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_本文原题:《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期刊目录
徐 朝东:“農”“東”“龍”“童”“重”组同源词分化之考察——为纪念刘又辛、马文熙先生而作
李军:“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曾昭聪:“顿”的量词用法的词源
王春燕: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的来源及其句法语义表现
赵立伟: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 ——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吴宗辉:唐宋以来汉字通行字形局部调整研究
冯聪:据安大简谈《摄命》猷卜乃身
张军涛:《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刘敬林:“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朱生玉 王相帅:《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牛振: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胡惠:形声字义符对范畴语义提取的理论分析
李维琦: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侯瑞华:《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苏浩浩:《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征稿启事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汉字生态》简介
《中国语情》《中国语情特稿》《中国语情月报》简介
第二届汉字理论与汉字史专题研讨会·青年学者论坛(2020)顺利召开
文章摘要
“農”“東”“龍”“童”“重”组
同源词分化之考察
——为纪念刘又辛先生、马文熙先生而作
徐 朝 东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提要同一声符的汉语同源词意义来源 , 分为从本义分化与从假借义分化两种类型 。 通过“農”“東”“龍”“童”等类[厚重/大]同源词 , 是以为*t+?/u?音节为基础而推演产生的 , 没有相应的形体依附 , 就借用其形体;“重”类与形体意义相匹配 , 属于本义分化 。 汉语同源词中借音产生的比本义分化的要多 。
关键词“農”“東”“龍”“童”“重”组 同源词 语音分化 先于 本义分化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李 军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提 要贺知章《回乡偶书》的押韵和“衰”的音义争议不断 , 主要分歧在于“衰”字取音与取义不合 , 所以有些学者又从假借、讹误、实际读音等角度进行解释 , 但均有未安 。 其实 , 在押韵上 , “衰”只能是读cuī灰韵 , 非脂、支韵 , 更非出韵 , 因为韵脚字“回”“衰”“来”中的“回”“来”已经是灰、咍同用 , 这说明贺知章掌握并严格遵循近体诗灰、咍同用的押韵规定;在词义上 , 衰与缞、蓑、榱、 、滖、?等为同源关系 , 词源义为/下垂/ , 可引申出“差等”“递减”等义 , 由“递减”义可再引申出事物发展由盛而衰的“衰落”“衰退”等义 , 以及事物数量由多而少的“稀疏”“稀少”等义 , 其所指之物颜色相同或相近:黄(白)或白 , 所以“鬓毛衰”字面释义为“鬓发又少又白” , 这合乎“鬓毛衰”的言外之意“衰老” 。 这可为解决“衰”字在辞书、作品选、语文教学中的“押韵”“释义”分歧提供参考意见 。
关键词衰 缞 蓑 榱 滖 ?
“顿”的量词用法的词源
曾 昭 聪
(暨南大学中文系)
提 要量词“顿”可以用来指饮食的次数(名量词)和动作的回数( 动量词 ) 。 “顿”从“屯”声 , “屯”声含“屯聚、聚多”之源义素 。 “顿”用作饮食次数的量词和作计量动作回数的量词时 , 均暗含了“屯聚、聚多”的词源 , 两种用法的发展脉络均可从词源角度出发进行解释 。 量词词典需要注重词源的阐释 。分页标题
关键词量词 顿 词源
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的来源及其句法语义表现
王 春 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提 要 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经由跨层结构“不+[过+X]”词汇化而来 , 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多重动因共同推动的结果 。 其中约数短语的进入是促使词汇化产生的最重要的句法条件 。 首先 , 约数短语“数N”致使跨层结构中的X有“标准”和“范围”两种理解 , 原范围义发生转移 , “不+[过+X]”有了重新分析的可能;其次 , 约数短语“数1 数2 +N”促使“不过”完成重新分析和词汇化 。 词汇化后的“不过”通过类推和扩展 , 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句法表现 。
关键词不过 词汇化 重新分析 类推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
——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赵立伟
(聊城大学文学院)
提要“迹”在古文字及古隶阶段均从“朿”得声 , 西汉元成时期开始出现从“亦”的“迹”字 , 这一更替过程至东汉时期最终完成 , 语音的发展和形体的演变是促使这一声符替代现象发生完成的根本原因 。 由此可以推断 , 锡铎旁转的现象在西汉晚期便已存在 , 并非如学界之前所认为的那样至东汉才开始产生 。
关键词迹 声符替换 锡、铎旁转
唐宋以来汉字通行字形局部调整研究
吴宗辉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提 要唐宋以来 , 部分原有古文字依据或隶变后早已通行的汉字楷书字形 , 出现了笔画或部件局部调整 。 究其原因 , 与官方和学者向《说文》篆形及其构形分析靠拢有关 。 其中 , 南宋毛晃《增韵》和明代通俗字书《字汇》《正字通》有关汉字通行字形的调整和择定 , 对汉字规范和印刷形体影响尤大 。 古人正字的得失可作为现在汉字规范工作的镜鉴 , 而古籍整理、俗字研究、辞书编纂等对汉字通行字形的局部调整应予足够的重视 。
关键词汉字 通行字形 局部调整
据安大简谈《摄命》“猷卜乃身”
冯 聪
(安徽大学文学院)
