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消费,如何继续“牛”( 二 )


新潮流亮眼,安全智能消费迅速壮大
在河北、福建、山东、广西、甘肃等地,云端看烟花、逛庙会、赏花灯、走亲友、买年货,感受十足年味。在云南、广东、湖北、黑龙江、新疆、西藏等地,“一部手机逛商圈”“线上云花市”“线上打年货”等活动,线上领券、线下打折,让就地过年群众得实惠。
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今年春节新潮流。疫情不能阻挡中国人欢庆春节的脚步,疫情防控带动安全、智能消费迅速壮大,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发展……随着5G和4K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个牛年春节越来越多人“云”过年,随时随地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新享受新体验。
2月17日,支付宝数字生活平台发布新春数据报告显示,就地过年催生了云上互动、娱乐、消费大爆发:线上派红包增长近270%,有2.6亿人在线上写福送福。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全国网上年货节”,假期前6天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发放上千万元的数字红包,让当地群众率先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特殊年味儿“大礼包”。
2021年春节黄金周,非接触、少聚集安全消费成为共识,预约制、错峰式休闲度假广受推崇,居家购物、网上过节、到家服务、近郊游玩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品质性、升级型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借助不打烊的网购、快递等渠道,就地过年群众与家乡亲人互寄年货特产。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月11日(除夕)至2月17日(正月初六),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在快递包裹中,最多的是从各地发来的特产食品。流动的年货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激活了庞大的内需市场。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这个春节,百姓的消费清单也更加丰富,品质消费成为时尚。春节期间,汽车类商品、高端日用品、宠物产品等销售实现成倍增长;家电数码、通信器材和手机电脑的清洗、维修、换新服务订单量增长三成左右。
牛年消费,如何继续“牛”】春节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珠宝首饰、服装、通信器材、家电数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107.1%、39.0%和29.9%,部分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同比增长49%。厦门等地鲜花销售量比去年增长30%以上。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零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76.5%。河南、天津、贵州、宁夏、四川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8%、64%、43%、23%和20%。辽宁、吉林、浙江等地重点监测企业通信器材、高端日用品、汽车类商品销售实现成倍增长。据有关机构监测,全国10个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达到2019年春节同期86%的水平。
“一票难求”,新场景过年激活文化消费
大年初一,最火爆的文化消费当属看电影了。今年不需要串亲戚拜年的人们纷纷选择来到电影院观看春节档电影。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影院上座率会明显下降,而今年的电影院呈现出持续性“一票难求”的特点。
大年初六下午,采访人员浏览了多家电影院的售票平台发现,热门电影如《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依然全部“满座”,只有部分午夜场还可预订。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春节期间想去看场电影的心愿,抢了好几天的票才实现。
多部国产电影上映,引爆春节电影市场。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截至2月16日,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已经突破100亿元。持续火爆的观影热背后,是不断攀升的票房收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6日20点56分,春节档电影(含预售)总票房突破70亿元,继续刷新纪录。
火爆的不仅仅是电影市场,就地过年激活文化消费。云赛事、云旅游、云花市等线上文化活动,丰富了百姓的假日休闲需求。春节期间,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人流火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各景点、公园、室内展馆需线上实名预约,分时段游览。不少游客反映入园门票同电影票一样,也是每天守在手机前定时抢票。
就地过年带火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各地公园、景区、电影院、滑雪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客流量明显增长,城市郊区度假酒店、民宿等预订火爆。有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延庆、密云、怀柔等郊区住宿消费额同比增长3倍以上,上海崇明、青浦、嘉定等郊区住宿消费额增长2倍以上。
传统文化消费依然吸引力十足。春节期间的北京王府井大街火树银花,位于工美大厦一层的2022冬奥特许商品销售处,琳琅满目的金属制品、徽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五光十色的街景车上,憨态可掬的兔爷身披甲胄,气势威武;五彩的风车迎风转动,发出“吱吱”的响声;拉洋片、吹糖人等传统文化吸引着孩子们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