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真能抗衰老吗?究竟怎么回事?抗糖真能抗衰老吗?令人震惊

聊一聊那些抗糖良言
日常生活中 , 糖友可能会从电视、报纸等途径了解到一些抗糖语句 , 然而这些语句并不全是正确的 , 有些具有道理 , 但有些则可能是一些保健品骗子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而瞎编的话 。 所以需要进行仔细辨别 ,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 , 好的抗糖语句既便于糖友记忆 , 又蕴含着控糖的道理 。
举个例子“一天一苹果 , 医生远离我“ ,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 一项研究显示 , 吃苹果能导致胆固醇水平小幅但却显著的下降 , 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这些研究的内容想要记住可能有些困难 , 但是 “一天一苹果 , 医生远离我“这十个字却很容易记住 , 印象里也会知道一天吃一个苹果 , 是对身体有益处的 。 好的良言就是如此 , 通过简单易晓的语句 , 来让人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 。
而本期 , 就和各位糖友聊一聊比较常用的抗糖良言 。

抗糖真能抗衰老吗?究竟怎么回事?抗糖真能抗衰老吗?令人震惊
文章图片
良言一: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理论 , 由我国已故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教授首次提出 。 指的是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这“五驾马车” 。 病程长的糖友对这个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
饮食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手段 , 通过调整饮食总能量、饮食结构及餐次分配比例 , 有利于血糖控制 , 有助于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营养不良发生 。
规律运动则有助于控制血糖 , 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 减轻体重 , 提升幸福感 , 而且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效果显著 。
【抗糖真能抗衰老吗?究竟怎么回事?抗糖真能抗衰老吗?令人震惊】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 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 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可促进患者不断掌握疾病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 拥有更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糖尿病知识和较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 。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 , 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之一 。
药物治疗即相关药物的使用 , 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这里不再多叙述 。
良言二:预防糖尿病 , 常量量自己的腰围
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关于成年人中得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 。
大多数腹型肥胖都是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的 , 加上很多人工作长期处于坐姿 , 运动时间不足 , 从而促进了脂肪在腹部的堆积 。 一项研究指出 , 脂肪的分布位置直接影响到肥胖的人是否健康 , 腹部脂肪堆积问题对人体健康伤害最大 , 除了会导致糖尿病 , 还会引起脂肪肝、心理问题等 。 因此 , 时常量量自己的腰围 , 有助于发现自己是否是腹型肥胖 , 如果出现了腹型肥胖 , 及时地调整饮食 , 加强运动 , 则有助于减肥和预防糖尿病 。
良言三:血糖不好 , 少量多餐!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 , 由于要限制饮食摄入 , 不能像得病之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 总会感到饿 , 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 其实 , 糖尿病患者通过少食多餐 , 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 如减少血糖波动 , 预防低血糖 , 减少饥饿感 。
少食多餐是将正餐匀出一定量作为加餐 , 这样正餐的能量摄入会减少 , 便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 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 按照膳食平衡原则 , 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1/5 , 午餐占2/5 , 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三餐各占1/3 。 如果要分餐的话 , 可以每日吃5~6顿 , 从三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 , 放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以及睡前作为加餐 。分页标题
良言四:糖友吃饭 , 粗粮是宝
膳食纤维能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时间 , 延缓葡萄糖的消化与吸收 , 从而改善餐后血糖控制和长期糖尿病控制 , 但很多老年糖友在膳食纤维的问题上存在误区 。 大家总觉得吃蔬菜 , 尤其是那些粗纤维多的蔬菜(如芹菜) , 才是摄入膳食纤维的好方法 , 其实并非如此 。 粗粮也富含膳食纤维 。 研究发现谷物膳食纤维除了具有和其他膳食纤维类似的代谢益处 , 还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 。
良言五:管住嘴 , 迈开腿 , 放宽心
管住嘴 , 迈开腿这两个词主要讲的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 这边不多叙述 , 我们着重说一下“放宽心” 。 有一个名词叫做“糖尿病痛苦” , 它指的是糖尿病相关的一系列不良情绪 , 如挫败感、担忧、愤怒、负罪感等 。 通常 , 经受糖尿病痛苦困扰的糖友还会感到自己每天要有太多的事情去考虑、去做 , 有些糖友甚至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糖尿病 。 当糖友您有这样的感觉时 , 请记住“放宽心”这个词 。 糖尿病并不是一种“绝症” , 是完全可控的 , 当把糖尿病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后 , 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与普通人的区别也就是每天服用几粒药或者打胰岛素 , 其他常人能做的事情 , 自己一样能够去做 。 所以与其每天自己呆在家瞎想 , 不如多出去走走 , 放空一下自己的大脑 , 看看外界的美景 , 这时候 , 你就会发现生活还是美好的 。

抗糖真能抗衰老吗?究竟怎么回事?抗糖真能抗衰老吗?令人震惊
文章图片
直播真能卖房吗?
