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师友战友讲述五位戍边官兵事迹:英雄血性,生命界碑


家属师友战友讲述五位戍边官兵事迹:英雄血性,生命界碑
文章图片
家属师友战友讲述五位戍边官兵事迹:英雄血性,生命界碑】“请记住5位英雄的名字: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团圆 , 是他们用分离换来的!”“有人以身许国 , 才有山河无恙!”……
日前 , 《解放军报》刊发边防斗争一线官兵先进事迹的综合性报道 , 首次披露解放军官兵在边境牺牲和负伤全过程 , 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 人们纷纷表达崇高敬意 。
5位英雄的家属、师友和战友告诉采访人员 , 边防军人眼前是界碑 , 身后是祖国 , 当国家受到侵犯时 , 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 。 他们的人生 ,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宁洒热血 , 不失寸土” 。
卫国戍边责任重于天 , 当国家受到侵犯时 , 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
“清澈的爱 , 只为中国 。 ”这是18岁的陈祥榕留下的战斗口号 。
陈祥榕出生于福建宁德 , 一片红色的沃土 。 当兵 , 是陈祥榕从小的梦想 。 读初中时 , 他就问过当时的班主任陈臻苏 , 参军需要什么条件 。 2019年 , 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 。 原本有机会去空军后勤部队 , 但他却说 , 我想上前线 。 “他了解到有机会去边疆 , 虽然知道戍边辛苦 , 也存在一定危险 , 但他认为当兵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 。 ”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告诉采访人员 。
参军前有一周集训 , 当时部队领导表示 , 看集训情况 , 如能过关 , 就到新疆去 。 为了被选上 , 陈祥榕每天5点起床 , 绕县环城路跑步、锻炼 , 回到家中吃过早饭 , 再去集训场地参加训练 。 一周集训下来 , 陈祥榕脱颖而出 , 如愿到新疆入伍 。
陈臻苏至今还清晰记得 , “他很开心地告诉我要去当兵了 , 而且是边防兵 , 上前线 , 很自豪……”
陈祥榕向外公告别 , 外公叮嘱他 , 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 , 要吃苦 , 不能当逃兵 。 他说:“男子汉大丈夫 , 一定不会当逃兵 , 就算死 , 也要死在战场上 。 ”
2020年6月 , 面对公然来犯、数倍于己的外军和钢管、棍棒、石块的攻击 , 陈祥榕突入重围、奋力反击 , 用身体和被砸坏的盾牌保护队友 。 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 , 战士王钰发现 , 陈祥榕紧紧趴在营长陈红军身上 , 永远定格在了保护住营长的姿势 。
陈巧钗回忆 , 弟弟曾说过 , 卫国戍边责任重于天 , 我们身后就是祖国 , 当国家受到侵犯时 , 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 , 宁可牺牲生命 , 也决不能把国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 。
陈祥榕牺牲时只有18岁 , 距离他在边疆入伍 , 不过半年多时间 , “那个从海边来的少年 , 永远留在了山的那边”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 “宁将鲜血流尽 , 不失国土一寸”
海拔520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 , 四季飘雪、寸草不生 , 氧含量不足平原二分之一 。 有人做过计算 , 在喀喇昆仑躺着不动 , 就相当于平地负重20公斤行走 , 脉搏最高可达每分钟150次 , 连汽车平均动力也要下降30% 。
严酷的自然条件 , 决定了戍边的艰苦 。 在这个“牦牛爬不上、鹰都不愿来”的生命禁区 , 在“天上无飞鸟 , 地上不长草 , 风吹石头跑 , 氧气吃不饱 , 六月雪花飘”的喀喇昆仑山 , “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这句口号穿过时空 , 跨越山河 。
2009年6月 , 二十岁出头的陈红军从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 。 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 , 可一听说征兵的消息 , 他临时“变卦” , 踏入火热军营 。
“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 , 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 。 ”在一本书中 , 陈红军特意标注了这样一段话 。
曾担任陈红军班主任的西北师大教师刘海健 , 对陈红军的记忆依然清晰 。 “最爱听你讲自己在部队的生活 , 从大学毕业入伍 , 你在部队一路历练 , 成为全团乃至全师最年轻的营长 。 你说带兵最关键的 , 就是身先士卒、给士兵做好榜样……”
战士夏良回忆 , 在一次宿营中 , 河谷深处寒风凛冽 , 陈红军带着官兵巡逻到达指定点位 , 宿营地遍地碎石 。 夜里 , 义务兵及有高原反应的官兵住进了运输车大厢 , 陈红军则带着干部骨干在空地上支起帐篷打地铺……
“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 , 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 , 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 ”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 , 从上到下 , 干部带头 , 为战士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 以命相托的生死情谊 , 在战斗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