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面对死亡,我们不能总是哭泣


在我们科里 , 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死亡 。 当患者离世的时候 ,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家属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地大声痛哭 。 而作为医生的我 , 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当中 。
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 。 怎样上演人生最后的闭幕式 , 给我们的人生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 是我多年来苦苦寻找的答案 。

健康中国|面对死亡,我们不能总是哭泣
本文插图
几年前的某一天 , 我在出门诊 , 来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 , 陪伴她的还有她漂亮的女儿和英俊的女婿 。 简单了解病史后 , 我意识到这是一位癌症晚期全身多发转移的患者 , 已经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了 。 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张病床 , 用药缓解一下疾病带来的痛苦 , 最后安静地离开人世 。
患者50多岁 , 是一位很有气质的女性 。 我试探地问她:“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吗?”她表示很清楚自己的情况 , 希望我能帮助她缓解一下痛苦 。 我又对她说:“您有可能出不了院 。 如果可能 , 能接受回家治疗吗?”她说 , 此前她已经看过北京几乎所有的知名专家 , 在被告知已经无法医治后 , 她到世界各地转了一下 , 现在已经看淡所有事情 , 就是想找一个好医院、一位好医生 , 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
当时我们的谈话时间并不长 , 但她说的话却强烈地震撼了我 。 我见过太多患者对人间不舍 , 为了求医问药不远千里来到北京 , 找最好的医院、最知名的医生 , 用最贵的药 , 目的就是为了生 。 而她来院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死 。 我当时就决定将她收入院 ,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 让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
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 , 治疗其实并不复杂 , 主要就是对症处理 , 调理化验异常的各项指标 。 每天查房跟她交谈的过程 , 也都非常平静、流畅 。 她对我充满了信任 , 会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跟我讲 。 而我也会详细给她讲解造成这些不适症状的原因 , 以及下一步我会采取什么治疗方案等 。
她的女儿对她的照顾也非常细心 , 每天帮妈妈梳头洗脸 , 让母亲看起来永远那么精神、漂亮 。 女婿则会常常找我聊天 , 了解病情之余 , 也会跟我谈谈他们家的事情 。 他们的家庭非常富有 , 但岳母得了重病他也很着急 。 于是 , 他带岳母去美国看病 , 可惜没有治愈的办法 , 索性决定陪岳母和妻子环球旅行 , 希望大家能够不留遗憾 。 说到感动之处 , 这位先生不禁热泪盈眶 。 他的这份孝心深深地打动了我 , 让我感到一名医生的责任 , 争取能够帮助这个家庭 。
住院大约1个月的时候 , 患者的身体状态逐渐衰弱 , 她自己也预感到死亡的来临 。 但她仍然很平和地跟女儿女婿交谈 , 交代身后事项 , 叮嘱他们要过好日子、早日生子等 。 面对这一切 , 我是这么的熟悉 , 又是那么的陌生!
面对死亡 , 几乎所有患者都表现出极度的恐惧 。 哪怕每天口口声声说不怕死的 , 可真的要走了 , 依然会痛哭流涕 , 表达对家人的不舍、心愿未了等 。 患者家属一般都会将亲戚朋友叫来床边 , 情绪失控地哭上一阵 。 甚至有的家属会“组团”来找主管医生了解病情 , 要求用最好的药物、最好的治疗把病人救活 。 而我们医生 , 只能很无奈地做一些苍白无力的解释 , 劝家人放弃进一步治疗……
这些场景真的每天都在发生 , 像这一家这样平静 , 超出了我的想象 。 患者身旁陪伴她的只有最亲的女儿 , 还有深爱着女儿的女婿 。 三个人每天在一起 , 相互关照 。 患者尽管身体虚弱 , 但因为被照顾得很好 , 看起来仍然很有气质 。 最终在离世的时候 , 她体面地、有尊严地、安静地离去 。
在临床上经历太多死亡后 , 很多医生已经习惯了送别 。 而我一直没有适应这种环境 , 甚至由于恐惧而有点厌恶这种环境 。 谁又会愿意每天都在一种悲伤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呢? 分页标题
而这名患者的离世平静如水 , 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 原来死亡也可以这样美好!面对死亡 , 我们不能总是哭泣 。 既然我们不能逃避死亡 , 那么就让我们换种心态 , 用一种优雅的方式为人生画上一个美好的句点吧 。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宋晨鑫
策划:王丹 余运西
主播:栾兆琳
【健康中国|面对死亡,我们不能总是哭泣】编辑:栾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