今年的“6·18” , 小林的购物车有点特殊 , 里面除了各类日常消费品 , 还有一套房 。
准确来讲是一张“6.18元抵6180元”的优惠券 , “先占个坑位抽抽奖 , 至于会不会买还是要去现场看房之后再决定 。 ”5月22日看完京东与中骏集团的直播后 , 小林将中骏·云景台的购房优惠券放入了购物车 。

抗糖真能抗衰老吗?究竟怎么回事?抗糖真能抗衰老吗?令人震惊
文章图片
2020年这场由头部房企和电商平台掀起的“直播风潮”会否进一步改变人们的购房习惯?
跟小林一样 ,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购房者辗转于各大直播平台 , 线上看房 。 “现在买新房都是期房 , 其实线上和线下看房差别不大 。 ”小林说 。
曾被人们认为最不可能被互联网攻陷的房地产业 , 如今也迎来了一轮直播热潮 。 克而瑞数据显示 , 目前有151家房企开启了线上营销 , 143家房企重启或新推出了线上售楼处 。
毕竟 , 当火箭都可以直播卖 , 房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 十几年前 , 电商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 , 2020年这场由头部房企和电商平台掀起的“直播风潮” , 会否进一步改变人们的购房习惯呢?
1
上身正装、下身睡裤 , 手机上一张小小的项目区位图 , 李敏就这样从一个房地产销售变成了网络主播 。
“公司统一排班 , 一天三场 , 我们十几个销售轮番直播 。 ”李敏告诉《环球》杂志采访人员 , “以前卖房靠电话推销 , 后来房子图片都挂在网站上 , 现在又开始靠直播获客 。 做了十几年的置业顾问没想到最终成了主播 。 ”
【抗糖真能抗衰老吗?究竟怎么回事?抗糖真能抗衰老吗?令人震惊】售楼处空空荡荡 , 直播间却熙熙攘攘 。 不仅众多传统房地产经纪人变身主播 , 自带流量的明星、网红加盟 , 更是让直播卖房赚足眼球 。 淘宝带货女王薇娅牵手复地 , 李湘携手富力 , 佟大为联手恒大 , 还有大张伟、汪涵与碧桂园 , 罗永浩与石榴集团的组合等等 。
随后 , 京东零售CEO徐雷也献出了自己直播带货的首秀 , 这是京东第一次推出自营房产业务 。分页标题
“其实京东的房地产业务2017年就已上线 , 但一直属于POP模式 , 即京东作为平台方 , 邀请开发商在商城入驻、展示房子 , 并通过优惠活动让用户可以到线下售楼处完成后续购房流程 。 新上线的房产自营模式 , 核心是京东向用户‘服务’ , 我们从平台 , 变成了服务商、销售商的角色 。 ”京东房产业务总经理曾伏虎向《环球》杂志采访人员透露 , “未来京东‘自营房产’会上线更多项目 , 目前还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与开发商洽谈合作 。 ”
实际上 , 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选择介入房地产销售 , 并不是要“革”了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命 , 而是房企自身发展所需 。 这一点 , 曾伏虎在与房地产企业的沟通中体会颇深 , “以前开发商即便入驻京东 , 也只是把我们当成一个引流平台 , 卖房子还是集中在线下 。 但这次疫情后 , 行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 开发商发现 , 线上其实是既现实又低成本的渠道 , 已有非常多的开发商在花大力气打造线上渠道 。 这也是京东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自营房产的原因 。 ”
目前 , 线上售房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型房企自建网上售楼处 , 如恒大的“恒房通”、碧桂园的“凤凰云”、融创的“幸福通”等;二是借助京东、淘宝、房天下、乐居等第三方机构合建网络售房平台;三是售楼员化身主播 , 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房” 。
5月20日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房地产开发项目售楼场所管理的通知》提出 , 鼓励开发企业充分利用电话、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VR)、直播售楼等非直接接触方式 , 开展线上楼盘展示、宣传等营销活动 。
或许 , 此次房地产的直播潮并不同于两年前的房地产O2O尝试 , 疫情的契机更像是撕开了一个口子 , 未来伴随着5G的到来 , 云购房时代正在开启 。
2
这波轰轰烈烈的房企“上播运动” , 卖房效果究竟如何?
