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跑得稳竟和北斗卫星有关 还有这些“黑科技”


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跑得稳竟和北斗卫星有关 还有这些“黑科技”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北斗惯导小车进行轨道精测 受访者供图
与利用轨距尺进行测量或全站仪半自动测量等传统手段相比 , 北斗惯导小车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 , 作业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 , 大幅度降低了测量成本和外业复杂度 。
10月28日 , 国新办就2020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春耕介绍 , 目前 , 大概有698.61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已经安装使用北斗系统 。 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运输行业应用北斗卫星的专项规划 , 铁路、公路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指导正在不断加强 。
在此前10天左右 , 来自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五院)的工程师们 , 与武汉大学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合作 , 将自主研发的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 , 成功用在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 , 完成了近50公里有砟轨道的多回合精测任务 。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 , 直接服务于轨道精调 , 确保轨道的位置和平顺性严格达到设计标准 。
那么 , 距离地球几万公里的北斗系统 , 如何给铺设于地面的交通干线把脉?又能达到怎样的测量精度呢?
保证轨道平顺 要进行多种数据精准测量
据介绍 , 乘客可以在以350公里时速运行的高铁车厢中闲庭信步 , 在车窗边上竖硬币不倒 , 都有赖于高铁线路的高平顺性 。 一旦轨道不够平顺 , 就会导致机车车辆出现系统震动 , 对轮轨噪声、轮轨相互作用力以及乘车舒适性、安全性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
为最大限度保证轨道的平顺性 , 工作人员需要精准获取轨道的三维位置坐标、轨道间距等 , 实现轨向、高低、轨距、水平等各项几何参数的高精度测量 。
简单来说 , 需要先通过测量确定轨道中心线的实际位置 , 得出其与设计位置在平面(轨向)和高程(高低)方向的偏差 。 然后根据这个偏差 , 计算出调整量 。 铁五院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饶雄说 。
早期建设和维修铁路时 , 技术人员需要使用轨距尺手动测量轨道 , 作业效率非常低 。
后期使用专门的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轨道测量 。 测量人员会在轨道中线上临时架设一个三脚架 , 然后将高精度全站仪架在三脚架上 , 以光电扫描的方式测得选取样点的信息 , 进而再推算钢轨的坐标数据 , 每根轨枕都要重复一次 , 一个小时只能测量200米 。
随着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 , 轨道精测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 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 也叫惯导小车 , 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测量方式 。
饶雄介绍说 , 惯导小车上主要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卫星定位系统等 。 测量时 , 工作人员需要在轨道上推动惯导小车 , 因为小车是在三维空间里进行运动的 , 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空间坐标轴 , 加上测量过程中收集到的3个方位的各项数据 , 通过计算机计算出轨道各部分的空间坐标 , 再进一步计算连续点位数值是否存在非正常偏差 。
饶雄说 , 有了惯性导航技术 , 用一台设备就能对任意位置的轨道几何形位进行精准定位 , 测量数据实现了一站式集成处理 , 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 这也意味着 , 将铁路轨道数据采集模式交给惯导小车后 , 就可实现自动采集 , 数据自动处理 , 基本不需要现场做过多的操作 。
有了北斗助力 测量精度更高作业效率提升20倍
在前期积累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 , 铁五院联合武汉大学共同组成研发团队 , 对铁路普遍采用的惯导小车开展了国产化改造升级 。 新研发的北斗惯导小车集成了多项国产技术 , 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国产北斗芯片 。 分页标题
项目集成了支持北斗三号的国产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惯性导航系统 , 用于替换传统轨道精测手段 。 饶雄说 。 北斗导航与惯性导航功能可以形成互补,提高系统的整体导航精度、导航性能以及空间校准能力 。
据了解 , 北斗的精密定位功能结合惯性导航强大角度和位置推算能力 , 可以实现连续移动测量 , 工作人员推着小车一路走一路就能同时进行测量计算 , 测量效率可以达到步行的每小时5公里左右甚至更快 。 因为北斗系统独特的星座设计 , 在中国上空的北斗卫星数量更多 , 所以测量精度更高 , 抗干扰性和可靠性也更强 。
另外 , 北斗的高精测量能力还能有效帮助减少测量误差 。 常规情况下 , 惯导系统的数据计算是一个积分过程 , 整个过程耦合了定位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误差 , 误差快速累积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 采用北斗或者其他卫星定位技术 , 可有效抑制误差的累积 , 使整套系统在长时间内都维持在一个高精度的水准 。 饶雄说 , 与利用轨距尺进行测量或全站仪半自动测量等传统手段相比 , 北斗惯导小车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 , 作业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 , 大幅度降低了测量成本和外业复杂度 。
采用国产北斗芯片 , 我们这台惯导小车核心传感器完全国产化 , 变得自主可控 , 摆脱了对其他导航设施的依赖 。 饶雄说 。
相关链接
这些铁路黑科技都与北斗有关
在今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颁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 , 明确提出到2035年 , 率先完成智能化铁路网;高铁列车将拥有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G通信技术的空天地一体化的超级大脑 。 事实上 , 看起来远在九霄之上的北斗 , 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 多项已经成功运用于铁路建设的黑科技 , 都与北斗有关 。
精准定位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的运距都在1万公里以上 , 很多时候会经过无人区 , 那些地方没有移动通讯信号 , 以前列车经过这些区域的时候 , 信号就丢失了 , 没有办法保存 。 现在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以后 , 可以实时把列车的运行数据记录下来 , 等到列车运行到有移动通讯信号的地方后 , 再回传给中欧班列运行服务中心 , 确保了信息的完整性 。 目前 , 中欧班列联通21个国家72个城市 , 北斗卫星能够跟踪中欧班列运行轨迹 , 定位精准到10米以内 。
全天候发布预警信息
北斗基础设施监测应用可对铁路设备设施及沿线环境全天候 , 进行实时自动化高精度监测 , 采集原始监测数据 , 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 实现监测数据的解算分析、预警信息的发布等功能 。 例如 , 浩吉铁路沿线5座重点桥梁及6个重点边坡就采用了基于北斗的高精度位移和形变监测技术 , 对基础设施进行长期监测 , 既能够保证监测的实时性和连续性 , 有效获得趋势信息 , 又能够保证高精度和自动化 , 为线路安全增加保障 。
及时掌控机车状态
【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跑得稳竟和北斗卫星有关 还有这些“黑科技”】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可实时将机车故障、报警信息、机车位置信息等及时传输到地面系统 , 完成车对地、地对车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 。 职能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机车故障、报警信息、机车位置信息和机车工作质量状态 。 机车乘务员对机车质量控制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大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