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小肠|持续腹痛,竟是肚子里长了个“茧”!这种病叫“腹茧症”】图说: 李先生入院腹部CT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持续腹痛 , 进食梗阻1年 , “元凶”竟是肚子里长了一个“茧”!近日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颖斌团队为一名罕见“腹茧症”患者李先生(化名)抽“丝”剥“茧” , 成功为其施行了高难度的复杂肠粘连松解术和小肠排列术 , 彻底解决了一年多来反复折磨他的腹痛和梗阻症状 。
去年4月 , 李先生突发腹部剧痛 , 停止排气排便 , 反酸呕吐 , 并且反复持续发作 。 他曾多次前往当地医院急诊行胃肠减压、口服泻药、灌肠通便、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 但反复持续发作的腹痛让他连正常进食进水都成了奢望 , 半年内 , 他的体重从160斤骤降到100斤 , 十分虚弱 。
文章插图
图说:刘颖斌医生(右)与高钢龙医生(左)在手术中
辗转多家医院求医 , 由于李先生的肠粘连程度重、手术风险大 , 多家医院均无治疗条件 。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 李先生来到仁济医院南院区普外科刘颖斌团队求治 。
南院区普外科检查及会诊后发现 , 患者左下腹有一个25*20cm的硬质包块活动度差 , 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CT检查显示小肠系膜纠集 , 周围线状包裹 , 提示“腹茧症可能 , 伴小肠不全梗阻”;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核指标、自身免疫指标、胃肠镜等检验检查均为阴性 。 经讨论后 , 大家一致认为 , 造成李先生呕吐、腹痛、停止排便的“元凶”是腹茧症 , 患者小肠被纤维包膜层层包裹 , 失去蠕动的功能 , 因此演化为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 。 手术剥离肠管外周增厚的纤维膜是解除梗阻、恢复正常进食的唯一途径 。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 , 术前诊断率仅4.6% 。 该病通常是因为先天畸形、结核、恶性肿瘤、自身免疫反应、腹膜炎史、腹腔内灌注化疗、腹膜透析、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作用等因素 , 使腹腔内纤维蛋白渗出增多 , 在小肠部位形成纤维性包膜 , 使肠管间发生粘连簇拥 , 形成腹部包块 , 导致机械性蠕动障碍、消化吸收功能受损 。 患者因此反复发作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不适 。 因为包块外观犹如蚕茧 , 故被形象地命名为“腹茧症” 。
近日 ,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 , 刘颖斌主刀、副主任医师高钢龙担任一助 , 在麻醉科的配合下 , 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 打开腹腔后 , 一个巨大的“茧”出现在手术团队的眼前 。 只见一个白色韧性蚕茧状包膜完全包裹了小肠 , 肠壁与包膜致密粘连 , 肉眼很难分辨肠管、血管等组织的走向 , 上段小肠及十二指肠扩张梗阻明显 。 这让手术难度陡然提升 , 稍有不慎即有出血、穿孔的危险;而由于纤维包膜完全遮蔽正常组织 , 因此一旦失误 , 止血、修补也并非易事 。 刘颖斌带领团队细致操作 , 一点点将纤维包膜整个剥离 , 使肠管恢复至正常的解剖位置 , 重获蠕动的能力 。 患者出血极少 , 最终顺利完成整台手术 。 术后 , 李先生逐渐恢复了正常饮食和排便 , 对医疗团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
刘颖斌主任介绍 ,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 , 术前诊断率非常低 , 通常都需要剖腹探查才能确诊 。 术前腹部X线常提示肠梗阻 , 小肠钡剂造影与CT可确诊 。 术后病理往往为纤维结缔组织 。 若存在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情况 , 则需手术切除包囊壁、松解肠间粘连和行肠排列术 , 使无序粘连转为有序粘连 , 减少肠梗阻再次发生 。 同时患者出院后应定期随访 , 关注有无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再次发生 。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左妍
- 姜华|持续创新,生物药研发结出硕果!绿叶国际医药产业园2023年完成建设
- 榜单|《2042》跌出Xbox最受欢迎50款游戏榜 玩家持续流失
- 天气|持续霾天气如何防范呼吸道疾病?专家提醒应该这样做
- 杭州日报|泪目过后,期待持续的接纳与支持
- 白内障|6岁女童视力持续下降3年祸起竟是先天性白内障
- 膝关节|滑雪运动持续“走火” 骨科专家提醒:警惕运动损伤
- 老太|十堰七旬老太腹痛难忍,原因竟是胃里卡了这个!
- 关节炎|手臂持续疼痛,别轻视,当心是这4种疾病已找上门,需及时检查
-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持续推进“师带徒” 继承名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 瘙痒|皮肤瘙痒要内外兼治,持续或反复发作可能是疾病预兆