从京东5月22日直播数据来看似乎不错 。 开播后仅10分钟 , 观看人数就破了百万 , 直播结束时高达400万 。 中骏集团的自营旗舰店也在开店首日超过了170万 。 “截至6月2日 , 我们的购房优惠券下单量已经超过了35000次 , 消费者对此次活动的玩法与奖项还是比较认同的 。 ”曾伏虎说 。
明星“带房”的效果似乎不及预期 。 薇娅的“卖房首秀”仅卖出800多份优惠券 , 且一天就有200多个退单;李湘虽然只卖了20张优惠券 , 却开创了直播成功卖房的先河——一套7.2折特价房;在佟大为与恒大的那场直播中 , 除卖掉近7000张购房抵扣券外 , 还卖出10余套特价房;与大张伟、汪涵联袂的碧桂园对外的数据显示 , 直播期间认购约25亿元 , 售出约2.5万张意向券 。
对于明星带货卖房成绩单的真实性 ,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提出了质疑 。 “目前为止 , 我们看到的是 , 这些明星都是一锤子买卖 。 可见 , 开发商也没关心效果的问题 , 投入的几百万元代言费 , 大多是为了做品牌宣传 。 ”
明源地产研究院也认为 , 直播电商的基因决定其并不适合卖房子这类非标准化产品 , 把直播电商当做推广渠道的效果远超销售渠道 。
但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 4月与佟大为合作的恒大集团单月实现销售金额652.1亿元 , 环比增长5.0% , 而同规模房企(全口径金额TOP10)4月销售基本与3月持平;富力4月与李湘合作试水直播售房 , 虽仅推出1套特价房和20张优惠券 , 单月仍取得权益销售额15.0%的环比增长 , 增速同样超过同规模房企(权益金额TOP20)8.1%的增速 。 石榴集团直播后 , 项目日均咨询客户增长了215% , 日均到访客户数和日均成交量分别增长了153%和121% , 截至目前 , 当月认购金额环比增长196% , 直播营销结果突出 。
房地产销售受到市场、推案、价格策略多方面的影响 , 很难分清明星直播效应在卖房效应中的比重 , 或许需要通过更长时间的市场检验才能确定 。分页标题
“购房需求是一个非标低频的需求 。 对于全国布局的头部房企 , 出于品牌、大活动的需求 , 请明星网红是可以快速引流通过粉丝和事件传播收集到一批用户的 。 可在卖房子这件事上 , 我们认为 , 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私域流量属性 , 那些具备专业能力的置业顾问 , 才是通过直播实现销售转化的主力军 。 ”曾伏虎说 , “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这条路 , 上半年举办了京东房产首届直播大赛 , 下半年 , 基于和京东快手的合作 , 我们会加大对直播领域的投入 。 ”
3
房地产电商化其实早就开始了 。 在京东、阿里、腾讯的早期布局中 , 其实都有房产电商业务的影子 。 之前的“6·18”和“双十一”也都有过卖房活动 , 但大多雷声大雨点小 。
链家、房天下、Q房网等房产经纪公司也都有线上平台 , 但主要功能还是展示信息、简单咨询、预约等 , 真正的房地产交易依旧会转到线下 。
这是由房地产的特性决定的 , 比如在实际购房过程中 , 贷款办理、过户网签、购房资格的审查核验等涉及到银行、住建很多部门 , 情况多样 。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经在一个卖货直播间里说过 , “直播通常都是最终端的消费品 , 不需要夹带其他的服务 。 如果要加其他专业服务才能使用的话 , 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卖了 。 ”
这决定了房地产不会成为像口红那样“后悔就退”的网购商品 。 因此这一轮房地产直播热潮 , 不论是开发商还是电商平台都将焦点聚集到了这些痛点 , 推出了很多相关服务 。 比如 , 此次京东房产自营中最让购房者看重的就是无理由退房、保价服务 。
曾伏虎说 , “开发商的房子要经过我们严格的评估 , 确保达到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 , 且拥有专属优惠政策 。 在确保满足价格保护、无理由退房退定的条件后 , 我们才会考虑接入到京东房产自营 。 再经过与开发商系统化对接 , 打通房源数据库、销控、置业顾问、案场系统与财务系统 , 实现数据全方位互通 , 能够达到销售闭环后才呈现给消费者 。 ”
未来 , 要真正让购房者认可线上模式 , 企业要更全面的房屋信息、引入无条件退款机制、通过科技方式更现实的沉浸式看房体验感等 , 实现这一切 , 最终考验的还是企业的服务能力 。
10年前 , 电商重新塑造商场格局 , 这一次电商入局 , 传统房地产中介和房地产销售部门是否会重复实体商场的命运呢?拭目以待吧 。
年轻人青睐代糖产品 健康与美味的需求真能兼得吗?
