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皇帝|政治博弈下的文景盛世——读《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 , 孙家洲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清朝嘉道时期 , 桐城派史学家姚莹曾在《书西域见闻录控准噶尔事后》中写道:“周之成康, 汉之文景, 唐之贞观, 本朝康熙乾隆之间, 天下富庶, 教化洽隆 , 岂异域殊方所能彷佛者?”此时 , 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前页 , 西方国家不断凌逼 , 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
姚莹有感于清朝皇帝和官员不识外情 , 妄自尊大 , 提醒他们要向古代盛世学习 , 了解边情和世界形势 。在姚莹的心目中 , 周朝的“成康之治”、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刚结束的“康乾盛世” , 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盛世 。这一说法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
其实 , 对“成康之治”和“文景之治”的憧憬 , 并非始自姚莹 , 自西汉中期始 , 已被人们当成理想时代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成康之际 , 天下安宁 , 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周本纪》) , 文帝时代则是“专务以德化民 , 是以海内殷富 , 兴于礼义“(《孝文本纪》);班固则在《汉书》中说 , “至于孝文 , 加之以恭俭 , 孝景遵业 , 五六十载之间 , 至于移风易俗 , 黎民醇厚”(《文帝纪》) 。
到了唐代 , 有关上述两个盛世的论述更加繁多 。据王子今在《唐人历史意识中的“文景之治”印象》的研究 , “文景之治”的说法 , 就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笔下 。可见 , 它们已被看作一种理想政治标尺 。
不过 , 关于“成康之治” , 由于历史上的记载较少 , 且叙述夸张 , 有人认为 , 它更多地是历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三代的想象 , 毕竟40年不用刑 , 显然不太可信 。但是 , “文景之治”的相关论述却颇为详实 , 《史记》《汉书》等皆有记载 。
再加上“文景之治”是中国进入帝制大一统时代之后开创的第一个盛世 , 对于后世起着典范和标杆作用 , 因此对于它的了解 , 有助于洞悉整个中国帝制时代盛世形成的动因 。
孙家洲新著《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 , 可谓近年来少有的将这段历史进行精彩叙述和独到分析的著作 。该书以“政治博弈”为中心 , 揭示文景之治的形成 , 而并未如历代史家所认为的那样 , 仅仅是因为孝文帝个人“恭俭”“贤德”才推动了盛世的出现 , 而是时势使然 , 与当时政局的动荡和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
作者将“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 上溯到汉朝成立不久 , 三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与后世大多数开国君主一样 ,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 , 最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安抚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集团、并肩共患难的夫人吕后外戚集团以及刘氏宗室集团 。毕竟 , 刘邦以低级小吏起兵 , 皇帝的合法性尚未确立 , 功臣和刘氏宗室可取而代之 , 外戚也能将其控制 。
因此 , 刘邦不得不用封的方式来对军功受益阶层(李开元语)“论功而分封” , 将功臣将领分封到各国 。然而 , 自秦始皇以来所确立的“皇权绝对性” , 不允许他人酣睡于卧榻之旁 , 刘邦继位仅半年 , 就开始以谋反的名义 , 与吕氏外戚集团联合 , 将异姓诸侯王逐一翦除 。随后 , 刘邦决定仿照周制 , 以血缘关系来巩固政权 , 即《史记》所谓“广强庶孽 , 以镇抚四海 , 用承卫天子也”(《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然而 , 刘邦未想到的是 , 原本与他同甘共苦的吕氏及其外戚集团开始崛起 , 又危及到刘氏王权 。
