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二 )


被拍摄的小主人公之间存在共性。首先,他们都有自己喜爱的一样或几样东西,这些喜爱千奇百怪,且正是让他们了不起的原因——由于不满足于普通的喜欢,寻求格物致知,他们在喜爱的领域花下大量时间,也克服了重重困难。
孙超再一次强调了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先找到了喜欢的领域,进而为之投入大量精力,才使得孩子们在某事上显得厉害,而不是外人所以为的因为有天赋所以才厉害。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文章插图
影片有无数细节指向这一点。比如小云儿,跟拍的摄影师发现,但凡有一点时间,云儿都会投入基本功的练习,视频拍或不拍对她毫无影响。比如殷然一家人不是只在暑假、小长假才进山,日常的周末、或是突然没有补习班的某天,只要能腾出一天时间,那么这一天,他们就会把自己打包扔进自然。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文章插图
还有热衷于研发机器人的人大附学生陶启泽、张宇晨。实际上在纪录片拍摄后期,两人均已被心仪大学录取,完全可以着手出国的工作,或是去学车、去旅游,但他们仍像上班打卡一样,在每个早上9点准时出现在机器人实验室,分析、创造,出国的前一天,张宇晨还去了趟实验室,给新队员讲编程。
孙超说,外人总以为让他们不同的是天赋,实际上真正重要的是他们沉浸其中的时间。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文章插图
而与投入时间几乎同等重要的另一个条件,则是家长的态度。跟拍了一年多,孙超发现,其实不是家长习惯性忽视孩子的热爱,而是大多数家长判断某一爱好值不值得发展的唯一标准还是,这个爱有没有用。
这个问题上,几位主人公普遍是幸运的,他们的父母不是互联网语境里培养“鸡娃”的那群家长,这些家长在尽力靠近孩子们的选择,其中,曾国豪的爸爸为了调整心态,主动去做心理咨询,即便是家境并不富裕的云儿父母,也将女儿视为珍宝,在能力范围内给了最好。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文章插图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几位被拍摄主人公都只是各自学校里的普通人。简单来说,小云儿的学校并不晓得小云儿会跳舞,殷然的老师也不知道殷然在研究虫子,他们对此充满疑惑,云儿的老师问,这个孩子特殊在哪儿呢,以至于你们一个北京的摄制组专门跑来云南拍她?殷然的老师也不解,殷然不是三好学生,有时会调皮捣蛋,校服老是脏的,为什么要拍他呢?
某种程度上,这跟孙超的第二个观察相符:大人总是企图用一些分类概括孩子,即,看到一个孩子,脑中立刻产生了个第一印象,从此便觉得这就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小小少年》的故事们则总在打破这些刻板印象,希望你能发现没有被你注意到的、每个孩子了不起的那面。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文章插图
第4集《Hello Kitty》,主人公是越野摩托车骑手李莲怡娜,影片没有停留在女孩不必非得喜欢Hello Kitty、男孩不必非得喜欢赛车的第一层,而是完成了一首针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千层套路”。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文章插图
已知越野摩托是一项男生占大多数的运动,怡娜是一个喜欢赛车的女孩,就能得出生活中的怡娜就是一个“假小子”、喜欢一切男生喜欢的东西的结论吗?当然不能。我们看到,镜头里,怡娜喜欢骑车,也喜欢汉服,喜欢化妆,她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将钢琴考到十级,在那些弹琴的手部特写里我们又看到,她无时无刻不涂着指甲油。这是一个温婉、可爱、“女性化”的、对恋爱跃跃欲试的“普通”女孩。

《小小少年》:以热爱之名
文章插图
同样的情境也发生在殷然身上。
你也许会下意识把一个喜欢虫子的孩子想成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或是把一个小昆虫学家脑补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不关心粮食蔬菜和别人的人,但若看过第3集最后殷然演讲的片段,便不难发现他的柔软——他预判到有些同学还是无法喜欢昆虫,他贴心地给喜欢昆虫的同学准备了蝶蛹,给不喜欢蝶蛹的同学准备了原子笔,让每一个听课的同学和摄制组成员都得到了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