打开便利店的冷饮柜 , 一只手在“肥宅快乐水”和“无糖苏打水”之间犹豫不决 。 对比了包装背面的热量表后 , 最终这只手取走了标注着“无糖”的饮料 。
这个夏天 , “无糖”“代糖”“0热量”成为影响年轻人选购食品时的关键词 , 市面上出现了以此为招牌的饮料、酸奶、零食等各类产品 , 给消费者带来了远超以往的更多选择 。 在科学观念普及的影响下 , 不少人认识到过多食用糖的危害 , 比如会导致肥胖、衰老等 , 无糖产品精准地捕获了年轻人既想健康又舍不得美味的心态 。
这届年轻人想“鱼和熊掌兼得”的需求带动了无糖市场的繁荣 。 但糖真的是洪水猛兽吗?代糖产品真的健康吗?长期食用代糖产品是否会带来副作用?
“恐糖”下万物皆可代糖化
张婷菲是一个关注身材、相信科学的90后姑娘 , 平时常常阅览健康类 。 她看到不少文章里都写到了糖的危害 , 一些常见食品里的含糖量的数字“吓”到了她 , 一瓶可乐的含糖量竟然相当于十几块方糖 , 一些喝起来不太甜的饮料里竟然也有不少糖 。
之后她看到“糖”就有一种本能的抗拒 , 但和小姐妹聚会时怎能没有奶茶?她发现常喝的奶茶店推出了“0糖低卡甜菊糖”“三分甜”等关于调整糖品类和数量的选项 , 这深得她心 。
“白开水是喝不下去的 , 但身体不允许我再喝甜饮料了 。 ”对于男生樊明来说 , 打游戏时的“标配”是一瓶甜丝丝的冰汽水或茶饮料 , 这也是不少网吧里销售量靠前的饮料 。 后来 , 他胖了30斤 , 体检也查出了尿酸偏高 。分页标题
樊明舍弃不了碳酸汽水那股直冲嗓子眼的刺激感 , 所以一直在寻找代替品 , 市面上爆发性出现的各类无糖汽水恰好迎合了他的需求 。 他说:“味道肯定不如有糖的那么好喝 , 但也可以接受了 。 ”
无糖并不意味着不甜 , 而是把各种代糖当作甜味剂来满足口感 。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通则》的规定 , 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 , 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
以饮料为例 , 如果想完全追求健康 , 白水是当之无愧的正确选择 , 但如果又舍弃不掉甜味的诱惑 , 带有甜味的无糖饮料成为年轻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
过去 , 无糖饮料只有少数几款 , 其中某款没有添加糖的茶饮料因口味偏苦而购者寥寥 。 从去年开始 , 各类无糖饮料层出不穷 , 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三剑客”可乐、雪碧、芬达均推出了无糖产品 , 老品牌康师傅推出了无糖冷泡绿茶 , 元气森林等新兴饮料品牌因为主打无糖而在市场上迅速有了一席之地 。
采访人员在一家便利店做过不完全统计 , 可供选择的无糖饮料有近10种选择 , 包括气泡水、茶饮、奶茶、酸奶等 , 这些产品均在显著位置标注了“0卡”“无糖”等字样 , 吸引人们关注 。
这些产品使用了什么代糖?配料表给了答案:无糖可口可乐使用的是阿斯巴甜 , 元气森林使用的是赤藓糖醇 , 喜小茶使用的是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 。
精准洞察需求快速发展
喜欢健身的柴娜几年前在健身圈发现了很多人对无糖产品的需求 , “我们常说减肥需要管住嘴迈开腿 , 其中管住嘴更为重要 , 他们是既对立又融合的一个群体 , 想要一些低碳水低糖又美味的产品 。 ”市面上可以买到纯全麦的面包 , 但评论往往是“我知道它很健康 , 但我吃不下去 , 对不起” 。
后来 , 柴娜的父亲不幸罹患癌症 , 加之家里也有40年糖尿病史的亲人 , 这促使她创办了健康手作烘焙 , 用亚麻籽粉、椰子粉为原料进行烘焙 , 使得面包口味和健康兼备 , 在网上销售不错 。
后来 , 她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样:想减肥的学生、不想让孩子吃太多糖的家长、糖尿病患者、需要控糖的孕妇 , “有很多女生认为抗糖可以减缓衰老 , 虽然并不确定两者的关联关系 , 但这已足够吸引女性购买” 。
