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宽仁新星|第14期 段光友:无影灯下的守护者 科研引领麻醉学科前沿
[聚焦 ?宽仁新星]编者按:
“爱上这份职业不知是从哪一刻开始 , 是从那一句‘健康所系 , 性命相托’开始 , 是从第一次得到病人的赞同开始 , 是从心电图曲线重新波动开始……”
——在重医附二院这所百年医院里 , 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 。 从毕业小萌新 , 到医学界“后浪” , 他们在一次次与死神与病魔的较量中练就盔甲 , 直到独当一面 。 他们是在不断蜕变、成长的宽仁新星 , 为了他们深爱的白衣战袍 , 为了病人的性命相托 , 他们挥洒着青春 , 秉承医者初心 , 正在逐梦前行 。
从门诊 , 到病房 , 从手术台 , 到实验室……上游新闻带你们走进这一群“宽仁新星” , 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 看见他们 , 了解他们 , 信赖他们……
“外科医生治病 , 麻醉科医生保命 。 ”手术台前 , 无影灯下 , 是麻醉科医生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 守护手术顺利进行 。 不过 ,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 , 麻醉科医生是神秘的 。 他们早出晚归 , 工作环境密闭 。 许多人甚至连他们的家属都误认为 , 麻醉就是“打一针 , 睡一觉 。 ”殊不知 , 麻醉远非如此简单 。 在重医附二院麻醉科 , 青年麻醉医生段光友不仅希望麻醉技术能够守护术中患者的安全 , 他还全力奔跑在科研战线上 , 深入研究让麻醉学科和多学科一起聚焦患者生存质量 , 让麻醉学科逐渐走出手术室 , 融入围手术期医学 , 为患者减轻痛苦 , 让医疗舒适化 。
本文插图
[本期宽仁新星]
段光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医生、医学博士
“保命”的麻醉医生 不只“打一针”那么简单
谈到为何会选择麻醉学科?段光友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 其实在选择专业时他有着小小的“私心” , 因为母亲有偏头痛的老毛病 , 常年饱受头痛困扰 , 从小他便萌生了从医的想法 ,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硕士和博士阶段便选择了麻醉学科 , 专注临床疼痛研究 , 2016年毕业来到重庆工作 。
本文插图
医院的手术室是一个神秘而又高冷的地方 , 这里的人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 这里的气氛紧张有序 。 段光友说 , 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 每一台手术麻醉医生都必须全神贯注 , 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手术中不会有突发状况 , 每一个病人都有可能站到死亡线的边缘 , 而时刻关注生命体征 , 负责病人的生命维持 , 是麻醉医生的职责 。
采访中 , 他表示 , 其实大多数人对于麻醉医师的了解并不多 。 在不少人眼里 , 麻醉医师被认为只是“打一针”麻药的工作 , 其实不然 。 手术是一项复杂工程 , 外科医生需要稳定的手术条件 , 病人需要无痛和安全 , 因此要求麻醉师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深入了解、评估、监护、调控 , 麻醉不单纯保障患者手术中不疼 , 还必须全面调控患者呼吸、心率、脉搏、血压、电解质、内环境、意识、神志、肌肉松弛等几乎所有的生理指标 。 因为有了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 , 才能使得整台手术在“梦醒之间 , 游刃有余” 。
创新立足临床 3项专利造福患者
在工作中 , 科研是段光友目前的工作重点 , 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到了研究之中 。 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选择麻醉科的初衷 , 秉承着“科学问题来源于临床 , 科学研究服务于临床”的理念 , 长期致力于麻醉及疼痛学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 , 主要研究方向为围手术期患者康复、急慢性疼痛诊疗及机制 , 在促进临床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和麻醉学科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他深知 , 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也最为恐惧的 , 虽然术后镇痛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 但因为患者对药物的敏感度、疼痛耐受度等个体差异 , 镇痛效果参差不齐 。 而严重的疼痛可能造成患者情绪不稳 , 影响临床术后康复的进程 , 甚至影响预后 。 “那么 , 可不可以研发一种测评系统 , 在术前就能知道术后患者有多痛 , 知道他对疼痛的耐受度是多少 , 对哪种镇痛药物敏感 , 用多少剂量合适?这样每个患者就能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镇痛方案 。 ”对此 , 段光友不断深入研究 , 最后研发出了一套“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疼痛敏感性测量方法” , 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目前已在重医附二院及国内多个麻醉和疼痛科室推广使用 , 帮助无数的手术患者摆脱了术后疼痛的困扰 。
段光友身上有着优秀科研人员细腻而敏感的特质 , 在临床抢救工作中 , 他细心地发现 , 经常被用到的喉镜插管技术有一个小小的技术难题 , 对于一些气道狭窄或者畸形的患者 , 医生在插管时很难看到准确的位置 , 也难以判断是否插管成功 。 对此 , 他研发了一种“新型光引导的气管插管工具” , 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插管位置 , 而且插管成功和失败都有不同的光线提示 , 可以大大提升抢救过程中插管的成功率 。 该项专利不仅获得了排名第一的国家发明专利 , 结合课题组专利群还获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医疗器械创新奖 , 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协作阶段 。 迄今为止 , 他已获批专利3项 , 努力推动着临床术后镇痛的模式和格局的改变 。
