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匠心故事


一位是30年“毫厘”必争 , 在上千架战机上留下精湛技艺的“航空脊梁”刘时勇;一位是从业十余年 , 在焊接岗位凭借精湛技术满载荣誉的“焊接玫瑰”唐成凤;一位是二十载初心不改 , 凭借一腔热血、一支笔、一个镜头捕捉民生焦点的“晾望者”罗光德 。 11月5日 , 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 三位宣讲员给学生们讲述了他们朴实而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
刘时勇:将误差精确到0.01毫米 , 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校园|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匠心故事
本文插图
刘时勇是四川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铆装钳工技能专家 。 全国劳模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19岁 , 他便被被招进成飞 , 成为一名普通车间学徒工 。
“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 , 看见各类设备、机械一头雾水 , 只有努力学习弥补知识 , 人家在休息时 , 我就琢磨白天学到的技术 , 一边琢磨一边练习 。 ”刘时勇说 , 平时只要完成手头工作 , 他就自己找报废零件练手 , 除了吃饭、睡觉 , 就是练习 。 很快 , 他便从一名初级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 。
刘时勇说 , 战斗机的机体很小 , 里面结构复杂 , 留给人活动的空间很狭窄 。 “人进去了 , 翻个身都困难 。 一开工我们都是趴着、躺着、跪着在里面进行铆装 。 ”在这种条件下 , 还要确保产品质量 , 刘时勇说 , 铆接的孔径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内 , 每次精确到0.01毫米的操作 , 是刘时勇对自己的要求 。 “失误一次 , 可能整个零件都报废了 , 这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多年来 , 他从未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
唐成凤:手握焊枪 , 在工作中绽放“焊花”

校园|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匠心故事
本文插图
唐成凤是四川川锅锅炉有限公司党组成员、焊接高级技师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在大多数女孩子看来 , 电焊不仅仅是技术活 , 更是体力活 , 上班总是蹲着、站着 , 体力消耗大 , 还容易烫伤皮肤、灼伤眼睛 ,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 在唐成风所在厂里的139名电焊工中 , 女电焊工便只有8人 。
【校园|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匠心故事】“10多年的焊工生涯 , 让我的手指粗糙无比 , 长满老茧 。 ” 唐成凤谈到 ,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 , 她都会穿着厚实的防护服扑在工地上 , 脸部被面罩盖住 , 头上戴着安全帽 , 手上是牛皮手套 , 站在流水线上 , 重复着相同的工作 。 厂房内电焊声音嘈杂 。 焊接时火花四溅 , 不小心溅到身上 , 就会留下疤痕 。 “但自己选择了电焊工这份职业 , 便会无怨无悔的一直做下去 。 我愿拿着焊枪 , 保持初心和匠心 , 在工作中绽放‘焊花’ 。 ”
罗光德:拍摄10万余张照片 , 记录灾后重建故事

校园|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匠心故事
本文插图
“请安排我到地震救援最需要的地方去 。 ”汶川地震发生后 , 罗光德第一时间向单位递交了申请 , 而后 , 他抛下住院的母亲和5岁的孩子 , 与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了 “5·12”汶川地震重灾县汉源、石棉、什邡等地全力参与抗震救灾 , 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灾情中感人的人和事 。
2008年5月22日 , 一组以“故乡挺住!”为主题的图片公益宣传广告被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刊登 , 罗光德便是作者之一 , 他用图片向国际友人们诉说着“5·12”汶川特大地震中 , 雅安的伤痛 。
罗光德谈到 , 他拍摄了超过10万张灾后重建的图片 , 这些照片记录了在抗震救灾中默默奉献的人 , 而这些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勉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 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 挺身而出 , 一往无前 。分页标题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周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