另一方面 , 柴娜认为近几年代糖技术的提升促进了产品丰富 。 木糖醇是不少人第一有印象的代糖 , 这些年市面上出现了天然甜味物质赤藓糖醇等多种代糖 , 口味上有很大的改善 , 这也促进了不少人选用代糖产品 。
另一款品牌元气森林因主打零脂、零糖、零卡而被人关注 , 被誉为饮料行业内的搅局者 。 来自阿里的数据显示 , 2019年天猫6·18 , 元气森林共卖出226万瓶饮料 , 拿下了水饮品类的第一名;2019年“双十一” , 元气森林在全网销量中排名第二 , 打败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洋品牌饮料;2019年全年 , 元气森林销售额超过7亿元 。
作为一家创业仅4年的本土饮料品牌 , 元气森林有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在创业前曾做过市场调研 , 调研发现:一是中国的肥胖人群在不断增长 , 肥胖会对身体造成很大负担 , 影响健康;二是“健康中国”合理膳食专项行动也特别提出 , “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 。 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 。
在研发时 , 他们会经常反复询问几个问题 , “你会不会一次喝完一瓶”“你自己会不会买”“你自己会不会一直喝” 。 同时 , 元气森林通过市场、渠道、销售等方面调研 , 将这些问题和调研量化为具体的数据 , 根据这些数据调整经营动作 。
元气森林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以及满足用户需求的品质实力和创新能力 。 和传统饮料企业不同 , 互联网企业重视数据的收集、分析 , 随数据变化调整发展 , 元气森林的每款产品从研发到生产 , 都是经过上百次的口味盲测 。分页标题
摄入无糖产品仍须有度
无糖类产品销售火爆 , 但仍有人担心 , 长期使用代糖产品是否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元气森林有关负责人解释了选用“赤藓糖醇”作为代糖的理由:赤藓糖醇是通过玉米淀粉原料酵母发酵而产生的天然甜味物质 , 进入人体后不参与人体血糖代谢 , 不产生热量 。 该负责人介绍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编写发布了《汇编(2014-2018年)》 , 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
“没有任何欲望的满足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 。 过去不少人对甜产生了依赖和喜好 , 如今年轻人的健康意识提高了 , 他们处在理性和本能抗争的矛盾状态 , 所以代糖类产品非常火 。
但长期食用代糖对健康的影响需要提醒人们注意 。 比如 , 阿斯巴甜属于二肽型甜味剂 , 一些研究提示 , 它可能会干扰氨基酸代谢 , 影响到神经递质平衡 , 例如影响大脑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水平 , 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 从而不利于人体的抗焦虑抗抑郁功能 。 她在其的文章中表示 , 从机理上来说 , 甜味剂让人感觉到甜味 , 却不能引起血糖的相应增加 , 属于对人体代谢系统的“欺骗” , 这种长期多次的欺骗 , 容易造成代谢调控机制的紊乱 。
“不要因为里面‘没有真正的糖’ , 就纵容自己对甜味食物和饮料的喜好 。 ”范志红建议 , 过度嗜好甜味本身 , 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 接受天然食物的口味 , 主要从水果、水果干等天然食物中获得甜味 , 才是合理的方式 。 (采访人员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