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平|这三本扶贫日记 他用生命书写

11月10日上午,一场村里组织的院坝会,在涪陵区青羊镇吴家村便民服务中心门口的坝子上召开,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森当着乡亲父老的面,宣读了涪陵区委关于追授胡华平同志“涪陵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
直到此刻,还是有不少的乡亲们没法相信 。
“没法相信胡科长就这么走了……他一点点帮我们修好的新房子,他帮我们一步步过上的好日子,他怎么能不再多看一眼!”院坝会上,吴家村三组村民钟莲红泣不成声 。
时间倒回8月25日,这是一个让涪陵区青羊镇干部群众伤心悲痛的日子 。这一天,正在村里参加扶贫工作会议的区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驻青羊镇吴家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胡华平因突发疾病,晕倒在会场上,经抢救无效去世,58岁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
消息传出,往日里和他熟悉无比的贫困户们不敢置信、纷纷垂泪,那个天天在他们家门口打转的老胡、那个撸起裤腿下田帮他们拔草的老胡、那个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老胡……他们再也见不到了 。
在同事为胡华平收拾遗物时,人们偶然间发现了他留下的三本日记,上面写满了他扶贫路上心中的理想,写满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守初心和使命担当……
“他就像自家的老人一样”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今天是我到吴家村从事扶贫工作的两周年的日子,回顾这两年的扶贫工作,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但至少我是尽心尽力的在做工作,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但当看到贫困户们从破烂的危房中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中时,我真的是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见到他们的生活有了好的变化,两年来的所有艰辛、劳累都是值得的,还有几天2020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虽然我的身体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是我还是要尽力地坚持下去,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诺言完全实现的那一天,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胡华平日记》摘选
胡华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用这个问题去问吴家村熟悉胡华平的村民们,你听到最多的回答是:“他就像自家的老人一样 。”
2017年底,胡华平作为扶贫驻村帮扶干部进驻吴家村,作为建卡贫困户,55岁的吴家村4组村民杨仁淑是胡华平的帮扶对象 。“那段时间,老胡天天到我家来,主动和我们交心谈心,帮助分析致贫原因,鼓励我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给我们信心 。”杨仁淑说 。
老胡他就像自家的老人一样,关心下雨、关心收成、关心孩子的学习,家里修房子的时候,老胡就整天待在这个院子里,一边搭手帮忙,一边不断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
在大力帮助杨仁淑继续搞好已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胡华平根据杨仁淑家的具体情况,为她送去了扶贫驻村工作队赠送的50只鸡苗和防治鸡瘟的药品,鼓励她发展养殖业 。
3个月后,看着土鸡卖出后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银”,杨仁淑一家争取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从2018年到2019年,杨仁淑一家累计养殖土鸡100余只、土鸭40余只、生猪10余头,家庭收入得到改观,小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
随后,胡华平又为杨仁淑送去了金荞麦种子,动员她种植中药材 。为了打消她的后顾之忧,胡华平告诉她,把药材种出来,他保证帮她全部卖出去 。去年,杨仁淑种植的金荞麦丰收,2亩地的金荞麦全部卖出,收入6000余元 。
