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绿林遍地、村民脱贫,黄土高原上发生的巨变,未尝不是中国之变?
文章插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首《渔家傲·秋思》,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跃然纸上。山峦叠嶂,满目荒凉却又极具震撼,这或许就是专属于满目黄沙的魅力。
黄土高原,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那里沟壑纵横,地势多变,漫天黄沙,充满着浓厚的地域色彩。提及黄土高原,人们皆认为它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几十年过去,如今的黄土高原经历了巨变,而黄土高原正在发生的惊天巨变,何尝不是中国之变?
文章插图
一、历史中的伤痛人们普遍认为,《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庆州的作品,而那时候的庆州,大概就在如今的黄土高原。范仲淹是黄土高原上的英雄,他带领宋朝将士克敌取胜,却也成为了破坏黄土高原的第一人。
北宋时期,中国国力渐弱,中原政局不稳,众多周边少数民族也虎视眈眈。西北地区西夏逐渐对中原地区造成巨大的威胁,不敢贸然进攻,宋朝只能安抚,伺机而动。尽管北宋与西夏的局势表面上平静,然而双方人民皆十分清醒,战争一触即发。
那时候的庆州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黄土高原是保护中原地区的一道屏障,如果黄土高原失守,西夏军队就能够长驱直入,攻占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失守,后患无穷。
文章插图
万分危急的时刻,范仲淹临危受命,到庆州任职。世人皆认为范仲淹是文坛大家,其武力值也超乎人们的想象。仅仅一年的时间,范仲淹大破西夏,让一直士气低迷的北宋军队扬眉吐气。
尽管战争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中原地区却不能掉以轻心,以防西夏反扑。为了加强军事防御,范仲淹开始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兴土木。一座座城池在黄土高原地区拔地而起,人们开垦耕地,大量的树木被砍伐。
原本一片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区开始生机勃勃,那时候沉浸在喜悦中的人们并没有想到,未来的黄土高原面临着怎样的环境危机。大量开垦荒地尽管对黄土高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伤害,但是这种损害有限,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发现端倪。
【 基地|绿林遍地、村民脱贫,黄土高原上发生的巨变,未尝不是中国之变?】
文章插图
明朝时期,整个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陷入了危难。于黄土高原而言,明朝时期的开发堪称浩劫。明朝时候人口激增,人地矛盾不断尖锐,民众们开始了大规模的滥砍滥伐、开垦荒地,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发展甚至一度达到高潮。
过度开发的结果是什么呢?黄土高原的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无数的树木应声倒地,却再也没有一棵新的植被破土而生。
植物锐减,土地荒漠化日益显著,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经历了生态浩劫。相关资料显示,明清时期黄土高原的万顷草原皆成为农田,其面积之广超乎人们的想象。
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也成为明清时期黄土高原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彼时人们普遍采用轮垦制度,农民们并不在固定的农田上进行农业活动,而采取轮荒制。
文章插图
何谓轮垦制度,何谓轮荒制度?他们会选择土壤肥沃、含水量适宜的农田先行耕作,一段时间之后,土地的营养成分流失,农民们便将他们抛弃,寻找一块新的土地。
农民们开垦新的土地,其手段过于残忍,为了提高效率,他们甚至一把火烧掉整个山头。耕地面积日益扩大,留给生态环境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
试想一下,每一块农田的恢复时间都十分有限,而农业种植每一年都必须重新开始。农民们持续不断地开垦新的耕地,原来的耕地被不断破坏没有后续修复,它们逐渐变成荒地,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文章插图
一系列破坏环境的行为让黄土高原遭到了灭顶之灾,从枝繁叶茂到满目黄沙,几百年之后,黄土高原已经寸草不生。
如今的黄土、土地荒漠化、生态脆弱等词语已经成为了黄土高原的代名词,然而人们可曾想过,百年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绿地,是满目繁盛。
在大自然与人类的这场博弈中,人们总是如此霸道地极尽所能侵略,眼前的利益让他们成为了井底之蛙。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可曾想到后果?
- 湖泊|世界上最“神奇”的沙漠,水比沙子还要多,遍地湖泊鱼虾成群
- 活活吓死?美军基地突遭伊朗系武装火箭弹袭击,1人心脏病发身亡
- 准备干啥?俄军在苏丹建立军事基地,美军开着战舰追了过去
- 男排联赛创世界纪录!这却是排协的无奈之举,源于基地办赛连轴转
- 大连市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大连基地系列活动
- 中年|中国游客“如愿”减少, 垃圾依然遍地都是, 这回谁背锅
- 宅基地能继承吗?需要办什么手续?2021年宅基地能继承政策解读
- 一号文件出台,农村宅基地改革,4个信息明确,两类宅基地将收回
- 拜登露出了真面目!美以战机轮番空袭伊朗基地,普京怒射导弹反击
- 打造成渝“菜篮子”渝遂绵蔬菜基地焕发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