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编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发布《帝国时代III:重置版中的怯薛》后 , 有不少热心读者想要让了解一下帝国3中让人疑惑的其他单位 , 在游览了评论区和与一些读者讨论后 , 本文决定介绍一个帝国3中的另一个争议较大的中国单位——中国连弩兵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早在《帝国时代2》中 , 作为中国城堡特殊单位的“诸葛连弩兵”就已经有了很高的人气了 , 而这无疑直接导致了连弩在帝国3中的“白菜”化:该单位在在旧版的《帝国时代3》中被称为“诸葛连弩兵” , 而在《终极版》中则被称为“中国连弩兵” , 很显然 , 游戏的制作者们对于之前的混淆和争议问题有所认识 , 并对卡面、建模和百科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当然 , 这并不能意味着玩家的疑惑了 , 毕竟早在许多年前 , 笔者还是个在网吧打游戏丢人的小屁孩的时候 , 就已经听过“三国的诸葛连弩怎么跑到大清去了?射手还穿的跟个包衣奴才似的?”的吐槽了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提到连弩 , 国人第一个想到(或者说是唯一一个能想到的)的肯定是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赫赫有名的“诸葛连弩” , 而在科教频道和民间的冷兵器爱好者制作的网络短视频中 , 又往往会着重强调自己在“复原失传已久的诸葛连弩” 。在绝大数国人看来 , 连弩似乎就是由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发明 , 在武侯星陨五丈原后就完全失传了 。这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的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太久了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事实上 , 早在战国早期 , 连弩就已经出现了 。如果仔细阅读战国史的话就会发现 , “连弩车”并不一个稀罕的物件 。在战国末期的许多城池防御和进攻作战中 , 这款武器几乎都有出现 。在近现代的考古行动中 , 战国时期的连弩也偶有出土 , 一些博物馆和手工匠人亦有对其进行复原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时期的连弩主要问题是体积和自重相对较大 , 使用难度也非常高 , 且对于披甲单位缺乏威胁 , 但这并不影响该弩在秦与西汉的普及与装备(这个从出土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中就能看得出来 , 汉代郡级武库中多有连弩和连弩车 , 汉军对其的主要改进其实集中在射程和弩矢配重上) 。随着中原王朝的快速扩张 , 来自中原文明的城市开始逐步控制化外之地和穷发之北的旷野 ,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 倾泻乱矢的连弩就此成为了许多游牧民族和山民的噩梦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像是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 , 但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却导致了工业革命一样 , 诸葛亮没有发明连弩 , 当他对于连弩的改进也最终使得这款武器名垂青史 。东汉末期 , 农民起义与之后的军阀割据使得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倒退 , 大量缺乏政府制式铠甲的武装人员参与到了遍布全国的大小战斗之中 , 连弩的速射优势也就体现的更为明显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诸葛亮充分认识到了连弩的价值 , 并根据需求对连弩进行了改进:使用竹子取代实木建造的非主要部件 , 使用金属制造核心部件 , 同时增加弩臂的张力 , 为连弩配置较长的全金属重矢 , 进而使自己的连弩手在能打能跑的同时 , 具备对抗穿着皮甲和粗糙铁甲的步兵与部曲的可能性 。这些被诸葛亮进行了改进的连弩 , 被称为“元戎”连弩(或者“损益连弩” , 不过诸葛亮改进的连弩应该不止是轻型的一种 , 从晋朝的记载上看 , 应该还有一种重型的需要人力或畜力牵引的大型“元戎”弩) 。凭借着来自连弩的技术优势 , 三国中硬实力最弱的季汉不但可以在面对强敌时自保 , 甚至还可以不时对魏发起北伐 。分页标题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后三国时代 ,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政权也一直在仿制与量产改进型元戎连弩 , 不过由于文献的大量丢失 , 我们已经无法确认这一时期的发展系谱了 。