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陆佳琦 , 32岁 , 护士
整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 徐佳晨
上海人吃年夜饭 , 蛋饺必不可少 , 长辈说这就是“金元宝” 。 如今超市里 , 各种品牌的蛋饺很多 , 但我还是觉得 , 只有吃到这一口自家做的蛋饺 , 才算真正过了年 。 小年夜是我们家最忙碌的时候 , 准备好蛋液、猪油、肉馅 , 拿出一年没用的蛋饺勺 , 要在燃气灶前站上将近两个小时 , 才能做出四五十个蛋饺 。 蛋饺做得好不好 , 除了看家里“大菜师傅”的手艺 , 蛋饺勺也相当重要 。 我家这把铝制蛋饺勺的历史 , 比我的年龄还长 , 是上世纪70年代从百货商店里买来的 , 当时售价只有2元 。 一开始用来盛汤 , 顺便做做蛋饺 , 不过随着家里精美的汤勺越来越多 , 这把勺子就闲置下来 , 变成一年一度做蛋饺的专用勺 。 勺子直径12厘米 , 柄长22厘米 , 因为直接接触炉火的关系 , 表面已经有些发黑 。 20年前 , 3岁的表妹玩耍时弄断了勺柄 , 家里人曾一度想换一把新勺 , 然而市面上铝制的大勺已比较少见 , 商店超市里几乎都是不锈钢勺的天下 , 遍寻不到 , 只能想办法在断柄处加一个木制的柄套 , 短了一大截 , 但勉强能用 。
文章插图
受访者供图
如今 , 表妹已长大成为我家第三代蛋饺“掌勺人” , 但蛋饺做得最好的还是好婆(奶奶) 。 88岁的她 , 记忆力已大不如前 , 但对过去的事情却记得格外清楚 , 常常会一遍遍和我重复 , 在中山公园附近的老房子里 , 她一边在楼下厨房间里做饭 , 一边照看着楼上房间里幼小的我 , 每天上上下下十几次 , 也不觉得累 。 我对老房子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 , 唯独记得过年前做蛋饺的一些片段 。 当时 , 不满10岁的我 , 搬着小板凳围坐在煤球炉边 , 看着火苗从黑色的煤饼空隙中蹿出来 。 好婆在烧热的蛋饺勺上涂一层猪油 , 立马发出滋滋的响声 , 倒上准备好的蛋液 , 然后手腕灵巧一转 , 再放上肉馅合拢 , 一个蛋饺就做成了 。 香气四溢 , 惹人嘴馋 , 这时 , 好婆会笑眯眯敲一敲我的额头说:“这没熟 , 还不能吃 。 ”其实 , 也不怪我嘴馋 , 小时候蛋饺还挺稀罕的 , 一般只在年夜饭的时候吃 , 而且是限量的 , 放在全家福砂锅里 , 每人两个 。 年夜饭的菜也不像现在这么多 , 一般来说 , 黄鱼、八宝鸭、白斩鸡、笋干烧肉……冷盆、热菜加汤一共8道 。 准备起来却很费功夫 , 凌晨4点先去菜场排队买鱼 , 下了班赶紧支起炉子 , 这样紧赶慢赶 , 到菜上桌也要晚上八九点了 。 不过 , 却没人喊饿 , 瓜子、花生牛轧糖早已吃了一肚子 。 最热闹的时候 , 28平方米的老公房里 , 住了足足7口人 , 小时候也不觉得有多拥挤 , 只觉得热闹 。 如今这种热闹 , 基本也就在年夜饭餐桌上才能体会到了 。 冷盆热炒堆了满满一桌 , 负责掌勺的嬢嬢也在网上学了不少新菜式 , 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一锅包含着蛋饺的全家福砂锅 。 酒过三巡 , 老爸总会朝厨房喊一句:“阿姐 , 今年蛋饺汤有吗?”“想吃总归有!”我想 , 这就是过年的滋味吧……
粮票、拷机……一样样老物件 , 见证了国家和城市发展 , 也记录了普通人的人生故事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及浦东、黄浦、静安、杨浦、普陀、嘉定、奉贤、崇明等区融媒体中心 , 推出“我家的老物件”新春策划 , 面向全社会征集那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老物件 , 并请老物件主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 如果你家也有老物件、传家宝 , 不妨跟大家一起分享背后的故事吧!
你的故事 , 我们想听!
点击这里参与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刘璐
【蛋饺|曾经28个平方住7口人!上海这家人,一把蛋饺勺用了40年柄断了也舍不得丢】来源:作者:徐佳晨
- 补血|曾经深信不疑的养生知识,竟然都是错的?
- 多少人,曾经为了感情,辜负了人生最昂贵的一段时光
- 慈善家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吗?
- 我走了,这条路好长
- 情绪内耗,正在伤害你的身体
- 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18天辗转28个地方打工,寻子两年半,看哭了……
- 女人过得好不好,一眼可以看出来
- 索尼|OMG!那个曾经的游戏王者暴雪,把自己卖给了微软
- 老公出轨了,我要不要坚持离婚?
- 二婚的女人,为什么总是爱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