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初春,和煦的阳光照射在有着90年历史的上海淮海大楼白色立面上,显现出一派利落和洁净。
这幢坐落于淮海中路常熟路路口大楼旧称“恩派亚大厦”,是“整个淮海中路颜色最浅、展开面积最长的建筑之一 ”,属于典型的装饰艺术派(Art Deco)风格。然而因为岁月的冲刷,其外立面日渐蒙尘,变得暗淡。近日,淮海大楼完成了外立面的修缮,粉刷一新的墙面恢复往昔的光彩,提亮了整个街区。澎湃新闻获悉,此次修缮将基于现实,剔除建筑身上与初始风格不相符的部分,尽可能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又兼顾民生需求。
大楼整体更新将于几个月后完工,“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推出的《留住老上海》栏目近日探访了这幢即将完成修缮的历史建筑。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修缮后的淮海大楼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修缮后的淮海大楼局部
曾是沪上最高级的公寓楼
淮海大楼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常熟路路口,是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也是淮海路上标志性的建筑,居住着百余户居民。
大楼旧称恩派亚大厦,于1931年开始动工,1934年初落成,是由浙江兴业银行投资建设,上海建筑师黄元吉设计,属于典型的装饰艺术派(Art Deco)风格。
建筑平面布置呈L型,沿常熟路、淮海中路两条马路展开,由中间一个单元和两侧各一个单元组成,大厦中间单元为六层,两侧跌落两层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装潢考究,设备齐全。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1947年行号图
由于地处闹市中心,20世纪30年代它曾是沪上最高级的公寓楼之一,初落成后,住户基本上是外国人,其内侧建有网球场和车库,底层为商铺。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1934年《申报?建筑专刊》
从建成之初的1934年至1980年,淮海大楼走过了最为繁华的半个世纪,大楼底层商铺成为当时热门的经营场所,开设有经营进口商品、香烟、洋酒的永隆仁记号,发茂伙食公司、上海法商的公司等;常熟路一侧从中间转角向北,分别有模范皮货店、美伦照相馆、红玫瑰理发厅、恩派亚健美药房、纪南富美容院等。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历史照片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历史照片 淮海大楼 背面
“这幢楼在那个时代是很先进的,其内侧网球场后面有一栋两层楼的小房子,下面是车库,上面住司机和佣人,形成很成熟完备的生活圈。”此次淮海大楼保护修缮总设计师、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伟对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介绍说,“这幢楼又是整个淮海中路颜色最浅、展开面积最长的建筑之一。”
经历两次大改造:外立面从白色到暗褐色再到白色
淮海大楼属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最流行的 Art Deco风格,建筑立面十分简洁,以浅色的连续窗间墙形成舒展的水平线,在转角立面的视觉中心和两侧中央部分采用冲出屋面的竖线条,使原来不高的建筑群体有屹立向上的气势。简约流畅的线条和重复的几何图形使建筑充满了韵律感。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冲出屋面的竖线条,使原来不高的建筑群体有屹立向上的气势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修缮前淮海中路立面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修缮后淮海中路立面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修缮后常熟路立面
据陈中伟介绍,淮海大楼在1980年以后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改造,使建筑风貌较建设之初发生了一些改变,此次修缮就是在读懂建筑风格,尽可能还原历史。
1985年为解决住房紧张问题,原来6层的主楼加了一层成为7层,原来4层的副楼加盖两层成为6层。现在站在沿街抬头仰望淮海大楼,一般人是发现不了建筑上面加盖过。陈中伟戏称这是“拷贝不走样”,因为彼时加层审核是按照“立面色彩要处理好,要新老一致”的要求,加层后等建筑比例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淮海大楼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此外,院内原有的汽车库和网球场,已经被新造的一幢房子所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