随着动乱时代的结束 , 隋唐正规军的披甲率和铠甲质量 , 相比之前的时代有了明显的进步 , 轻型的元戎弩已经无法对重型札甲构成威胁了 , 以至于唐末至五代残唐时 , 连弩已经很少被军队使用了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代的龟缩政策和防御性作战思路让连弩再次“复活” , 但它们还是无法有效杀伤已经逐步重甲化的北方游牧民族 , 仅能对抗一些缺乏防具的盗匪和叛乱分子 。在一些“堡子”的私人武装团体和地方军队中 , 轻型连弩依旧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在蒙古帝国入主中原后 , 来自北方草原的统治者们对这种巧妙地武器很感兴趣 。一些蒙古军队甚至将汉人工匠与他们的连弩带到了中东 , 用于对抗和镇压当地的阿拉伯人 , 这点在阿拉伯地区的历史中有所记载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到了明朝 , 小型连弩在军队中变得更加少见了 。这和“三眼铳”类速射火器的出现关系较大 , 三眼铳的爆发力和破甲效果实际上都要远在连弩之上 , 射速上也毫不逊色 。尽管被正规军逐步边缘化 , 但但在民间 , 由木匠们制造的连弩却在不知不觉中铺开了 。很多猎户使用这些粗糙的连弩用以狩猎 , 而一些镖局和民团也使用这样的连弩对抗盗匪 , 在《天工开物》中就有儿童使用连弩猎鸟的插图 。根据《武备志》的记载 , 这时的小型连弩较之前更为轻便 , 就连妇女和小孩也可以轻松使用 。由于穿透力致命性不足 , 通常民间都需要在连弩的箭头上涂抹毒剂以提升杀伤力 。在明末一片混乱的时候 , 明军和各路农民军亦有大量使用连弩扩充部队的情况 , 一些明军还曾经使用连弩杀伤过不少披甲骑兵的战马 。在清朝初期 , 随着火器的普及 , 连弩被进一步边缘化 。但在民间 , 发射金属弹珠的“弹弩”开始出现 , 并被广泛的用于狩猎 , 随着乾隆朝之后对于火器推广的抑制政策 , 以及对地方铠甲的管制政策 , 使地方武装人员的火器化程度和远程武器水平大开了一轮倒车 。这无疑为连弩重新回到军队的队列中 , 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民团和地方军又拿起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连弩 。到清中末期 , 由于三眼铳的逐步退出武装序列 , 火绳枪、燧发枪的射速又依旧偏低 , 小型连弩的装备和使用量开始进一步增加 , 面对缺乏金属铠甲保护的士兵 , 连弩的威力可以被发挥到极致 , 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的战斗中 , 连弩手都曾或多或少的参与过战斗 。许多团练也将连弩视为自己与对手短兵相接之前的“最后一轮输出”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经过上百年的技术扩散 , 有关连弩的制造技术也被归入了老木匠的“诡工”范畴(笔者的外祖父就是一个老木匠 , 小时候笔者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 。许多来中国旅行的西洋商人和来中国教授作战技巧的军事顾问 , 对于中国连弩的精巧设计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轻型连弩参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大沽炮台保卫战中 , 清军的连弩手曾在英军登城时 , 居高临下进行过射击 , 但面对着英军密集的炮兵火力 , 这些勇敢的士兵显然无力扭转战局 。不过 , 正因为这次战斗 , 西方世界对于中式连弩终于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 或许《帝国时代III》中的连弩兵的出处就在这里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后膛快枪、加特林式机枪和哈奇开斯机关炮的普及 , 火器的射速彻底压过了连弩 。在1880年前后 , 连弩彻底淡出了军队 , 但随着清末民初年社会动荡的加剧 , 在许多难以购买或买不起枪械、因为地域限制导致火药容易受潮或枪械容易生锈的地区 , 连弩开始更广泛的出现在非官方武装人员手中 。到民国中期 , 绝大多数买不起洋枪的南方小地主都以连弩和燧发枪作为自己武装人员的主要武器 。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顺带一提 , 进入20世纪 , 越南还在继续使用中国连弩发展而来的越南连弩 , 这些连弩采用报废的枪支零件制作了击发机 , 并使用半米多长的细长淬毒(指煮熟发酵后的牛粪)竹箭 , 相关武器被使用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 ,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淡出历史舞台进入博物馆……
【|诸葛连弩穿越到大清,射手穿得像包衣奴才?帝国时代:真不是瞎编】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 。主编原廓、作者尤金少将 , 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如有版权问题 , 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