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再心动》 熟龄女星的追爱之旅,能否治愈女性的现实焦虑?( 二 )



《怦然再心动》 熟龄女星的追爱之旅,能否治愈女性的现实焦虑?
文章插图
担心“自己五十了,还有一个孩子”的王琳,在选择嘉宾约会时一度拒绝“姐弟恋”,甚至直言就不该来参加节目,但在姐妹们和征爱主理人的鼓励下,还是选择鼓起勇气尝试约会,与男嘉宾擦出了心动的火花。后期在面对一个有着类似经历看似更合适自己的男嘉宾和一个自己心动但年龄差七岁的男嘉宾的双重选择题时,王琳也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选择了自己更为心动的对象。

《怦然再心动》 熟龄女星的追爱之旅,能否治愈女性的现实焦虑?
文章插图
而曾认为过去的失败婚姻“非常丢人”,是艺人生涯里面的污点的黄奕也学会接纳自己的过去,像一个“不死鸟”一般依旧相信自己,相信爱情;面对他人觉得优质的对象,而自己却认为不合适的情感,也能够冷静而遵从自己本心的选择放弃,相信自己值得更合适的另一个“他”。
姐姐们的选择传递的也是节目温暖的价值观,在婚姻和爱情的征途中,年龄和过去的经历从来不应该是女性选择的束缚,更不是女性在追求情感关系中所谓的缺点和劣势。节目想要给出的内核是“寻找爱的过程不如相信爱的过程来得重要”,在寻找爱的征途中,姐姐们击败了过去困扰自己的障碍,在相信爱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的再次认识。
多元价值观下的独立选择
《怦然再心动》另一个特点就是代际差异的设置,参与节目的女嘉宾中,王琳是70后,白冰、黄奕、王子文是80后,最小的蔡卓宜则是90后,年龄的差异为也观众展现了代际多元的感情观和价值观。
王琳认为婚姻非常重要,比起冲动的恋爱更加希望能够走入长久的婚姻;王子文则是认为“如果没有遇到那个人,我是不会结婚的。”;而蔡卓宜则表示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出意外不会结婚。

《怦然再心动》 熟龄女星的追爱之旅,能否治愈女性的现实焦虑?
文章插图
节目中女嘉宾对于婚恋关系不同的态度,其实反映的也是社会对女性价值评判标准的流动变化。长久以来,婚姻似乎一直似乎都是女性被认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社会的伦理将男子定位于社会中,将女子定位于家庭中,婚姻和家庭成为女性最终的归宿,妻子、母亲成为女性角色的定义。随着女性经济实力和社会话语权力的提高,婚姻不再是女性的必需品,女性不再为了结婚而进入婚姻。而近几年,积极努力、有事业心、不恋爱脑的“独立女性”成了一种新的女性价值风向。

《怦然再心动》 熟龄女星的追爱之旅,能否治愈女性的现实焦虑?
文章插图
前段时间马思纯恋情曝光上了热搜,随之迎来的就是全网铺天盖地的“小马快跑”,而马思纯不回应的态度让不少粉丝痛诉其“恋爱脑”并表示脱粉。在这个事件中,由于男方感情历史不佳,网友评论大多出于保护马思纯的心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恋爱脑是否就一定是错误呢?当一个人的爱情不被众人看好,她是不是就失去了作为独立的个体体验这段感情的自由?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积极努力追求事业是女性的魅力所在,但从自己的本心出发享受情感关系也是未尝不是女性独立价值观的另一种诠释。

《怦然再心动》 熟龄女星的追爱之旅,能否治愈女性的现实焦虑?
文章插图
《怦然再心动》在女性价值观的呈现上,没有去选择贴合某一种主流的、具体的社会价值观念,不去评判女嘉宾对于婚姻、对于女性价值体现的错与对,而是选择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差异,从女性本体出发,让女嘉宾拥有做自己的主动权,重新诠释独立女性的内涵。
从以往的情感观察类节目来看,不论是《妈妈是超人》、《妻子的浪漫旅行》还是《我家那闺女》,女性总是以“妈妈”、“女儿”、“妻子”的第一角色加以呈现,女性本身的声音被放到了第二位。《怦然再心动》录制之前,有孩子的女嘉宾也曾表示,在婚恋关系的衡量上,孩子是自己的第一位,“妈妈”的角色先于自己本身。

《怦然再心动》 熟龄女星的追爱之旅,能否治愈女性的现实焦虑?
文章插图
但《怦然再心动》节目形式的设置上,有意帮助女性破除了这种桎梏。节目设置了一个家庭情境,五位女嘉宾和征爱主理人共同居住在征爱驿站,倪萍作为“妈妈”给姐姐们建议和把关,王大陆像“弟弟”陪伴姐姐们约会,在这样一个情境设置下,姐姐们不再是孩子的“妈妈”,而是回归了自己的本体角色,所有的选择、所有的约会都是先倾听自己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