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让更多人远离一次性消费文化
本文插图
《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近日公布 。 十条内容除了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外 , 主要聚焦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 诸如快递包装、外卖餐盒、超市连卷袋等皆在管控范围内 。
鉴于白色污染的巨大危害 , 本世纪以来 , 世界各国陆续对塑料采取限制性政策 。 就我们国家来说 , 2008年6月 , 以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销售和塑料袋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限塑令”正式落地 。 十余年来 , 成绩有之 , 问题也不容回避 。 着眼增量远大于减量的客观现实 , 今年发布的新“限塑令”和新《固废法》 , 开始探索整体塑料循环产业链的构建 。 于北京而言 , 此番“限塑十条”的发布实施 , 将补齐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 。 我们期待 , 不断细化的顶层设计能够充分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治理举措 , 进一步为城市减负、为环保赋能 。
更要看到 , 管理文件的出台毕竟只是开始 。 北京是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型城市 , 从咖啡店的吸管 , 到菜市场的袋子 , 再到饭店的餐盒 , 一次性塑料制品遍布市民衣食住行所有消费场景 , “限塑”的难度很大 , 限禁后 , 一些也难很快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 。
【消费文化|让更多人远离一次性消费文化】从这个角度看 , 想让“限塑”从纸面走向行动 , 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 , 靠的是广大市民的努力 。 最好的参与方式 , 不光是用环保的一次性用品替代旧的一次性用品 , 而是多尝试告别一次性、浪费性的消费文化 , 以不用、少用、重复利用实现源头减量 。 打个比方 , 与其纠结超市连卷袋、塑料袋使用什么材质的塑料便于降解 , 倒不如尽可能少使用几个塑料袋 , 或直接使用布袋 , 更接近环保的本意 。
社会行为方式的养成 , 与周遭环境密切相关 。 培养新风尚 , 意味着行为方式的重塑 , 尤其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动 。 让更多人远离一次性消费文化 , 首先需要各类消费场景努力营造一种氛围 。 在这方面 , 外卖开了一个好头 。 目前各大平台都将是否需要餐具作为点餐必选项 , 且对无需餐具的消费者予以一定奖励 。 这样的强提示下 , 北京已有15%到20%的外卖订单选择无需餐具 。
顺着这个思路想一想 , 其他消费场景也大有文章可做 。 比如 , 饮品店在点单时可提醒顾客方便时自备杯子 , 超市在醒目处多些自备购物袋的标语 , 同时对积极配合的消费者给予优惠或奖励 。 只要各方面肯用巧思 , 一定能调动起消费者“限塑”的积极性 。
从善如登 , 从恶如崩 。 提升文明程度绝非易事 , 硬性约束和软性引导缺一不可 。 营造一种全面“限塑”的氛围 , 对一次性消费文化说“不” , 久久为功 , 终会带来风气之变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崔文佳
- 帐篷里待一晚可得10万奖金,很多人跃跃欲试,结果却无人挑战成功
- 英国人的厕所铺满地毯?世界不同文化存在的8个显著差异
- 长白山天池水怪真相,多人目睹其身影(疑似巨型翻车鱼)
- 百团大战发生在什么时期,1940年8月20日(共歼灭日军2万多人)
- 消费水平|《向往的生活5》晒生活海报,看似过苦日子,其实样样都不缺
- 王牌对王牌|强捧“资源咖”,消费情怀,这档综艺是导演“闲着没事”拍的吧?
- 王牌|细数《萌探》三大问题:强捧宋亚轩,推理不如《明侦》,消费情怀
- 世界未解之谜:魔镜之谜,为何让接触的多人均遭遇不幸?
- 唐汉霄|不定义音乐的《为歌而赞》,正在重新探索音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中国文化|2021.6.8娱乐爆料:杨洋、肖战、刘亦菲、王一博、苏晓彤、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