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颜宁谈院士增选:“导师施一公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做事情的纯粹”

近日 , 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2021院士候选名单引起广泛争议 , 被人称为“白酒院士” 。 颜宁教授2017年落选中科院院士 , 被很多媒体与自媒体拿来与此做对比 , 甚至出现“颜宁三次落选院士”等许多谣传 。 2月18日 , 颜宁教授在微博疑似对此进行了回应 , 原文如下:

颜宁|颜宁谈院士增选:“导师施一公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做事情的纯粹”
文章图片

颜宁|颜宁谈院士增选:“导师施一公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做事情的纯粹”
文章图片
截图自颜宁微博@nyouyou
最近跟一些人聊天之后 , 忍不住想一个问题:我跟导师学到的最宝贵的是什么?
诚然 , 在科研上的批判性思维(比如每次组会journalclub时候对于各种精选论文的各种就实验论实验的挑剔批评)、选择课题时对于相关领域科学史的关注、对于自己日常实验结果的批判性分析(criticalassessment , 没想好中文咋翻译 , 上面的批判性思维也是这个词critical)、好的实验习惯(参见施老师写给研究生的一系列文章) , 等等……

颜宁|颜宁谈院士增选:“导师施一公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做事情的纯粹”
文章图片
颜宁和导师施一公图源网络
但是年龄越大、自己的经历越多之后越觉得 , 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 , 做事情的纯粹 。
做科研就是被探索本身的魅力以及培养年轻学者这两个大目标驱动;做教育就是纯粹地为了育人与探索高教体制......当然 , 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免沟沟壑壑 , 但是方式方法路径都是服务于纯粹的目标 。 而纯粹的做事其实从大的时间尺度上回看 , 是很幸福的事情 。
我扯了半天大旗 , 其实是挺烦最近怎么又把我揪出来说院士增选的事了?
来 , 科普下: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 , 可以通过学会提名或者三位院士提名 。 本人从来没有三次落选啊--别这么侮辱人 。 我只在2017年被提名过一次 , 除了提名之外 , 并未与任何人交流过细节 , 所以对于程序啥的还是糊里糊涂的 。
之后2019年和今年都有几位院士基于我之前在国内的工作要提名 , 都被我婉拒了 , 原因嘛可能有点naive:不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
我不在国内工作 , 名字出现在候选名单会被一半人骂;选不上则会被当成骂人的工具人 。 我乐呵呵地做科研 , 勿cue
颜宁|颜宁谈院士增选:“导师施一公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做事情的纯粹”】谢谢您的阅读!欢迎点个“在看” , 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感谢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