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作为一部“帝王之术”味道浓厚的史书 , 《资治通鉴》虽在文学和史学价值不及《史记》《三国志》等前辈著作 , 但政治学的教育意义却远超“二十四史”中的任何一部 。
我们在三家分晋中论证出“权臣太亲 , 必危其身”的悲惨结局 , 在官渡之战中通晓“将熊熊一窝”的道理 , 甚至也能在玄武门之变中领悟帝王世家为权而争的血腥残酷 。放眼今天 , 《资治通鉴》对于现代职场的一条启示 , 就在于:作为一名中层干部 , 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 , 死路一条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做中层 , 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 , 死路一条
我们首先来阅读其中的一段故事:叔文谲诡多计 , 自言读书知治道 , 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 。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 , 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 。”众皆称赞 , 独叔文无言 。
既退 , 太子自留叔文 , 谓曰:“向者君独无言 , 岂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 , 有所见 , 敢不以闻 。太子职当视膳问安 , 不宜言外事 。陛下在位久 , 如疑太子收人心 , 何以自解!”太子大惊 , 因泣曰:“非先生 , 寡人无以知此 。”遂大爱幸 , 与王相依附 。
对于年轻而又足不出户的“中层”太子而言 , 虽然有匡扶社稷、中兴朝政的雄心壮志 , 不料却忽略了皇帝的心思 。若不是老谋深算的王叔文提醒 , 这位幼稚的太子 , 下场或许比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更惨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叔文做宰相的时候 , 也未尝不想过改革中兴 , 然而由于权臣和宦官围绕在皇帝左右 , 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一大批正义儒生纷纷远离权力核心 。因此 , 王叔文早已看破朝政中的一切 。
王叔文与太子相互依附的时期 , 早已过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唐朝饱受安史之乱、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先后洗劫 , 加之各处藩镇的蹂躏 , 唐朝国力江河日下 , 对于民间百姓的盘剥 , 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阶段 。
唐朝中期 , 政府采购有了崭新“捷径”——在宦官集团中成立“市场考察小组” ,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宫市” 。宫市里的太监们身穿黄袍 , 在民间以政采为由 , 肆意掠夺百姓的资源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民间 , 还有一批流氓无赖是太监们的爪牙帮凶——他们多身穿白衣 , 被称为“白望” , 协助黄衣太监们搜寻集市产品 , 一旦发现朝廷需要的 , 就上前直接抢夺一空 , 百姓若敢拒赠即又太监以抗旨罪论处 , 接下来有可能遭受“白望”们的一顿毒打 。
于是 , “黄衣使者白衫儿”的奇葩组合 , 成为唐朝百姓谈虎色变的对象 。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 , 就是“宫市”垄断市场的受害者!
太子若同情卖炭翁 , 对于百姓来说 , 是一件好事 , 可对于皇帝来说 , 反而却是发展个人势力的信号!所以 , 中层干部拉拢下属的危害 , 与下属的“忘恩负义”并无多大关系 , 而是在于来自权力上方的压力!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拼命干、努力干、为了给下属和百姓谋福利 , 换来的却是上级的质疑!
历史上的中层官吏多如牛毛 , 而既能哄好皇帝又可让百姓欢喜的 , 却并不十分多见 。以战国时期魏国邺城的西门豹为例 , 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中层代表 。分页标题
西门豹刚刚到达邺城的时候 , 处于对百姓疾苦的挂怀 , 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结束了地方恶吏、豪绅假借河伯娶妻为由向民间征收钱财、民女的恶习 , 还将勾结官吏的老巫婆、小女巫推入漳河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门豹的县令之才震惊了魏文侯 , 魏文侯却开始担心他对自己是否会造成“功高震主”之嫌 。魏文侯是一个心细如发的国王 , 但西门豹在威厉之余 , 也不是傻子 。
当魏王派来一群亲信大臣来为他治理邺城的成绩表示庆贺的时候 , 西门豹明白了 , 国王已经派人来监视自己了 。
在继续为百姓做了一阵好事后 , 这群大臣却传来了魏王对自己的批评 。于是 , 精明的西门豹马上改变策略 , 开始百般讨好这些国王身边的亲信来 。一段日子后 , 大臣们传来了魏文侯对他的表扬 。
得到国王的肯定后 , 西门豹却选择了辞职 。他给魏王的理由十分耐人寻味:之前我为百姓做事 , 其实等于是为大王收买人心 , 却反而得不到大王的认可;后来我为大王身边的这些近臣做事 , 忽略了对大王的效忠 , 反而得到表彰!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除了西门豹外 , 魏文侯手下还有一位名将 , 也曾遭遇做中层的烦恼 。这就是魏国大将军乐羊 。乐羊告别妻子外出学成本领后 , 便在魏文侯麾下做了一员大将 , 奉王命攻打中山国 。
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做官 , 于是中山国王派人将乐舒杀死 , 把他的肉做成了羹汤去端给乐羊 , 以为这样就会瓦解乐羊的杀心 。殊不知乐羊依然稳如泰山 , 还当着中山使者的面 , 把自己儿子的肉羹一口喝干!
