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灌县故事:拖着机关枪到街口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游行侠云游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灌州故事:上大兴和下大兴如果你从都江堰出发,驱车去花蕊夫人故里石羊镇,路上会遇到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们相距不到一公里,一处叫“上大兴”,一处叫“下大兴”。“下大兴”每到二五八逢场的时候,商贾云集,吸引周边很多乡民前来赶场。“上大兴”不逢集,但因地处交通要道上,每天人来车往,也十分热闹。
老灌县故事:拖着机关枪到街口
文章插图
清朝咸丰以前,这里的百姓往北去中兴或者往南去石羊赶集,其间各有四公里左右的路程,单靠步行,老百姓有诸多不便。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乡间颇不宁静,正如《礼记·中庸》中所言:“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一些混迹于乡间的邪恶势力趁这个混乱之际,或装神弄鬼做招摇撞骗的事情,或明目张胆地拦路抢劫,老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有一位名叫王正春的本地贡生,索性倡导在当时的东禅寺新建集市,并起名为“明圆场”。这个应运而生的场镇,立刻给百姓们带来方便,既减少他们的奔波之苦,还繁荣了当地的经济,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当地有两名秀才王友庆和朱正洪对贡生心怀不满,就带了一伙泼皮无赖扰乱集市,硬生生地把场镇闹垮。咸丰四年(1854),这两名秀才募集资金,在黑石河的曹家桥畔修建二十多间茅草屋,形成新的场镇,似乎是“将功补过”,把它取名叫“大兴场”。把一个集市“灭了”,重新建个新集市,前者让人痛恨,后者却也令人欢呼。老百姓们并不理会乡绅们的明争暗斗,他们只希望过太平日子,有集市可通有无。“大兴场”的兴建,终归是一件好事,人们很快忘了“明圆场”消失的原因。街市太平,百姓和乐。一百年风风雨雨,在历史的长河里却仿佛白驹过隙,只在弹指一挥间。令人诧异的是,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百年后,类似的事件竟然在同一个地方再次发生。
老灌县故事:拖着机关枪到街口
文章插图
民国三十五年(1946)六月,岷江洪水滔天,黑石河(岷江的支流)浊流滚滚。很快,古老的大兴场被洪水冲毁,老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洪水退去后的第二年,乡长宋竹修会同当地的地主绅士共同筹集资金,又在东禅寺的十字路口修建场镇,这次新建了三百余间的瓦房,木制的房屋鳞次栉比,显得奢华而气派,比原来的大兴场更热闹,人们相约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农历九月初二开场,老百姓们奔走相告,对新集市充满欣喜和期待。然而,这天大的好事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此时,大兴“哥老会”的卫灵昭和卫纯熙等人就妄图从中作梗,他们动员了一些商贾士绅,在五桂桥的马家沟一带修建了两百多间房,很快又修出一个“大兴场”,他们想用这个新的“大兴场”取代那个“次新”的“大兴场”。为了区别,老百姓把南面的大兴场叫做“下大兴”,北面的靠中兴方向的大兴场叫做“上大兴”。“上大兴”开场日定于正月初十,为了达到“后来者居上”的目的,卫姓人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特意邀请各路码头准备各类货物,利用春节还未过完的优势,组织了龙灯、狮子灯、川剧戏班子来助兴。他们甚至不惜血本,办了几十桌酒席,打算请赶集的人免费吃喝。他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活动”一举压倒“下大兴”的兴隆。但是,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卫姓人一贯鱼肉乡里,早已经不得民心,正月初十这天,乡民们一早就赶往“下大兴”热闹去了,把“上大兴”晾在那里无人问津。
老灌县故事:拖着机关枪到街口
文章插图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卫灵昭请来川剧团唱戏,自己点了开场戏叫《耿氏上吊》。这个戏本讲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征战台城,其妻耿氏听说战败后上吊自杀的故事。大兴老百姓听说开场戏演这幕剧,纷纷嘲笑卫灵昭不懂戏曲,怎么能开张时候上演穷途末路的故事,分明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自找不吉利。卫灵昭恼羞成怒,他气势汹汹地带着一群人去“下大兴”闹事,他们荷枪实弹地驱赶着的百姓,强迫他们去“上大兴”赶集、“吃酒碗”,对于这种强制的盛情,老百姓并不买账,他们各自散场,各回各家,宁可吃粥也不去“上大兴”吃大鱼大肉。卫灵昭没辙,又唆使乡丁游说商贩到“上大兴”,商贩们不理睬。争吵之时,乡丁枪杀了一位从石羊过来卖方桌的唐木匠。血案发生后,“下大兴”变得冷落,百姓畏惧卫灵昭的黑暗势力,敢怒不敢言,没敢去“下大兴”赶集,但谁也不愿意去“上大兴”。此后,卫灵昭为了让“上大兴”真正实现“大兴旺”“大兴隆”,又搞出一系列阴谋事件:派人趁月黑风高之时放火烧“下大兴”、派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到“下大兴”的猪市抢钱夺物、带乡丁拖着机关枪到街口要血洗“下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