提 要近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摄命》简3“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猷卜乃身”中的“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字 , 学界多有说法 。 本文根据安大简《诗经·小戎》篇中的“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字认为此字是“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之异体 , 在句中应读为 “载” , 训为动词“重” 。 简文中 “载猷卜”即“载?卜” , 与占卜中常见的“习卜”有关 , 在出土文献中指赞同上一占辞而进行的占卜 。
关键词清华简 安大简 习卜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张 军 涛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提 要对读《合集》27459拓片与照片有三方面的新发现: 一、之前学界就其所作释文有几处误释、漏释;二、其刻辞存在书风不一致情况 , 是何组三A类、三B类同版的珍贵实例;三、其存在刮削重刻现象 , 乃刻错了个别字后不得已而为之 。
关键词《合集》27459 何组 释读 书风 刮削重刻
“楞”“愣”关系
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刘 敬 林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现代汉语词典》自第1版至最新的第7版都未给“楞[lènɡ]”立条 。 论文从“楞”“愣”关系、“楞[lènɡ]”在现代汉语里承载词义能力 , 和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法规性文件等方面进行讨论 , 认为“楞[lènɡ]”是现代汉语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规范字 , 《现代汉语词典》应当立条释义 , 以体现“楞[lènɡ]”在现代汉语里的应有地位 。分页标题
关键词楞 愣 异体字 应有地位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朱生玉 1 王相帅 2
(1.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 2.临沂大学文学院)
提 要“同意”是《说文解字》所揭示的一种汉字构形现象 , 或指几个字的某个构件之构意相同 , 或指整字的构形意图相同 。 段玉裁不仅继承了许慎的“同意”说 , 而且有所发展 , 主要表现为在明确区分“意”与“义”的基础上 , 重视“意”这一概念;对“同意”做了理论阐释;增加了“同意”字组 , 丰富了同意字的结构类型 。 段玉裁的理论发明对于当今文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意”是古今汉字皆有的科学概念 , 是建构完善的汉字学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概念;形-构-意-义的交互关系不仅体现在“同意”字方面 , 而且是理解“造字过程”和“识字过程”的理论指导;以此为基点离析文字学上的相关概念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说文解字注 同意 文字学理论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牛 振
(郑州大学文学院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提 要1891-1933年 , 不同机构或个人提出了10余种音译元素名用字规范方案 , 其中所用字符或沿用《化学鉴原》《化学初阶》等早期化学译著中的的元素译名用字 , 或“借用”汉字系统中的“不常用之字” , 或为译者根据外语元素词的音义、元素特性等创制的字符 。 各规范方案涉及48种元素 , 大部分元素的译名用字并不统一 , 存在同形异用、异形同用、一词多译、多词多译及同音字等现象 。
关键词清末民初 音译元素名 用字规范 字符来源 用字现象
形声字义符对范畴语义提取的理论分析
胡 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 )
提 要认知心理学家运用“两个网络系统”“平行激活扩散”等理论 , 以实验手段证明了义符对汉字形声字所记范畴语义的提取具有促进或干扰的作用 , 义符与词义的一致性、义符的语义距离以及词频等是其中的影响因素 。 本文进一步探讨义符本身所具有的示意功能对这些因素的生成产生的影响 , 认为义符在造字时与形声字本义之间具有多样化的语义关系 , 在具体使用中义符与现行汉字形声字字义或者字形发生变化 , 用字环境下非形声字的干扰等 , 都使义符对形声字所记范畴语义提示和反映的能力产生差异 , 从而在现有的用字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作用力 , 在此基础上为今后更深入开展相关心理学实验研究提出些许思路 。
关键词义符 形声字 认知心理学 范畴语义 示意功能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李维琦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释佛经中的“枝掖”为枝叶 , 虽不是无稽之谈 , 但施之本文不协 , 以之解释他卷中的“枝掖”也不成文理 。 查阅佛经音义一类的工具书 , 再通过与异译相比对 , “枝掖”或“枝棭”当释为相似、似是而非 。 揆之本文而协 , 验之他卷而通 。
关键词枝掖 枝棭 枝叶 似是而非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侯 瑞 华
(清华大学中文系)
提要《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泛泭以下流兮 , 无舟楫而自备”一句 , 其中的“备”当读为“浮” , 指乘舟顺流而下 , 没有舟楫任其漂浮 。 这与前句所言的乘马无辔衔而任其自行 , 都是为了说明“背法度而心治”的危险而举出的生动比喻 。
关键词楚辞惜往日校读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苏浩浩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提 要《左传·隐公元年》“讥失教也”句为解经语 , 国内传世诸本均无异 , 而此句日本金泽文库卷子本并无“讥”字 , 结合版本、《左传》“讥”字用例以及杜预对《左传》的作注习惯 , 此句当以金泽文库本为是 , 原文当为“称郑伯 , 失教也” , 国内传世诸本所多“讥”字可能是后人受杜预注经传之语影响 , 传抄致衍 。分页标题
关键词 左传讥 金泽文库 杜预
编辑|孙梦辉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
本文插图
【汉字学微刊|《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