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_本文原题: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 叶嘉莹先生如此 , 杨绛先生亦如此 , 上一次洗礼心颤还是《我们仨》 , 这一次则是《掬水月在手》 。
词人的一生 , 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心灵之旅 。
搜索她们的人生的轨迹 , 心灵才有栖息之地 。
《掬水月在手》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本文插图
这部电影之前 , 导演陈传兴主创的“岛屿写作”系列 , 题材生僻 , 人物清冷 , 却引起了巨大反响 , 台湾上映时收获了400万新台币票房 , 在内地 , 则以盗版的方式 , 成为青年流行文化的标志 。
下一个选谁成了重点 。
在陈传兴看来 , 叶嘉莹最为合适 , 她是诗与存在的完美诠释 , 有了 《掬水月在手》 , 《郑愁予·如雾起时》《周梦蝶·化城再来人》 , 才能合称 “诗人三部曲” 。
光影迷宫里 , 还原一个真实的人
电影开始于一串空境 , 清冷 , 热烈 , 若有似无 , 又绝不寡淡 , 仿佛一扇门 , 把你从喧嚣的都市中 , 抽离出来 , 卸下焦虑与烦恼 , 准备好 , 进入叶嘉莹的世界 。
首先进入大门 , 接着是脉房 , 内院、庭院、厢房 , 古老四合院里的名字 , 仿佛遥远 , 又近在眼前 。 因为这不仅是房子的名字 , 还是叶嘉莹每个人生阶段的契合 。 房间里的叶嘉莹耄耋之年已至 , 但精神上 , 还是一个年轻人 , 一个对生命 , 对世事 , 有极大热情的人 。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本文插图
借由影像 , 我们从空间中超脱出来 , 去经历直奉战争和七七事变时 , 少女叶嘉莹命运的恢弘与残酷 。
她站在巷口 , 战火纷飞就在眼前 , 多少人冻死了 , 饿死了 , 一片狼藉 , 满目疮痍 。 她一个人 , 大着肚子 , 丈夫非但没有陪产 , 却让她独自一人在海军医院待着 。 这里不具备救治条件 。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待着 , 就是意味着等死 。
但她很少抱怨 , 就算偶然谈起 , 也只是提了提赵钟荪这个名字 , 在前面加一个“哎” 。
哎 , 轻轻一声 , 听上去 , 像是石头落了水 , 打起一方涟漪 , 人走了 , 涟漪就散了 , 不值得多怀念 。 她生命的方向在于诗 , 在于传承 , 只要能让诗歌传承下去 , 哪怕只有“苦难”这一艘渡船可借 , 她也义无反顾 。 因为她知道 , 她一定能渡过去 , 这是她与词的纠缠 , 只有经历过 , 你才能进入词的世界 。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本文插图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本文插图
电影上映前 , 已经收获各方好评 , 但导演陈传兴还是担心会无人问津 。
叶嘉莹的一生苦难多于和平 , 忙碌多过享受 , 以同情来获取票房 , 是最普遍的投机取巧 。 然而 , 《掬水月在手》却另辟蹊径 , 把苦难活在林间小路 , 山中雾霭 , 与诗中的纯净 , 安然 , 形成鲜明的压制 。
如此一来 , 电影的“濠头”缺失了 , 剩下的 , 只是观众对电影的单纯感受 。 这种感受里 , 叶嘉莹只是个引领者 , 她推开一扇扇门 , 映照过去的故事 , 但最终 , 诗才是一切的核心 , 诗才是叶嘉莹人生的主题 。
诗 , 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力量
1924年 ,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 , 是书香门第家的小姐 。 不出意外 , 她也会成为民国名媛榜上的一员 。
是诗歌 , 让她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路 。
12岁 , 她挥笔写下第一首诗 , 敏感的创作神经第一次被唤醒 。 17岁 , 她母亲因子宫瘤去世 。 诗才满腹 , 让她比别人多了一份敏感 , 也多了一份痛苦 。分页标题
亲耳听到母亲入殓时 , 钉子叮叮当当敲入棺材的声音 , 她悲痛欲绝 , 写下八首哭母诗 , 为母亲的不幸叫屈 。
寒屏独倚夜深时 , 数断更筹恨转痴 。
诗句吟成千点泪 , 重泉何处达亲知 。
七七事变后 , 叶嘉莹与父亲失去联系 , 只好寄住在伯父家 , 和两个弟弟一起生活 。
1945年 , 大学毕业后 , 叶嘉莹辗转于多所学校教学 , 只为给家里少添一点负担 。
当然 , 当时最能为家里减轻生活负担的举动 , 莫过于嫁人了 。
只要嫁了人 , 一部分生活开销就转嫁到了丈夫身上 , 而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独立性 。 于是 , 1948年 , 叶嘉莹结婚了 。
叶嘉莹曾说 , 自己并不喜欢赵钟荪 , 也不想去台湾 。 但因为赵钟荪的姐姐是叶嘉莹的中学老师 , 她希望叶嘉莹能嫁过来 , 她也就嫁了 , 去台湾也是为了夫妇责任 。
可是 , 她的付出 , 丈夫并未领情 , 白色恐怖时期 , 丈夫因原来的工作性质被捕 , 全家受连累 , 叶嘉莹无家无业 , 只好睡在亲戚家的过道上 , 靠拼命教课 , 补贴家用 。
后来 , 丈夫出狱 , 叶嘉莹本以为 , 苦难结束 , 没能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经历这一切跌宕起伏后 , 总该是感情深厚才是 。 没想到丈夫出狱后 , 脾气更加乖张 , 两人的第二个孩子出生 , 一看是个女儿 , 丈夫就要打要骂 , 不得安生 。
作为孩子 , 无论男女 , 都会遭遇偏爱和讨厌 , 但像叶嘉莹丈夫这样不喜欢女孩 , 就经常借着生了女儿 , 发泄囚禁已久之后依然换不到一份风云人生的鬼脾气 , 就实在过分了 。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本文插图
只顾着发脾气 , 家谁来养?
