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尾款人”,你的快递到了!


网点|“尾款人”,你的快递到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圆通转运中心环形交叉带分拣机 。图2、中通转运中心自动分拣线 。图3、申通转运中心智能扫描设备 。
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正式落下帷幕 , 各大电商平台捷报频传:天猫双11狂欢夜总成交额4982亿元 , 同比增长85%;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超2715亿元 , 再创新纪录;小米“双11”全平台支付金额突破143亿……
千亿交易额背后 , 物流企业真正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
根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 , 11月1日-11日 , 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 , 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75亿件 , 同比增长26.16% , 再创历史新高 。
【网点|“尾款人”,你的快递到了!】从第一个“双11”开始 , 业务量爆发式增长让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操作的快递公司伤神 , 快递人一听到“爆仓”两个字便会心头一紧 , 消费者们在拼完手速后便进入漫长的等待期 。
近几年 , 虽然“快递慢”仍偶有发生 , 但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说“快递怎么这么快?”今年“双11”期间 , 《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实探了中通、申通、圆通的上海分拨中心以及部分快递网点 , 试图解析这种巨大转变背后的快递“秘诀” 。
智能分拣让快递“跑”起来
一袋袋来自全国各地、收件地址写着上海的包裹从货车上被卸下 , 操作工熟练地打开包裹 , 将里面的快件放置到快速移动的传输履带上 , 一个个快件经过传输带被运送到智能扫描机上 。面单上的三段码是快件的“身份证” , 代表着快件所属的片区 , 经过智能扫描 , 这些快件便会奔向各自所属的分拣隔口 , 自动落入隔口下的快递邮包内 。当一个大邮包装满后 , 工作人员会将邮包封口 , 并换上新的邮包 。
这是过去一周《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在中通、申通、圆通转运中心所看到的智能分拣快递中的关键流程 。这一流程之后 , 这些大邮包会被快递货车运送到上海各家快递网点 , 坐上快递电动车 , 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
在申通快递的上海智慧物流示范基地 , 上海转运中心经理汪秋贵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的快递分拣只有两个环节需要人 , 一个是把快件放到传输带上 , 另一个是打包快件 , 而在以前 , 看段码、扫描等工作都需要人工 , “所以相比前几年 , 今年的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今年在“双11”前 , 申通全面启动了54个产能项目的建设和自动化升级 , 其中上海智慧物流示范基地今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 配备了目前行业先进的交叉带、滑轮转盘、智能六面扫、自动贴单等智能分拣和快递操作设备 , 产能提升了近1倍 , 操作效率提升至少30%以上 , 申通在华东地区快件时效提升2个小时以上 。“双11”第一波高峰期 , 该转运中心24小时日最高处理快件达千万级 。
和汪秋贵的感受相似的还有中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操作部主管罗超仁 。言及亲身经历的5个“双11”的变化 , 他直言感触最深的就是与他朝夕相处的自动分拣线 。
罗超仁在2016年3月加入中通快递 , 也正是这一年 , 中通快递启动了自动化分拣系统 。在2016年“双11”之前 , 中通快递上海分拨中心第一台自动分拣机器刚好完成建设 , “2016年是一台 , 2017年有两台 , 2018年是三台 , 2019年是四台 。”罗超仁向《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表示 , 今年“双11”自动分拣系统的传输带速度从2米/秒提升至2.5米/秒 , 提速后每小时的分拣能力可以提高5000件 , 可完成任务相当于五台机器的分拣量 。
快递公司对智能分拣的投入和提效与快递业务量的快速提升分不开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的数据 , 2013年11月11日至16日的“双11”期间 , 全国快递业务总量为3.46亿件 , 同比增长73%;2014年“双11”期间 , 全国快递行业共处理快件5.4亿件;到了2015年 , 仅11月11日当天 , 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的快递物流订单就达到了4.6亿件 。在2018年和2019年11月11日至16日业务高峰期 , 共处理的邮(快)件分别为18.82亿件和23.09亿件 。分页标题
