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六月龄的他移植了妈妈部分肝脏

妈妈|六月龄的他移植了妈妈部分肝脏文章插图
董家鸿院士、卢倩等医师正在为小天进行肝移植手术 。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生命故事】
日前 , 只有六个月大的小天(化名)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出院 。 他移植了母亲的部分肝脏 , 还喝过“ICU护士妈妈”的母乳 。 如今 , 他带着清华长庚医护们的挂念 , 走进健康、快乐的人生 。
悲喜交加的四口之家
今年5月 , 河南省的刘先生一家迎来了一双儿女 。 这本是天大的喜事 , 然而 , 龙凤胎中的弟弟很快变成了“小金人” , 即先天性胆道闭锁导致的黄疸不退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执行主任卢倩介绍 , 先天性胆道闭锁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出现梗阻 , 胆汁无法从肝内经过正常的胆管结构排出 , 导致淤胆性肝硬化 , 进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 。 其发病率为1∶8000~1∶14000 。 肝移植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发展至终末期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 小儿活体肝移植总体预后良好 , 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
经人介绍 , 刘先生夫妻带着儿子小天 , 慕名来到了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专家团队门诊就诊 。 在与其他病友交流后 , 夫妻两人当即决定为小天换肝 。
一处刀口赋予两次生命
经评估 , 小天的妈妈为更适合的捐肝者 。
在一位新手妈妈的眼中 , 救孩子的命明显高于自己 , 而在移植医师的权衡中 , 如何更好地保护捐肝者则是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 肝移植团队一边评估着小天的肝脏体积 , 精密规划肝脏获取方案 , 一边则在思考 , 如何努力减少对这位剖宫产后的母亲的二次创伤 。
经肝胆胰中心副主任医师闫军充分评估 , 决定采取腹腔镜下切取供肝的方式 ,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切口和创伤要小 , 恢复也更快 。 而且 , 小天妈妈在生产时 , 腹部已有一道伤口 , 为了避免在肚皮上重新开口 , 增加腹部创伤 , 移植团队决定仍然使用原剖宫产的切口进行肝脏切除术 。 微创的方案之下 , 则是对手术团队精准外科技艺的挑战 。
手术中 , 闫军与肝胆胰中心副主任医师宋继勇联合主刀 , 顺利地在小天妈妈剖宫产原切口取出供肝;院长董家鸿院士与肝胆胰外科执行主任卢倩、副主任医师徐光勋、主治医师叶晟默契配合 , 对供肝进行体外修整、血管重建 , 后植入小天的体内 。 术中 , 6个月大的婴儿最细的血管仅1.5毫米 。 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 , 解除血管阻断 , 妈妈的肝脏在小天体内恢复了鲜红的颜色——那是一个母亲赋予孩子二次生命的颜色 。
白衣天使为患儿奉献乳汁
术后 , 这对母子被送入肝脏ICU病房进行监护 。 妈妈很快回到了普通病房 , 而小天的肠道功能比较脆弱 , 同时对新环境感到陌生 , 容易哭闹 , 导致了比较明显的肠胀气 , 严重时无法吃奶 。 即使胀气在后期有所缓解 , 小天对配方奶的适应又较差 , 小天妈妈因为手术已没有充足的奶水 , 小天的营养成了大问题 。
不过 , 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 照护小天的肝脏ICU病房护士郭秀辰听说后 , 立即把本来存给自己宝宝的奶水喂给了小天 。 吃上了“ICU护士妈妈”的奶 , 小天看到郭秀辰后开始“认人” , 就像见到自己妈妈一样不再哭闹 。 而肝脏ICU医师李姗则带领着“护士妈妈”们 , 用扣背杯轻轻拍打小天的后背 , 帮助小天排气 , 锻炼咳嗽的力量 。
为了让小天妈妈安心 , 护士们还通过微信视频保持着母子间的联络 。 看着小天一点点从“小金人”变回“小白人” , 小天妈妈和“ICU护士妈妈”心里满是说不出的高兴 。
此外 ,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 , 小天一家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由中华慈善总会携手中国工程院董家鸿等7位院士联合发起的“苦尽肝来”项目 , 为一家的经济困境解了围 。 而从项目启动至今 , 已有8位儿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了免费的肝移植手术 。
【妈妈|六月龄的他移植了妈妈部分肝脏】(作者:汤睿、于悦超 , 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