当乐羊食子并灭亡中山凯旋以后 , 魏文侯在为其庆功之余 , 却猛然想起:这个家伙为了功名利禄连自己的儿子都舍得吃 , 胃口如此之大 , 将来会不会把我的国家也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呢?于是在乐将军大醉之际 , 派人送他一个偌大的箱子 。
乐羊打开箱子一看 , 醉意全无 , 化作了满身冷汗:原来魏王箱子里装载的不是金银财宝 , 而是魏国群臣弹劾他的奏章!弹劾的理由 , 与大王内心的担忧如出一辙!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避免灾祸来袭 , 可以从“藏拙”起步!
《资治通鉴》中的很多故事 , 为我们提供了不好下场悲惨的中层干部典型 , 却也不乏在权力场上成功的例子 。除了西门豹外 , 秦国大将王翦和西汉丞相萧何 , 他们为了避免遭受君主质疑的灾祸 , 都采取了“藏拙”的策略 。
王翦是秦始皇身边的一员老将 , 年近古稀 。在秦始皇灭亡了、韩国、赵国、燕国、魏国等中小国家后 , 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南方大国——楚国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与上述各国不同 , 楚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 , 加之民风蛮悍 , 上至国王和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好斗见长 , 是一个很不好惹的对手 。因此民间有“楚虽三户 , 亡秦必楚”的预兆 。
当青年大将李信的20万秦军被楚军全歼以后 , 老练的王翦马上认识到 , 要灭楚国 , 非出动60万人马以上不可 。王翦的要兵请求虽然得到了嬴政的批准 , 但他比谁都清楚 , 秦始皇此刻已将手握重兵的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
于是在南下伐楚的征途中 , 他一再给秦始皇写信 , 打完这一仗我必须退休 , 同时尽可能多要养老用的金银、良田、美池和桑竹 , 显露出一副很没出息的样子 。这样一来 , 王翦一点点打破了秦始皇的质疑 , 并得以善终 。分页标题
萧何能够脱离韩信、彭越等人的厄运 , 也在于“藏拙” 。天下平定后 , 多疑多忌、一生都在玩弄权术的汉高祖刘邦 , 开始展开他屠戮功臣的行为 。韩信衣锦还乡做了楚王后 , 极尽收买人心之能事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打赏了曾有小恩于自己的南昌亭长 , 以千金之贵重谢了有大恩于自己的漂母 , 甚至对羞辱过自己的恶少 , 也委以官职、加以重用 。一时间韩信名声大噪 , “假王”早已蜕变为真正的地方王侯 。
韩信对下属的拥戴、对百姓的拉拢 , 引发刘邦和吕后的极大恐慌 , 最后直接导致自己“兔死狗烹”的下场 。与之相比 , 萧何逃过了刘邦的清算 , 恰恰在于他故意做错了一些事情 。
比如在刘邦不在朝堂的日子里 , 萧何故意干一些得罪百姓、贪赃枉法的事 , 非但没有惹来刘邦的震怒 , 反而让刘邦有所安心 , 这个曾在吕公的宴席上瞧不起自己的人 , 如今也不过是一个酒色财气俱全之货!与王翦一样 , 萧何的全身而退 , 依然在于拥有中层干部的大智若愚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资治通鉴时代”的“中层智慧”
如果有人质疑《资治通鉴》 , 认为这种“中层智慧”只代表了司马光一家之言的话 , 最好的驳斥方式 , 就是再讲一讲《资治通鉴》成书后几百年的一些故事!当结论相同的时候 , 这种质疑就不攻自破了 。
明末清初 , 崇祯帝手下的袁崇焕大将军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身陷囹圄 , 崇祯帝对袁崇焕的信任转为怀疑和仇恨 。但是否杀掉袁崇焕 , 他还在观望、等待 。为了继续抵挡后金汗国的进攻 , 他继续派遣袁崇焕手下的辽东兵将出击皇太极 。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袁崇焕
然而正由于袁崇焕平日对手下将士们的十分优厚 , 造成了崇祯帝最终将袁崇焕处以凌迟的千古奇冤!崇祯帝发布命令后 , 袁崇焕手下的第一战将祖大寿声称 , 若不放了袁大帅 , 本将拒不执行任何朝廷命令!崇祯帝只好厚着脸皮派人求袁崇焕在监狱里继续发号施令 。
在得到袁大帅的命令后 , 祖大寿才出兵收复了被金军抢走的永平四城 。战争胜利了 , 可他心心念念的袁大帅 , 也最终难逃一死!
【名著典籍|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求福利,死路一条】古今 , 作为夹在中间的“中层干部” , 想干好都是最难 。他们一方面要揣摩上级的心思 , 又要做好父母官的“面子工程” 。对于下属 , 是过分优厚;还是对高层 , 尽情谄媚 。二者之间 , 将这个度拿捏准确无误 , 没有大智慧者 , 恐怕终其一生 , 都无法尽善尽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