单纯地依靠人工分拣已经无法承担业务量爆炸式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 。据媒体报道 , 2010年“双11” , 部分快递网点就出现了快递件来不及处理 , 导致爆仓;2011年“双11” , 全国各地出现大面积爆仓 , 引发了社会性关注 。
在与三家快递公司转运中心的一线主管交流中 , 采访人员发现 , 随着自动化流程逐步完善 , 他们对爆仓的担忧也小了很多 。
圆通上海转运中心副部长范力向采访人员表示 , 以前是人海战术 , 但人的效能是有限的 , 而机器的效能要远远超过人工操作的效能 , 如今“双11”期间 , 把机器效能提高到最大化 , 不仅不会出乱子 , 而且很平稳 。
范力直言 , 自动化设备投入使用的第一年就马上见效 。“刚上线的时候感觉很陌生 , 但用完之后我们感觉到效率真的特别高 , 而且操作很有序、很平稳” 。
据悉 , 为疫情后的第一个“双11”实现充分保障 , 截至10月底 , 圆通全网各大转运中心改扩建项目计划完成了30多个 , 达到全年计划的92% 。
人车货场全链路数字化
当罗超仁在转运中心查看一条条分拣线是否正常运行时 , 离他几百米远的中通总部办公大楼3楼的会议厅内 , 中通快递“双11”期间的整体快件业务量、各地转运中心的进出港业务量、干线运输车辆情况、正在派件的快递员数量等关键信息均一一展示在一张电子大屏上 。
同一时间 , 中通快递数据智能部高级总监蒋国友在他的办公室里 , 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观测着这些数据 。
“我们在管理快件全链路的过程中会用到大数据监控 , 例如每天在全国网络中运行的几千万快件若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停滞或者没有及时送达给消费者 , 这些异常情况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监控抓取到 。我们会把这些信息推送给相应的业务部门后 , 他们会对这些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追踪和处理 。”蒋国友告诉采访人员 , 站在总部的角度 , 通过大数据平台 , 对各类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大大提升 。
据悉 , 这种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 不仅仅适用于快递公司总部 , 小到一个街道的网点、一个快递员 , 都是全链路管控系统中的一环 。
11月7日 , 上海圆通的一家网点老板李子明(化名)给采访人员展示了他的管理APP页面 , 当天网点到件8000多单 , 预计8日到件量6700多单 , 除了业务量数据 , 快件延误或遗失情况、签收/未签收情况 , 都能够实时地看到 。
李子明告诉采访人员 , 这套全链路管控系统在三年前就开始用了 , 但当时功能还不够完善 , 准确率也不够高 , 现在功能增加了很多 。例如 , 以前网点难以准确预判风险和准备应对措施 , 但现在通过系统给出的预测数据 , 网点老板便能够判断是否需要扩充场地 , 计算每个快递员一天要送多少件量 , 对人员进行及时调整 。
这便是快递公司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工具赋能网络的缩影 。从总部的管理人员、转运中心的一线主管 , 到网点负责人、快递员 , 都有相应的信息化应用APP , 根据各自权限不同 , 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可以看到的数据和可进行的操作也有所不同 。
和转运中心投入自动化设备、逐年提高产能的原因一样 , 快递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打造全链路管控系统 , 也与不断增长的业务量有关 。
“随着件量逐年增加 , 依靠分散在各个系统内的数据监控 , 已经难以保证整体的服务质量维持在高水平 , 如果要实现全链路管控 , 则需要一个大数据平台把各个系统的数据汇总起来 。”谈及中通快递打造大数据平台的初衷 , 蒋国友称 , 管理揽收快件、管理转运中心、管理网点派件等多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系统 , 但相互之间的数据不打通 , 而站在总部的角度 , 希望可以看到全链路是否发生异常 , 因此需要把所有系统的数据抓到一个平台上 , 进行综合管理、分析、预测和处理 。
数字化转型、全链路管控让快递公司在应对风险和危机时更加从容 。蒋国友表示 , “以前某个网点出现问题 , 可能一瘫就瘫半个月 , 现在发现问题 , 总部可以及时进行预警 , 相同的问题可能一到两天就解决了 , 效率提升了很多 。如果网点自己处理不了 , 总部还可以调拨附近的资源提供帮助 , 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系统传达下去 。”分页标题
此外 , 企业不断发展下的组织和人员臃肿问题也在这一转型中得以解决 。“以前有部长、副部长、主管、大组长、小组长 , 现在就部长、副部长两个人 , 管理直接就扁平到底 。”范力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的管理架构简洁明了 , 不再需要一层一层地传达指令 , 应对“双11”这种大促也更加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