上课 , 叶嘉莹只得不停地上课 。
台湾大学 , 辅仁大学 , 淡江大学 , 只要肯请她 , 她都去上课 。 教授诗歌 , 课业繁重 , 让她患上了气喘 , 每天回到家 , 肺部就隐隐作痛 , 每一次呼吸都要掏空了她所有的精力 。
1966年 , 叶嘉莹的坚持 , 终于换来了命运的转折 。
美国汉学急需一位懂诗歌的教授去开拓研究新天地 , 叶嘉莹正好是最佳人选 。
突然间 , 平时所用的英语口语 , 已经不足以呈现诗词之美 。
四十多岁的叶嘉莹重拾英语学习 , 面对诗歌 , 她像个横冲直撞又彬彬有礼的勇士 , 每次 , 为了一词一句 , 翻遍字典到凌晨时 , 生理上的疲倦 , 已经被精神上的富足所替代了 。
“三个大学的诗词曲 , 杜甫诗、苏辛词 , 电视、电台的古文讲座 , 都是我在教 。 他们就跑来听我的课 。 ”
诗歌构筑了她的精神花园 , 除非她主动邀请 , 否则谁也别想进来 。
生活上的烦闷无法进入 , 丈夫的怒吼无法进入 , 父亲的年老焦灼 , 也成了不需要担心的事 。
似乎 , 这世上真的没有可担忧的了 。
然而 , 只是似乎 。
比起坚强活着 , 更希望能做个孩子
1976年 , 大女儿和女婿双双车祸丧命 。
那天 , 她一个人在费城 。 她有个会议 , 需要辗转去其他城市 。
她本打算等会议完事 , 她就去看望大女儿和女婿 , 之后去费城看望小女儿 。
一路上 , 她是轻松的 , 是愉快的 , 她再没有什么可担心了 。 没想到 , 抵达费城第二天 , 就传来了噩耗 。
她强忍着心情 , 为他们处理后事 。 她强忍着痛楚 , 去给学生们上课 , 她写了《哭女诗》 , 一共十首 。 任意抽出一首 , 都感人泪下:
万盼千期一旦空 , 殷勤抚养付飘风 。
回思襁褓怀中日 , 二十七年一梦中 。
诗 , 始终是她支撑生命存在的盾牌 。
侵华战争爆发 , 她以诗抒情 , 内心羁绊 , 一泻而出:
尽夜狂风撼大城 , 悲笳哀角不堪听 。
晴明半日寒仍劲 , 灯火深宵夜有情 。分页标题
在台湾 , 白色恐怖时期 , 全家被抓 , 她写下:
室迩人遐, 杨柳多情偏怨别 。
雨余春暮, 海棠憔悴不成娇 。
人有多种 , 有诗作伴 , 有人选择远离尘嚣 , 有人选择销声匿迹 , 叶嘉莹不这么想 。
她写诗 , 不为名 , 不为利 , 也不想做什么诗人 , 她想教书 , 想做传承者 , 把传统文化最美好的部分告诉别人 , 这就够了 。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本文插图
1977年 , 她申请回国任教 。 一年后 , 申请通过了 。 今后许多年 , 她都利用假期回国讲学 。 2013年 , 年岁渐长 , 不再适合奔波辗转 , 她又决定正式定居南开 。
有时候 , 人们会很羡慕不屈不挠的精神 , 无论遭受多少折磨与痛苦 , 不屈不挠的那个人都能最终化险为夷 , 活出人生的新篇章 , 写出新的故事线 。
可是 , 这份坚强到底需要多少历练呢?
也正因如此 , 叶嘉莹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 近乎于神 。 她的经历让人羡慕 , 让人敬佩 , 甚至恐惧 。 恐惧她身上无所畏惧的力量 , 恐惧自己或许不具备这份坚强 。

文化咖|叶嘉莹: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
本文插图
这就是为什么《掬水月在手》如此重要 , 无论是电影还是书 , 电影给了叶嘉莹一个诗意世界 , 而书 , 让她离读者更近 , 毕竟读书时 , 只有你和书在一起 , 别人是无法随意进入 , 只能远观 , 不可近看 。
成片上映后 , 导演陈传兴觉得很遗憾 , 有一段重要场景没有剪入 。
“叶嘉莹回想起自己儿时的夏夜 , 她和父亲铺着凉席躺在老宅四合院的树下 , 父亲教她指认天上的星座和星辰 , 讲到这一段时 , 她手指着天空 , 眼睛痴痴看着上方 , 像一个小女孩 , 似乎回到了小时候的夏夜 , 万古长空 。 ”
不像神 , 像个孩子 。 但又不是瞎胡闹的孩子 , 是那个人们记忆中 , 多年漂泊在外 , 凯旋归来的少年 。
叶嘉莹不是神 , 她是个孩子 , 她拥有“诗歌”这座自由翱翔的天堂 , 哪怕外界波涛再汹涌 , 她也不怕 。
转 载 须 知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
转载请回复后台“转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