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追朱鹮的人(遇见)


_本文原题:追朱鹮的人(遇见)

人民网|追朱鹮的人(遇见)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立秋刚过 , 天空通透得像水洗过一样 。 一群亮白的朱鹮抖落暑热的烦闷 , 翔集在陕南汉阴县解放村月河滩上 。 有摄影达人抓拍到了这十余只野生朱鹮 。 河湾碧水清清 , 青毯般的草滩上 , 朱鹮惬意地上下翻飞 , 捕食捉虫 , 好一幅和谐欢畅的美好生态图景 。
朱鹮出现在汉阴县城边 ,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 , 让远在成都的薛勤学兴奋不已 。 他想回老家安康 , 追寻汉阴县城边这群神奇的鸟儿 。
第二天凌晨 , 薛勤学即驱车奔赴汉阴 。 当第一眼看到朱鹮时 , 老薛竟愣了好半天 , 甚至没有习惯性地支起三脚架 , 熟练地安装上长焦镜头 。 他只是说了一句 , 呵呵 , 同在蓝天下 , 人鸟共家园 , 朱鹮这家伙越来越喜欢凑热闹!
只见这群朱鹮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黑色的长嘴、细长的双脚 , 它们时而在天空滑翔 , 时而在草滩低头觅食 , 时而在一起窃窃私语 。 缓过神儿来的老薛 , 从汽车后备箱里取出三脚架 , 将相机固定 , 装上长焦镜头 , 拧紧旋钮 , 转动云台 , 这些美丽的鸟儿立时映入镜头中 。 多么熟悉的身影呀 , 真是越看越令人喜爱 , 越欣赏越让人着迷 。
老薛学摄影有些年头了 , 刚开始拍风光、拍人像 , 几年下来几乎把各类题材拍了个遍 , 相机、镜头买了不少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他遇见了拍鸟的人 , 用别人的设备尝试拍了一下 , 感觉鸟儿灵动 , 拍起来有趣 ,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 迅速加入到拍鸟的行列 。
北枕秦岭、南靠巴山的安康 , 汉水横贯东西穿城而过 。 这里水质清澈 ,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 。 在城里上班的薛勤学利用闲暇时间 , 在城堤、江边、汉江大桥、黄洋河畔即可拍到鸟儿 。 特别是入冬后 , 候鸟南飞 , 数万只秋沙鸭、赤麻鸭、斑头雁、渔鸥、鸬鹚以及骨顶鸡成群结队 , 或伫立江边滩涂 , 或在江中戏水 , 汉江简直成了“鸟的天堂” 。
拍鸟时 , 老薛经常会遇到在河堤上散步的人 。 有人问:“早上6点就看见你们蹲在江边 , 晚上你们还在那儿 , 天这么热 , 你们在干什么呢?”他回答说:“拍鸟!”“你们真吃得了苦 , 拍鸟能赚钱吧?”“不赚钱 , 就是爱好!”“真佩服你们!拍到珍稀鸟儿 , 激动吧?”“那是 , 比捡到金元宝还高兴!”
老薛与朱鹮结缘 , 是在2007年 。 那时 , 与最早发现“秦岭一号朱鹮群体”的汉中洋县一梁之隔的安康宁陕县寨沟村 , 也已启动朱鹮人工培育并进行野化放飞实验 。 那年早春 , 薛勤学忙不迭地赶往目的地 。 他遇到了县野生动物管理站高级工程师、拍鸟达人田宁朝 , 并与这位同龄人细聊起朱鹮 。 朱鹮因其脸颊、喙尖、双腿、翅膀内侧呈红色而得名 。 繁殖期时它们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 , 涂抹到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 , 使其变成灰黑色 。
清晨薄雾中的长安河畔 , 寨沟基地 , 沱湿湿的水田地 , 水田四周水草丰茂 , 林木如盖 。 三五成群的朱鹮翩翩而至 。 两位拍鸟达人拍摄到朱鹮喂雏饮食、起飞落地等精彩画面 , 兴奋不已 。 它们鼓翼飞翔 , 涉水在浅浅溪流、沼泽及稻田内 , 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和昆虫 , 栖息筑巢在高大的桦栎树冠 。
几年前 , 薛勤学在汉江支流月河的蜡烛山脚下 , 又发现了成群的朱鹮栖息 。 连续三天拂晓前 , 他开车赶往涧池月河青草滩 。 只见三五成群的朱鹮先是一群黑点 , 渐渐颜色变白 , 从凤凰山一个俯冲翩跹飞来 , 整个天空都被映红了 。 来到这里的朱鹮 , 与白鹭、苍鹭、牛背鹭和河边吃草的水牛一道 , 和谐共处 。 直到傍晚时分 , 成群结队的朱鹮才向南山的凤凰山飞去 。分页标题
三年前的一天 , 像往常一样 , 薛勤学蹲守在江边拍摄白鹭 。 突然 , 他的眼前一亮 , 在东坝黄洋河与汉江交汇的入口滩涂处 , 沙渚上赫然现身一对朱鹮 。 老薛当即一口气拍了三个多小时 , 直到朱鹮恋恋不舍地飞走 。 第二天早上6点半 , 他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又来到这里 , 没想到在同样的地点 , 又一次见到两只朱鹮悠然地低头觅食 。 接连五天 , 薛勤学都在这里拍摄到了这对鸟儿 。
说起来 , 像老薛这样的拍鸟达人追求什么呢?仔细想来 , 他们追着朱鹮拍摄 , 不仅仅是兴趣使然 , 更多的是想将这种神奇的鸟儿最美丽的一面展示给人们 , 最终唤起人们对这些大自然精灵的关注和保护 , 期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人民网|追朱鹮的人(遇见)】《 **** 》( 2020年11月1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