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文 / 稻田那个蹲在山谷里的车站,经过第一次就永远立在了我的心谷里,常常无端由地招我去回望它。每至于此,便心绪纷繁,目光迷蒙,像走入梦幻中 —— 去看看,成了我的宿愿。
并非刻意选择,成行的时节恰恰也是春节。行前和行中,我都在问自己,为什么强烈地要去看那个蹲在闽北山谷里的火车站?我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人生首次远行,车站一停,记忆深刻。是的,为了这个深刻的记忆,我曾在一篇记录鹰厦铁路之行的文章中专门辟出一章,回忆我在这个名叫 " 来舟站 " 的地方,所看到的夜色,所遭遇的人事,所产生的感受 —— 但这依然不能替代我去到跟前,再亲眼看看它的心愿。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导航仪的提示让我的心跳加快了节奏,我让女儿将前方一段空荡深幽的道路拍下,以宣告我开始进入车站的地界,也为表达一种莫名的仪式感,尽管,此时我并不能说清楚数百里驱车前往的具体缘由。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沿山公路转过一个弯口,一条坦荡的大河映入眼帘,这就是那条叫富屯溪的溪流了,原来它是一条完全可称为江河的溪流!四十年前的夜雾里,我站在桥头张望,并不知道它的全貌。溪上一桥横跨,挑起两岸密集而暗灰色的建筑,雨水中,老旧的墙体更显斑驳。当车头对向桥口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处在了四十年前在对岸望向的位置 —— 我与来舟站的再见换了一个方向,要从溪流的对岸走向它和它所在的小镇了。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汽车在桥北着陆,迎面遇到一个拥挤的 Y 形岔口,未及细看,便沿左侧的岔路向车站驶去。一边避过交会的来车,一边留意着路过的行人,道路不宽,又被占道停放的车辆和摊位割占,更加逼仄,行车和行人似乎都像在阻拦我前往车站似的。忙乱间忽然人散车止,竖着 " 来舟站 " 标志的建筑已立在我们的车前。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我竟像一个久别的游子,要在老母的面庞和身体上寻找记忆中的特征了。我的记忆在忽明忽暗中交替,车站大厅的外墙还是老旧的水磨石装饰,通体灰白,窗沿和墙根积满灰尘,高处的墙面印着道道雨迹,静默地立在我眼前 —— 这不是我记忆中那人头攒动、人声嗡响的车站。车站的 " 出口 " 标志仍在,狭窄的通道也是原样,但铁门紧闭,锁链也已经有了锈迹,隔着铁栅望去,一列黑色的铁皮货车横在眼前,像一堵黑色的墙。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站台上空无人迹,我像急于找寻什么,忙又折回候车大厅,贴着大门的玻璃向里面张望,慌忙间有人从一扇侧门走出,告知车站已经停止客运,专做货运了。我更加迫切地向里面张望,乘客和条椅已被羽毛球场和牌桌替代,显然已经改做职工休闲健身的场所,但候车厅的结构仍是原样,左右两个大门面向站台,我的目光特别在左侧的大门刻意地停留,这是一条特殊旅客进站的通道,四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就是从这里与一队特殊的旅客一起先行入站,最后又在后续旅客的拥挤之中续上晚点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的。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那些特殊的旅客是刑满释放人员,对话中得知,当年入刑时许多还是青年,现已老态尽显,蜷缩着穿着棉质囚服的身体,蹲在地上等候进站。站在一旁的大个子是负责遣送的人员,现在想来,显然是担心旅客太多,怕自己顾及不了,将与此毫无关系的我邀来帮助,于是使我人生首次的远行便在艰辛外,又添了奇异,这是眼前这个山中车站总牵扯我的原因之一吧。物已不全,人则尽非,像瞬间消失于旅客潮流的那个夜晚,眼前这个特殊的进站口只剩下沉寂的铁栅,那些蜷缩的身体和默然的面庞更是如烟尘般散得干净了。我后退几步,再将车站的上下投入地看了一遍,怀着复杂的心情去寻找记忆中的其他碎片。

老年|装订飘忽的人生
文章插图
火车启程后就晚点,记得我是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拖着站了数小时的双腿,神魂颠倒地落地于这个烟雨中的小站的。被出站的人流拥挤到站外,再折入已经挤满旅客的候车厅,等候中转的班列。哪知等来的是列车不断晚点的消息。为消磨难耐的时间,我走入了室外的夜色里,使我与富屯溪边的这个小镇有了一段同烟雾一样迷蒙的接触。可现在小镇已经现出它的面目,而我却捕捉不到记忆里的那些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