“他常跟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想要摆脱贫困还是要读书 。”杨仁淑的两个孩子,如今都已经读上了研究生,看着自家现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杨仁淑不禁被泪水打湿眼眶 。
“得知老胡突然离世,我们一家人都非常伤心 。回想起这几年来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不愿回城的“田坎干部”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为吴家村4社建卡贫困户进行2020年度产业规划,其中冉茂胜养殖生猪两头以上,许正模养殖生猪两头以上,勾琴养殖生猪两头以上,勾玉林全家外出务工,余绍勇养殖生猪两头以上,江中胜种植中药材、养鸡20只、鸭20只以上,勾昭胜养猪2头以上,胡志国养鸡100只,梅安平养猪2头以上 。
【胡华平|这三本扶贫日记 他用生命书写】——《胡华平日记》摘选
“老胡每天都在村里到处走,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有些事情上,比我们自己还熟悉,感觉他就是自家人 。”57岁的吴家村1组村民袁洪书说,老胡来了没多久,就跟村民们都成了朋友 。哪家养了多少牲畜、哪家的母猪又产了几头小猪、哪家的土鸡土鸭该出栏了,他都一清二楚 。
不仅如此,如果哪家遇上了困难,胡华平比当事人还要着急,总是积极想办法 。今年疫情期间,城里活禽市场关闭,贫困户养殖的土鸡土鸭卖不出去,他立即和扶贫干部以及村干部一起,将村里即将出栏的活禽统一进行宰杀,然后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动员市场监管局干部职工购买,及时解决了这一难题 。
“老胡就是那种从来不讲冠冕堂皇的话,卷起裤腿就能下地除草 。”袁洪书说,胡华平来到村里后,心里最挂念的就是村里没有企业,他害怕大家富不起来 。在王森和老胡与村里干部们商量后,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种上了药材 。
从不愿意干,到被劝到愿意,袁洪森听从了老胡的建议,种上了白芨和黄精,家里的年收入,从当初的1万元每年,翻了整整3倍 。袁洪森觉得,“老胡他们”给村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越来越好的改变,更多的是“能通过努力富起来”的信念 。分页标题
“从打到吴家村来扶贫,爸爸他就没怎么回过城 。”胡华平的儿子胡竞源说,父亲一直特别疼孙女,每天晚上他在村上的宿舍里,都会跟孙女视频 。
在父亲去世的前一个周末,很久没有见过父亲面的胡竞源,带着女儿来看望,本来想陪他度过一整个周末,结果才耍了半天,周日父亲就因为村民家里的事情在外忙了一整天 。令他遗憾的是,他见到父亲生前的最后一面,就是那个匆匆离去的背影……
自发上岗的“继任者”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本人在单位是出了名的“鱼猫”,喜欢钓鱼 。在来吴家村扶贫之初,许多单位同事都对我说:这下你安逸了,在乡下没事 就可以去甩两杆了 。但在吴家村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一次都没钓过鱼,因为我就是怕影响不好,就是怕别人说我是来休闲养老的……
在胡华平的日记里不只有工作,也有工作上的牢骚 。
“以前跟胡华平不认识,看到他牺牲的消息时也只是感叹,扶贫干部真的不容易,年纪轻轻就走了 。”接替胡华平吴家村扶贫工作的任晓梅说,因为要参与排练单位依据胡华平事迹编排的话剧《一本未写完的日记》,她在单位上看到了同事们整理出来的胡华平日记内容,当时她觉得很假,咋会有人在自己日记里写这些?
不过当她真正拿到了日记本,读起里面一篇篇“心声”,这3本日记在她心中渐渐的变得真实,而且深刻起来 。
“他日记里不止是有理想,也有很多牢骚 。他因为不肯给村民发补贴被骂、因为穿着拖鞋工作被领导批评、不敢去钓鱼怕影响不好……”任晓梅在和胡华平朝夕相处的王森处得知,此前谁都不知道他还写了日记,这几本日记差点就被村民收拾走烧掉……
“虽然我的身体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是我还是要尽力地坚持下去……”日记一篇篇看过去,任晓梅心中感动越来越多 。翻到最后一页,胡华平在他人生最后一场扶贫会上未写完的日志时,她心中一动,主动向领导申请:“我要去吴家村,把这本未写完的日记继续写下去 。”
“他就是我们家长 。”“老胡是个好人,好干部 。”“这些年亏了老胡,我们才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到吴家村后,任晓梅在村民口中听到的老胡是这样的,一点点丰满了胡华平在她心中的形象 。
任晓梅说:“也许我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做不到他那样,但是我会努力和他一样 。”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采访人员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