关注麻醉现状 引领学科前沿
“麻醉医师不仅要关注麻醉安全 , 也应关注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康复和转归 。 ”段光友表示 , 现代麻醉学科正在努力走出手术室 , 融入围手术期医学 。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 , 麻醉专业和多学科一起聚焦患者生存质量 。 他也正在积极推动多项国际合作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致力于构建安全的外科手术围术期医疗模式(PSH) , 推动麻醉学科发展 。
本文插图
“以前麻醉医生只管手术过程中 , 患者术后苏醒出了手术室后就不管了 , 但其实他们的术后疼痛 , 出院后的康复管理 , 都与麻醉学科息息相关 。 ”段光友表示 , 近年来 ,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围术期患者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PSH)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围术期管理的理念 , 成为目前手术诊疗的新模式 , PSH的核心内容是以患者为中心,麻醉医师和多学科为主导的团队协作,在整个围术期内最大限度地优化多学科资源,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缝式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 简单来说 , 就是术前、术中、术后 , 麻醉医生都要全程参与 , 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无痛、舒适化的治疗和康复管理 。
目前 , 他也正在以课题骨干负责实施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与华西医院、湘雅医院等合作研发一套随诊系统 , 全程跟踪记录患者出手术室之后的情况 , 更好地进行围术期管理 , 帮助患者康复 。
积极展开国际合作 助推新型镇痛药物研发
此外 , 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 推动新型镇痛药物的开发 。 他与美国耶鲁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Waxman教授 , 以及德国亚琛理工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Angelika教授都保持有长期合作关系 , 目前正在开展Nav1.7、Nav1.8等相关合作研究课题 。
本文插图
而这一系列研究课题还源于一次门诊的病人故事 。 2012年段光友当时学习所在的医院科室接诊了一位咬掉自己两个手指的小孩 , 这是一位天生没有痛感的小孩 , 但他其他器官没有任何异常 , 如果能研究明白其中的原因 , 不仅能帮助治疗这类患者 , 还有可能研发出新型的没有副作用的镇痛药物 。 于是导师带着他和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 , 目前研究已经持续进行了多年 , 为镇痛药物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他也基于此项课题组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麻醉学领域最权威的美国麻醉学会官方期刊《Anesthesiology》杂志(IF=7.07)发表论文1篇 , 并被《Anesthesiology》杂志官方评选为“2011-2018年中国优秀论文” , 全国仅2篇入选 。分页标题
在科研上持续的深耕 , 让他在短短几年就取得了丰厚的硕果 , 截至目前 , 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3篇 , 其中SCI论文20篇(其中JCR1区6篇 , JCR2区9篇) 。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10项课题 , 其中以负责人主持的课题8项 , 涵盖基础研究、临床科研和应用方面 , 为麻醉学科的发展不断探索着新的边界 。
本文插图
当初因为想帮助母亲解除头痛的困扰 , 他走上了麻醉医学的道路 。 如今初心未改 , 但使命已悄然改变 。 他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 去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 和科室团队一起带动麻醉学科从“幕后英雄”发展成医院重要的“枢纽科室” 。 在他心中 , 如果将医院众多的手术科室视为一艘航空母舰 , 那么麻醉科手术室就应该是这艘航母的平台和甲板 , 可以支撑很多其他学科的发展 。
【|聚焦·宽仁新星|第14期 段光友:无影灯下的守护者 科研引领麻醉学科前沿】道阻且长 , 但行则将至 。 段光友始终记着他毕业时 , 导师叮嘱他的一句话:“无论在什么地方 , 什么时候 , 只要将组织交代的事做好就不会错 。 ”他坚信 , 一个实验、一个课题、一个项目 , 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做 , 终有到达的一天 。
- 小新星座说|外人眼中“渣”,实际超痴情,超专一的星座,被忽略的存在
- 小新星座说|跟这些星座交往很“憋屈”,突然就翻脸,摸不着头脑
- 占卜师青峰|下周11.16—11.22星象分析,迎接新星座月,射手座生日快乐
- 华电一校广播台|新闻聚焦 | 向阳而生,负重前行
- 小新星座说|情场里最容易变卦的星座,又爱又恨,分分合合
- 乾隆|聚焦 | 难怪他画的这么好,原来是恽寿平的女婿!
- 小新星座说|面对情敌时,哪个星座最平静?
- 小新星座说|论无情,你不得不服这四大星座,寒心了,谁也不给面子
- 浙江教育频道|当游戏遇上故事:聚焦核心素养,丰富教学样态
- 华语娱乐聚焦|韩剧又开始丑化中国人形象的迷之操作了, 都只是自误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