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这里曾被作为州府县府使用,但一场大暴雨,却让它降格成一个村子

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四年前云南怒江之行的第20篇图文。

大暴雨|这里曾被作为州府县府使用,但一场大暴雨,却让它降格成一个村子
文章插图
八角楼
画面右边高台上的这个阁楼,有八个角,被称为八角楼。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怒江,所以也被叫做望江亭。八角楼第三层,挂着一个匾额,匾额上写着五个金色大字:“怒族博物馆”。
时光倒流,30多年前,当初特意从大理请来的工匠建造这个阁楼时,其实原本并不是当作博物馆来建造的,它是作为碧江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建设的,用途大概是图书馆。
不过,世事难料,楼是如期竣工了,县却已经不在了。这中间发生的故事,下面会讲。
画面左边的这个二层平房,看样子自然也不会是普通民房,它原本是碧江县工会的所在地。走近了去看,大门上面的两只凤凰,还有一幅山水画作,依然显露着这栋建筑物的尊贵。

大暴雨|这里曾被作为州府县府使用,但一场大暴雨,却让它降格成一个村子
文章插图
只是蹲在地上的那条狗,以及放在大门口的那个背篓,告诉我们这里如今住着普通人。
知子罗
知子罗这个地方,地处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的山梁上,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和集市。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成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
当1974年州府迁至六库以后,知子罗直接归碧江县管辖,并作为碧江县县城使用。而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后,知子罗则划给了福贡县匹河乡。

大暴雨|这里曾被作为州府县府使用,但一场大暴雨,却让它降格成一个村子
文章插图
从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到州府县府,最终下降成为一个普通村庄,知子罗经历的大起大落,实在是令人唏嘘感叹。
好好的一个知子罗,一度作为州府县府使用,为什么会被废弃?
1954年,怒江州将州府设在知子罗。从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山城。20年后,怒江州府搬迁到六库,知子罗又被作为碧江县城使用。
然而,一场始料不及的大雨,却决定了这个新兴山城的命运。
一场雨
1979年9月底至10月上旬,怒江地区连续下了16天大雨,碧江县遭受了60多年来罕见的大洪灾、泥石流灾害。
县城知子罗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地面裂痕。县城南约0.18平方公里,北约0.105平方公里范围内出现了滑坡坍塌,有48幢房屋672人受到直接影响,引发全县城恐慌。
整个县城的面积只有0.958平方公里,减去危险区域0.285平方公里,只剩下0.673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未出现明显的下滑和坍塌。
为了避免塌陷造成的危害,县城由知子罗迁往了子里甲,后来又搬到了双纳瓦底,半年多搬了两次家。不过,子里甲、双纳瓦底那两个地方,其实也不适宜建县城。
堂堂一个碧江县,县境面积1550平方公里,竟然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地基又很稳固的地方建设县城!后来,碧江县只能继续加固有塌方危险的知子罗。
被废弃
在1982年至1983年,省政府拨了74万元,作为碧江县城的治理费用,建了排水沟、挡土墙,但整个县城的倾斜不但没有奏效,而且滑坡迹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碧江县城是否还会坍塌,其实省里也是十分慎重的。省地质局、地震局、测绘总局分别派了有关的技术人员,组成联合踏勘考察小组,前往实地勘察,得出的结论大致是:
碧江县城所在地知子罗,地质结构复杂,城内含有三组滑坡梯,滑坡治理工程量大,代价高昂,且难奏效,滑坡迹象越来越明显,迟早会出现危害性大的滑坡;县址处于死角,无发展前途;机关人员及居民人心思危,不利于人心安定;县城在离江边高达1000多米的孤零零的山头上,交通不便。
有这么多隐患和困难,知子罗作为县城的命运就这样寿终正寝了!不过,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大雨冲没的不只是碧江县城知子罗,而是一个县的建制。
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撤销了碧江县建制。从此,这个年轻的碧江县,就在地图上和统计资料中再也找不到了。
然而,至今知子罗并没有塌陷,虽然塌陷的可能也并未排除。但是,事实是州政府搬走了,县城消失了,知子罗被抛弃了。
小县城
这座八角楼周围的墙上,还残存着那个特殊年代的印记。看到这些标语的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大暴雨|这里曾被作为州府县府使用,但一场大暴雨,却让它降格成一个村子
文章插图

大暴雨|这里曾被作为州府县府使用,但一场大暴雨,却让它降格成一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