因此 , 孙家洲提出一个新观点 , “白马之盟” , 即“非刘氏不得王 , 非有功不得侯 , 不如约 , 天下共击之”的规定 , 并非防范功臣集团 , 而是制止吕氏称王 , 避免刘氏统治权受到挑战 。不过 , 此时的刘邦已无精力处理飞速崛起的吕氏外戚集团 。据日本学者大庭修考证 , “白马之盟”的定立时间为汉高帝十二年三月(《秦汉法制史研究》) 。仅仅一个月之后 , 刘邦突然去世 。由此 , 造成吕氏外戚集团及其刘氏宗室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 。分页标题
吕后之子惠帝继位 , 吕后成为太后 。惠帝年轻 , 生性懦弱 , 所以实际执政者为吕太后 。七年后 , 惠帝去世 , 吕太后“临朝称制” , 前后长达15年 。其间 , 吕太后大封诸吕 , 并开始对包括刘邦儿子在内的刘氏诸侯王进行残酷清洗 。此时仅存的功臣集团 , 如陈平、周勃等为了明哲保身 , 不得不隔岸观火 。
然而 , 由于吕后对于刘氏诸侯王的打击过于严厉 , 尤其是对当时实力最大的齐王拉拢失败 , 导致齐王在吕后去世后率先打出“诛吕安刘”的旗号 , 随后开国功臣灌婴临阵倒戈 , 最终联合同属功臣集团的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 , 消灭了吕氏诸侯 , 并迎请代王刘恒入继大统 , 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
齐王和功臣集团为何迎立在“诸吕之役”中并无尺寸之功的代王?孙家洲认为 , 这也是双方博弈的结果 。由于齐王母家“恶戾” , 担心吕氏之乱重演 , 因此否定了齐王的继承资格 。迎立代王 , 一个重要的理由便是 , 功臣集团认为代王之母薄氏“仁善”以及没有强势的家庭背景 。
由此也可理解 , 为何代王刘恒继位成为汉文帝后 , 时时表现出贤德的特性 。
不过 , 汉文帝真是天生贤德?并非 。孙家洲在书中详述了整肃诛吕功臣、丞相周勃以及压抑齐王及其兄弟的过程 。从中 , 可看到文帝过度的猜忌之心和打击功臣的毒辣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 , 孙家洲注意到齐地在此后几百年里形成的“城阳景王崇拜”(齐王之弟的封号) , 其实折射出了民间舆论对汉文帝压抑齐王兄弟的抗议情绪 。
由于汉文帝只身入宫 , 在首都没有牢固的政治势力 , 再加上它继位的理由是母亲“仁善” , 因此汉文帝势必要加强继位的合法性 , “心怀戒惧之念”“君臣同心求治” , 宽徭薄役 , 废除酷刑 , 实行黄老之治 。朝政的动荡 , 也让汉文帝君臣形成“过秦”的思潮 , 防止秦朝短命的悲剧再次上演 。
不过 , 孙家洲在书中关于汉文帝推动文景之治的介绍 , 尚未进一步剖析汉文帝在宽仁与严苛法律之间的纠结 。虽然《汉书》对他的整体评价是“恭俭” , 但还是能看到他时常想利用严法 , 如书中所提到的“惊扰车驾案“ , 以及冯唐说他“ 法太明 , 赏太轻 , 罚太重” , 新垣平谋反 , 汉文帝“复行三族之诛” , 就连班固都说“以孝文之仁 , 平、勃之知 , 犹有过刑谬论如此甚也” 。
因此 , 如果本书能将结束时间继续后延 , 分析文帝继位之后的仁德形象与真实想法之间的矛盾 , 那么这段故事将更加精彩 , 也更能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文景之治 。
作者:宋晨希
编辑:薛伟平
【君王皇帝|政治博弈下的文景盛世——读《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责任编辑:张裕
- 明朝,张居正|“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是指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全盘否定
- 三国两晋南北朝,曹丕|魏国开国皇帝曹丕,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何?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 君王皇帝|没有钢筋混泥土,秦始皇往长城里加了什么?长城能2000年屹立不倒
- 楚汉,君王皇帝|张骞被匈奴人囚禁13年,被迫娶了个匈奴美女,悄悄生了个混血儿子
- 君王皇帝|穿不穿裤子、穿什么样的裤子这件事儿,在古代可是大有讲究
- 宗教信仰|南京?北京?陈庆英谈大慈法王释迦也失1414年朝见永乐皇帝的地点
- 乾隆|苏州有座园林,只因运气太好,成了皇帝民间行宫
- 君王皇帝|颜真卿:大唐四朝元老,76岁以身殉国,值得被铭记的不止书法
- 陆贽|他是大唐第一清官,穷到皇帝都于心不忍:爱卿,多少你也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