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梦雅苑|天使关爱——巴林特小组


_本文原题:天使关爱——巴林特小组
冬日暖阳 , 微风拂面 。
11月9日晚上6点 , 巴林特小组第三次活动在湘雅二医院精卫楼十楼如期开展了 , 今晚在座的一共有12位老师 , 包括观察员陈琼妮老师、组长何莉老师、副组长蔡怡文老师 。 来自各个科室的姐妹们 , 大家欢聚一堂 , 围坐成一个温馨的小圆圈 。
首先 , 何老师把巴林特小组的来历、内容及其目的、意义作了介绍(除了在第一次小组专门用PPT作了详细讲解以外 , 凡有新的成员到来 , 温柔而又细心的何老师都会耐心的再叙述一遍 , 让每一个成员都能熟记于心) 。
接着 , 何老师用精辟的指导语提示我们回想各自现在发生或者以前发生的案例 。 今天分享的案例中 , 票数最高的非静静(化名)莫属了 。 静静说起自己的经历 , 潸然泪下 , 竟无语凝噎 , 说到伤心之处 , 姐妹们的眼圈都红了 , 大家感同身受 , 产生了共鸣 。
静静讲完自己的案例后退出了圈外 , 椅子挨着圆圈做起了旁听者 。 我们把圈子围得更小了些 。 何老师让我们轻轻的闭上双眼 , 安静的冥想 , 慢慢地进入案例中的角色 , 体会这个角色的想法、情绪与感受 。 融入角色后 , 大家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 姐妹们开始讲述体会到的角色情绪与感受 , 把心中的所思所想一吐为快 。 有的当了静静本人 , 有的当了静静的同事 , 有的当了静静的领导 , 有的当了静静的病人 , 还有的当了静静的老公 。 大家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发挥得淋漓尽致 , 把人物形象都演活了 , 原来都是有表演天赋的优秀演员呢!
然后 , 何老师运用角色扮演的技术 , 让静静在小组成员中选择一位扮演案例中对她最重要的角色并进行对话 , 对话后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接着静静互换角色进行第二次对话 , 双方心平气和地互诉衷肠 , 互相表达了各自的难处 , 也传达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心意 , 真是一次美妙的沟通啊!
最后 , 静静的情绪逐渐稳定 , 心情也好了不少 , 心中的那片乌云也随风飘散了 , 脸上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
剧情结束 , 如黄莺般悦耳动听的压轴片尾曲轻轻唱响 。 原来是陈老师说话了:“我就像你们的姐姐 , 把知心话告诉你们 , 让大家心里舒坦些 , 在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上 , 不要有太多的希望 , 这样我们的心理落差就会小一些;在不该比的地方 , 不要做无谓的比较 , 这样我们的内心会更快乐;有得必有失 , 凡事在于心态;把家庭搞好 , 工作起来才无后顾之忧 , 才会顺顺利利 。 遇到问题不要积压太久 , 要及时解决 , 相信大家都有方法、有技巧把琐事处理好 , 实在处理不好的 , 可以和科室同事、领导分享 , 也可以向我们心理病房的老师求助 , 多一个人 , 多一个办法 , 多一份帮助 。 希望你们逐渐成长起来 , 以后都可以像何老师、蔡老师成为小组的组长 , 给科室姐妹们带来福音 ,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 ”
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 每次参加巴林特小组后都有不同的收获 , 今天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 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 陈老师如姐姐般温和地与我们谈心 , 让我们心情舒畅;何老师如导师般把案例娓娓道来 , 让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 带领我们从彷徨走向坚定 , 从黑暗走向光明 。
我们正如金灿灿的向日葵般仰望天空 , 向阳生长!

护梦雅苑|天使关爱——巴林特小组
本文插图
【护梦雅苑|天使关爱——巴林特小组】巴林特小组以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迈克尔·巴林特(Michael Balint)的名字命名 。 巴林特小组是一项聚焦于职业化医护患关系的工作方式 , 在小组中通过困扰我们的个案 , 以对小组成员安全、尊重的方式加深我们对护患关系的理解 , 反思我们对病人的反应 , 以发掘病人和我们自己新的方面 , 探索我们的盲点和深层假设 , 培养我们对于病人的共情 , 培养我们对于自己的共情 , 更好地回应病人的需求 , 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减少孤立无援的感觉、减少因挣扎于困难案例中而产生的羞耻感 , 变得对新知识更开放 , 减少工作倦怠 , 提高工作满意度 。分页标题
湘雅二医院心理联络护理专业小组从10月份开始启动巴林特小组活动 , 我们将持续进行 , 尽情期待……
作者丨 温成成
指导老师丨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