄那些写作诗歌的人 , 正如我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空间来讨论诗歌 。 我们与我们曾经的梦想保持着距离 。 我的这部小说在文学圈产生了影响 , 一时间 , 很多人都在阅读和谈论这部小说 , 它也因此获得好几个奖 , 后来还出版了一个精装的版本 。 有好些人曾经问我说 , 这样的大学老师只是小说里的虚构吧?现实世界里不会有这样的人的 。 我就回答说 , 是的 , 这是文学的虚构 。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 , 胡先生因为生计的考虑 , 决定去福建的一所大学 。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 , 他犹豫了很久 , 这里有很多能谈得来的朋友 , 可以随时随地谈论诗歌和漂亮的女生 , 他的宿舍是一个聚会的中心 , 举办过无数次正式的或者临时的沙龙 , 也给好多个如我这样的无产诗人做过珍珠翡翠白玉汤 。 沙龙里气氛热烈而自由 , 地上到处都是烟头和空酒瓶 。 这里也有他隐秘地喜欢着的女生 , 他为此还写过好多首诗歌 。 胡先生离开之前的晚上 , 我们很多人聚集在他的宿舍 , 举办了最后一次沙龙 , 很多人喝醉了 , 大家站在凳子上朗诵诗歌 , 唱有关送别的民歌和流行歌曲 , 人们的面孔在浓烈的烟雾里时隐时现 , 有些人在笑 , 有些人在哭 。 胡先生混浊的眼睛里全是泪水 。 我们的沙龙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早晨 。
此后 , 我们江湖一别 , 不知消息 。 直到这次见面 , 才知道这些年的行踪 。 胡先生在福建一所大学任教数年 , 继续教授文学课程 。 某年受到朋友邀请 , 到北京某大型媒体任职 , 主要做实体 。 胡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有商业智慧 , 在北京正好可以一试身手 , 果然他的实体经营也很成功 , 一段时期里 , 员工有数百人之众 。 后来某天 , 他又觉得还是讲课更好 , 就决定再回到大学里 。 这次是回到重庆 。 他是四川人 , 重庆适合他伺奉父母 , 照顾家人 。 大体如此 , 个中细节 , 我就不展开细说了 。 胡先生的生活起落跌宕 , 较之我们 , 要丰富传奇得多 。 胡先生讲完了 , 感慨说 , 妈妈p的 , 半生过去 , 我还是适合做一个老师 , 站在讲台上 , 讲诗歌 , 讲文学 , 那种感觉是最舒服的嘞 。 他把“诗歌”说成“诗锅” , 听上去很有趣 。 我甚至觉得 , 这种命名很熨贴 , 简直具有某种符号化的意趣 , 对胡先生来说 , 诗歌和小说 , 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吗?不仅如此 , 我想在很多时候 , 它比后者可能更重要 。 让我们惊奇的地方就在这里:胡先生经历了动荡的生活 , 但他仍旧没有变 。 他简直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 。 这一点太牛叉了 。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我们相信 , 胡先生的文学课一定很受欢迎 。 可惜放假了 , 不然可以到他的课堂上怀旧 。 果然是这样 。 胡先生还趁机透露了他的一个秘密 , 那就是他最近已经被推荐为优秀教师 , 上报到某个政府机构 , 估计很有希望入选 。 胡先生说起这件事的时候 , 既自豪又羞涩 , 就好像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学生 , 在等待老师的表扬 。 他当然应该受到表彰 , 可以肯定地说 , 这样热爱课堂并且满怀激情的文学课老师已经不多了 。 果然 , 我们从重庆回来不久 , 胡先生就发来微信 , 我们看到一个优秀教师的证书照片 。分页标题
我们离开重庆的前一个晚上 , 胡先生和嫂夫人热情邀请我们到家里喝茶 。 他们住在一个漂亮的小区里 , 有林荫道路和假山 , 人工湖 , 胡先生说 , 他经常在小区里散步 , 散步对血糖的控制很有效果 。 房子里的阳台朝向小区 , 很宽敞 , 胡先生把它设计成一个露天的茶台 , 脚下还砌了小桥流水 , 摆放了许多盆植被花朵 。 我们坐在茶几周围喝茶 , 听着脚下的流水发出音乐一般的响声 。 茶几四周的椅子里 , 有一把是可以躺的 , 上面铺了一个护套 , 放着一个抱枕 。 很显然 , 胡先生会经常躺在这里 , 看着阳台外面的楼群 , 以及楼群之上的天空 。 他抽烟 , 喝茶 , 想一想生活里愉悦的事情 。 我们赞美房子和阳台 。 胡先生很开心 。 不过我还有点更有趣的感觉 。 在喧哗的城市里 , 阳台上的小桥流水真的让人有超现实的愉悦 , 我们谈论诗歌 , 就仿佛体会到古人描绘的流觞曲水 。 但另一方面 , 胡先生的躺椅看着有点饱经风雨的陈旧感 , 他坐在椅子上的时候 , 就有点滑稽 。 我忍不住想到了一部小说里的一个角色:座山雕 。 不久前看了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 , 可能是就近联想产生了作用 。 但我不是说座山雕的跋扈和凶暴 , 而是他的胆怯和孤独 。 胡先生也一定是孤独的 , 他让自己的身体陷入那把椅子里 , 也许会很久不说话 。 他同时也享受这种孤独 。 流水的声音和陈旧的躺椅混合在一起 , 正好构成了某种不和谐的合唱 。 流水是远方 , 椅子是日常(我真是这样的感觉 , 但愿胡先生看了不要笑) 。