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本文转自【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李白早在1000多年前就写下了黄河波澜壮阔之景,恰巧黄河在他的出生地四川拐了一个绝美的湾。

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文章插图
“黄河九曲第一湾”。安源 摄
黄河从发源地一路斗折蛇行,来到四川“串门”后,便又折向西北,在这几乎180度的折返中,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形成了荡气回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

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文章插图
“黄河九曲第一湾”。若尔盖县委宣传部供图
黄河四川段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千米,涉及5个县。流经四川的黄河,不仅仅留下了“黄河九曲第一湾”,还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更孕育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黄河上游“红色记忆”守护人:
传承红色文化是最大的幸福
若尔盖县地处黄河上游,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草地”,过的便是若尔盖茫茫草原湿地。据介绍,红军长征最艰苦的岁月发生在若尔盖,留下很多红色故事。红军在若尔盖县境内留下28处革命遗址,包括巴西会议会址、求吉寺战斗遗址、包座战役遗址等。

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文章插图
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会议遗址。安源 摄
在若尔盖县城西边的巴西三村,泽旺仁真是巴西会议纪念馆唯一一名管理员。“在巴西片区生活的人,都应该了解这段历史。”虽不是专职讲解员,经过10年“浸润”,泽旺仁真已是“半个专家”,对巴西会议前后的历史几乎信手拈来。“红军牺牲很大,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倍感珍惜。”泽旺仁真说。
生活在若尔盖县求吉乡的供产是当地一所小学的门卫,也是一名“红色记忆”传承人。在学校传达室,供产拿出一页泛黄的纸,这便是供产的父亲王修作为红军战士的组织证明。供产说,父亲一生没有忘记初心,积极生活、勤俭持家、本分做人、对人感恩,是父亲在长征中学到的“红军精神”,也是留给全家的精神财富。

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文章插图
游客参观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会议纪念馆。安源 摄
“孩子们愿意听红军战斗故事,我也愿意讲。”供产表示,让年轻一代了解红色历史,是自己现在最大的幸福。
为了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若尔盖还将把当地民众代代相传的感人故事拍摄成口述历史纪录片,加快班佑草地纪念馆、包座战役纪念碑的规划建设,保护修缮好巴西片区78个红色藏寨村落。
黄河上游“黑土滩”变湿地
大天鹅南飞越冬成新景观
每年冬季,成群的大天鹅从蒙古国南飞三千多公里,来到若尔盖县最北端过冬。这些大天鹅全身洁白,弧线优美,浮在水面犹如一只只灵动的小白船。

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文章插图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麦溪乡的大天鹅。安源 摄
“因为大天鹅,我们把这里叫作‘天鹅湖’。”家住湿地旁的麦溪乡俄藏村村民泽郎扎西近两年来形成了一个到“天鹅湖”畔散步新习惯。原本这里是没有大天鹅的,泽郎扎西指着200多米外的开阔水域表示,这里曾是一片土质脆弱的黑土滩,种不了植物。“2019年,四川省若尔盖县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这里建起4条几公里长的拦水大坝后,渐渐形成湿地,引来了大天鹅。”

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文章插图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麦溪乡的大天鹅。安源 摄
据介绍,作为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若尔盖湿地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黄河上游的水量补给约占黄河上游来水总量的29%和45%。

黄河在四川的“串门”,不仅留下了“九曲第一湾”
文章插图
若尔盖民众参与治沙。若尔盖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环境好了,马儿长得膘肥体壮。”若尔盖安多赛马协会会长泽让扎西表示,在若尔盖,多半老百姓靠牛、羊、马过日子。虽然生活富裕了,不少家庭添置了小汽车、摩托车,但骑马的传统从未离开人们的生活,“草原文化是马背上的文化,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
黄河生态环境向好
村民吃上了家门口的“旅游饭”
在若尔盖,旅游业享受到了生态环境向好的“红利”。作为若尔盖旅游的一大品牌,若尔盖安多赛马节已成功举办8届。在泽让扎西的家里,这位60岁的老人掏出手机,翻出去年安多赛马节的照片和视频。视频里,千顶帐篷错落排开,彩旗舞动,赛马服五颜六色,年轻藏族小伙策马奔腾,马蹄扬起阵阵尘土。“这是河曲马,中国三大名马之一。”泽让扎西滑动着屏幕,露出自信的笑容,“它们饮黄河水,啃‘黄河草’,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