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校数次劝退半年换4家机构,却在家一年练好社交,她想分享两点( 二 )


回顾近一年来走过的历程 , 我觉得无论是思思还是我 , 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 , 跟随北大医疗脑健康社群进行学习的4个月时间里 , 思思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出门不再乱跑了 , 叫他回来能够听从指令;在安坐、听懂指令、目光对视、注意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等等 , 就像换了一个人 。
尽管在他身上还存在一些缺点 , 但是他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之中 , 我们也感到十分欣慰和喜悦 , 近300天的历程中 , 汗水、泪水、爱心加上智慧推动者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
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 , 家人恰到好处的照顾 , 能够让他们重获新生 。 前几期分享的家长讲得非常精彩 , 今天我想拿出我认为最有效的几条干预方法与大家分享 。

普校数次劝退半年换4家机构,却在家一年练好社交,她想分享两点
文章图片
1.做好行为的ABC记录
无论是ABA的原理学习还是实操演练 , 都可以用ABC(行为的“前事-行为-后果”)进行分析 , 平时我们关注到的都是B , 而经常忽略(或抓不住)A和C , 从而导致遇到孩子的行为问题常常束手无策 , 无法控制 , 甚至让孩子牵着走 。
所以 , 有效记录孩子行为的ABC , 是控制行为“趋势”的关键 。
比方说曾经在思思身上发生的一件我看来以为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家里在带领孩子上网课的时候 , 他为了逃避上课 , 总是把身边的物品用手推到地上 。
起初 , 为了不耽误上课 , 在孩子扔东西后 , 我会主动快速地把东西捡起来 , 而没有对孩子进行任何干预 , 可是长此以往 , 就强化了孩子这种不好的行为 , 以至于孩子这种行为次数越来越多 , 甚至还泛化到其他事情上 , 形成了不好控制的趋势 。

普校数次劝退半年换4家机构,却在家一年练好社交,她想分享两点
文章图片
2、巧用“拆解”、“辅助”和“带动”
首先 , 做任务过程中 , “拆解”欲达成的目标 , 不能完成时给予恰当的辅助 , 使训练过程连续 , 逐渐增加做任务的时间和难度 , 完成任务立即给予强化和表扬 。
其次 , 用孩子“喜欢的项目”带动”枯燥的项目” , 用孩子的“强项”带动孩子的“弱项” , 使整个训练过程更加连贯 。
?注意:
?一定要用清晰、简短的指令 , 如:“转身 , 抛球 , 向前爬”;
?纠正孩子的时候 , 说:我们“要”如何做 , 而不是“不要” , 并且避免反问句;
?眼神沟通时家长蹲下与孩子视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 学会运用倾听的技巧;
?每天训练之后要对每项训练做出概括性的记录 , 尽量简单扼要 , 关键节点用红笔标出 , 否则量太大 , 日后不好寻找 。
3.社交
场景利用:超市购物、餐厅就餐、气球外交、绘本阅读等 。
干预训练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 , 只有一遍一遍的在生活中行动起来 , 将桌面知识在生活中泛化与应用 ,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才能参与生活 , 提高独立生活技能 。
我从四月份开始 , 就坚持每天带孩子外出进行上午和下午个1个半小时的社交实操 。
其实家庭干预很简单 , 关键是贵在坚持 。 我们要做细心的父母 , 日积月累 , 从量变到质变;未来可期 , 你的努力时间会给你证明 。
而且 , 随着孩子的不断生长和发育 , 有些症状会有所减轻(这里有成长的因素和干预的因素) 。
例如 , 思思从今年3月开始出门不跑了(分界线特别明显 , 家里开玩笑说孩子让人给掉包了) , 让他回来能听懂家长的指令了 。 原先“带孩子出门”是一场体力的考验 , 现在纯粹是一种亲子关系的开心互动 。
要提醒家长的是 , 注意加强营养、膳食均衡 , 定期体检 , 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状况 。
上面我们聊了行为的ABC记录、拆解、辅助和带动 , 接下来我想与大家详聊我家娃的”社交训练大法” 。

普校数次劝退半年换4家机构,却在家一年练好社交,她想分享两点
文章图片
超市购物篇
◎小卖部
选择只开一个窗口的小卖部 , 让孩子看其他小朋友如何交流和挑选商品 , 我便引导孩子进行沟通:“阿姨我想买一个棒棒糖”、“要橙色的” 。
由于每次都是购买孩子喜欢的东西(强化物)所以孩子很乐意执行指令 。
等熟练后增加难度 , 在家想好要买的物品 , 准备好相应的硬币 , 如:饮料4元一瓶 , 我们就数40枚1角的硬币 , 在家教孩子说:“叔叔 , 我这里有40枚硬币 , 我想买一瓶绿色尖叫” 。 孩子学会后 , 去可以演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