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我们坐在阳台上 , 舒舒服服地喝茶 , 抽烟 。 准确地说 , 包括阿黄在内 , 我们三个人都算得上烟鬼 。 阿黄从大学时代开始 , 就一直保持着抽高级烟卷的水准 , 到今天仍然是这样 。 我记得人生里的第一颗中华烟卷就是阿黄送给我的 , 我抽得如痴如醉 , 阿黄又慷慨地给了我第二颗 。 胡先生抽烟不那么讲究 , 不过看上去烟瘾还跟从前一样 。 他本来这几天要戒烟了 , 但由于我们的造访 , 他决定继续抽 , 等我们回去了他再考虑戒烟的事 。 不过在这几天 , 我抽烟卷的数量明显下降了 , 得偷偷地抽 , 因为二哈不让我抽 , 她严肃地警告说 , 如果我不戒掉烟卷 , 等我老了 , 她就不管我 。 胡先生有好几次替我求情 , 请她允许我抽一颗 , 她不同意 , 还会粗暴地夺走我手里的烟卷 。 胡先生就很感慨 。 他说有女儿管着 , 多好啊 。 他很羡慕我们的亲密关系 。 他儿子快要高考 , 有一点叛逆 , 这让他感到困惑 。 胡先生在大学里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 但对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去交流 。 他还不止一次说 , 他很羡慕我的生活状态 , 可以写作 , 偶尔去搞搞讲座 , 拍拍电影 , 也没有很大的学术研究压力等等 。 他觉得自己的精力不好 , 除了上课 , 已经没法去写作论文和主持课题一类了 , 另外 , 他也对此前很多年投身商业感觉到懊悔 。 要是把浪费的时间用来做研究或者写作 , 也许现在就可以轻松很多 。 有时候 , 他也表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疑惑和愤怒 。 这个时代里有很多关涉到人的尊严、生活公平、教育范式和理想的问题 , 他当然不能够去改变 , 甚至于不能做到游于江湖和最少限度的慎独 。 他只能选择沉默 。 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了 , 胡先生感叹一声说 , 就做一个普通的老师 , 混到退休 , 哈哈 。 我说 , 做老师好 , 尤其是做一个好老师 , 春风夏雨 , 难得之至的事 。 胡先生听我这么说 , 情绪马上就愉快起来 , 就像是一直在期待我们的赞美 , 他说 , 那是啰 , 我上课还是很受欢迎的噻 。 接着他又忍不住和我们分享了另一个秘密 , 那就是他得了一笔较多的课酬 。 这在某种意义上 , 是对他热爱课堂的回报 。
那天胡先生开着车子 , 带领我们去他任教的大学里观光 。 正如他所描述的 , 校园里很漂亮 。 看上去就像是一处清新幽静的园林 。 胡先生的情绪很热烈 , 熟悉校园里的每一个地方 , 又好像是一个好奇天真的游客 。 他骄傲、欢乐 , 洋溢着自我领地的归属感 。 我觉得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 他曾经充满了理想 , 热爱诗歌 , 向往浪漫生活 , 很多年过去 , 他退守到一个园林一样漂亮的校园里 , 仍然拥有梦想和情怀 。 所以他的热爱发自内心 。 我们在学校气派的图书馆前合影 。 胡先生扬起他骄傲的、审视式的头颅 , 正是那种在很久以前 , 我们熟悉的那种姿态和神情 。分页标题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
本文插图
重庆之行结束前一天晚上 , 我在酒店订了餐厅 。 我的计划是比较隆重地请胡先生一家吃顿饭 , 以此表达他们这些天的热情款待和陪伴 。 嫂夫人不同意 , 她说可以到之前的那家火锅店去 , 不用搞得这么复杂 。 我坚持要在酒店吃 。 好说歹说 , 总算到了餐厅里 。 服务员带领我们到餐桌上 , 然后拿过来菜单 。 我正要点菜 , 嫂夫人要过去菜单 , 看了看 , 她就坚决不要在这里用餐了 。 在她的鼓动下 , 胡先生也说还到原来的饭馆去吃 , 阿黄也站到他们一方 。 没办法 , 我只好听他们的安排 。 嫂夫人跟我解释说 , 酒店的饭也不一定好吃 , 而且很贵 , 用不着这么麻烦的 。 她是替我们考虑 。 嫂夫人是一个热情、善良又细心的人 。 我们临走的时候 , 她买了一大堆零食 , 让我们在路上吃 。 她和二哈的妈妈在短期内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 , 她们谈论养生、读佛经 , 购物经验 , 以及批判只知道读书教学的、有点自私又不懂得感情的男人们 。 实际上 , 据我的观察 , 嫂夫人经常是一个倾听者 , 她很懂得礼貌 。 她也很有居家生活的经验 。 我觉得像胡先生这样的人 , 在应对日常方面往往显得糊涂马虎 , 其实正需要嫂夫人这样的女性来辅佐 。 我觉得挺好 。
我们在高铁站告别 。 胡先生说 , 你们来了 , 我也过了几天快乐的时光 , 所以我也要谢谢你们噻 , 这一走 , 不知道何时可以再见 。 胡先生的神情有点落寞 , 有点感伤 。 我和阿黄依次与胡先生拥抱 , 告别 。 阿黄提议说 , 可以到下一年再一次相聚 。 胡先生认真地点头 。
我少年时代有一位先生 , 也是姓胡 。 两位先生同姓 , 真是很凑巧的事情 。 我给早年的先生写过几篇文章 , 现在 , 我写下这篇稿子 , 以此缅怀我们过去的青春年代 , 并向重庆的胡先生表达敬意 。
【尔雅的手工笔记|文学课胡先生逸事】★此为原创首发文章 。 “尔雅的手工笔记”系作者唯一公众平台 , 如需转载 , 请在后台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